第五章 第三节 文帝刘恒、窦皇后及其霸陵
阎崇东
一、刘恒生平
刘恒,高祖刘邦中子。母薄姬原为魏王魏豹宫女,刘邦破魏豹后,见薄姬有姿色而纳入后宫,岁余不得幸。刘邦与项羽相距成皋时,薄姬生一男,即刘恒。但在后来,薄姬并未得到刘邦宠爱,很少能见到他。“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刘恒)为代王,都中都(山西平遥西南)。”①刘邦去世后,吕后幽闭了后宫戚夫人等受宠幸的妃嫔,“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②“薄太后后文帝二年,以孝景帝前二年崩,葬南陵。以吕后合葬长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史记索隐》“按:《庙记》云:‘在霸陵南十里,故谓南陵’。按:今在长安东浐水东东原上,名曰少阴。在霸陵西南,故曰‘东望吾子,西望吾夫’是也。”《史记正义》“《括地志》云:‘南陵故县在雍州万年县东南二十四里。汉南陵县,本薄太后陵邑。陵在东北,去县六里’。”③
前180年,吕后去世,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刘氏大臣,迅速消灭了吕氏集团。后大家认为:“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④于是秘密派人召代王,代王派人辞谢。大臣们再次去请,然后代王乘传车六乘,于后九月月末己酉日至长安,住在代王官邸。大臣们都前往拜谒,向代王奉上天子印玺,共同尊立其为太子。代王多次推让,群臣坚决请求就位,不得已,代王同意了众臣的请求。
刘恒即位后,拜谒高庙,封陈平为左丞相,周勃为右丞相,灌婴为太尉,迅速消除了吕氏集团的影响和后遗症,废除了一人有罪而连累其家室的“相坐律令”。确立太子,以太子母窦氏为皇后。开籍田,亲自耕种,以供给宗庙之用。废除诽谤妖言之罪,使臣下尽情致言,招引四方贤良。继续执行汉初与民休戚和轻徭薄赋政策,免收全国田赋十二年,减少口赋、徭役。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加速发展农业生产。解除肉刑,宽松各种律令。逐步削弱诸侯王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驻军北部边防,征民徙边和入粟塞下,增强北方防御力量,西汉政权由此逐渐趋向安定。《史记》云:“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驰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⑤
汉文帝刘恒于“后七年(前157年)六月己亥”崩于未央宫。
① 《史记·孝文本纪》413页。
② 《史记·外戚世家》1971页。
③ 《史记·外戚世家》1972页。
④ 《史记·外戚世家》1972页。
⑤ 《史记·孝文本纪》433页。
二、窦皇后生平
窦皇后,名猗房,原赵地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东,应为信都郡)人。吕太后时,窦皇后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后来,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窦皇后亦在这一批宫女中。因为窦皇后家在清河,希望到一个离家乡比较近的地方去,所以特意请求主管官吏,一定将自己分配在去赵地的一行中。可是主管官吏却忘记了此事,误置去代地的队伍中。无奈,勉强来到代,而代王刘恒却“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①其中长男名启,即后来的汉景帝。当时代王刘恒的王后生有四男,却在刘恒当皇帝时去世。及刘恒立为帝,而其王后所生四男接连死去。文帝继位数月,窦皇后的长男刘启因在刘恒的诸子中年纪最大,便立为太子,窦氏亦立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
窦皇后之双亲去世很早,葬于家乡观津。时薄太后下令有司,追尊窦皇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命令清河郡置二百家园邑,设长丞奉守,类似灵文园法。据说窦皇后父年轻时适逢秦之暴乱,隐身钓鱼,坠泉而死。景帝立,窦皇后派使者填父所坠渊,在观津城南起大坟,人间号曰“窦氏青山”。窦皇后有一兄一弟,且在贫微中长大,为了接受吕氏集团的教训,在大臣们的劝谏下,选择有节行的长者和士人与其二人居处。这兄弟二人虽也封公,但不敢以尊贵骄人,人称“退让君子”。
窦皇后后有病,失明。文帝后宠幸的邯郸慎夫人、尹姬,都无子。文帝去世后,景帝立,乃封其弟窦广国为章武侯。其兄窦长君前已死,封其子彭祖为南皮侯。吴楚七国叛乱时,窦皇后叔伯侄儿窦婴,喜欢扶助弱小,仗义疏财,在平息叛乱中带兵,因军功封为魏其侯。窦氏家中有三人为侯。窦皇后喜好黄帝、老子之言,因此文帝及太子及窦氏诸人都读道家之书。
① 《史记·外戚世家》1972页。
三、文献记载中的霸陵
根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文中的记载,霸陵陵位是汉文帝生前的选择。之所以这样,原因和说法很多。其中,薄太后“以吕后会葬长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霜陵”,①应是原因之一。吕后及吕氏集团所为,深深地烙印在汉文帝及其后宫太后、皇后、嫔妃等的头脑中。因此,即使在死后,他们也愿意远离吕后。另一方面,汉文帝所宠幸的窦皇后、慎夫人,一为清河人,一为邯郸人,而霸陵毕竟要比从咸阳原到河北近、快捷得多,这也是文帝对皇后、夫人们宠爱的一种表现。
《史记》中记载:“后七年(前157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归夫人以下至少使。”②为自己死后节哀俭葬做了详细的安排。而且在早,文帝曾下令,“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③《史记集解》云:“应劭曰:‘因山为藏,不复起坟,山下川流不遏绝也。就其水名以为陵号。’又云:“《汉书》云:‘乙巳葬霸陵。’皇甫谧曰:‘霸陵去长安七十里’。”④《外戚世家》文中云:“窦太后后孝景帝六岁崩,合葬霸陵。遗诏尽以东宫金钱财物赐长公主嫖。”⑤
《汉书》云:“七年夏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乙巳,葬霸陵。”其注文云:“臣瓒曰:‘帝年二十三即位,即位二十三年,寿四十六也’。”又云:“师古曰;‘自崩至葬凡七日也。霸陵在长安东南’。”⑥而其《外戚传》则云:“太后后景帝六岁,凡立五十一年,元光六年崩,合葬霸陵。”颜师古注曰:“武纪建元六年,太皇太后崩。此传云后景帝六岁是也。而以建元为元光,则是参错。又当言凡立四十五年,而云五十一。再三乖谬,皆是此传误。”⑦看来,在窦皇后死的时间上,《汉书》是出了问题的。
《汉纪》云:“(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霸陵山川宜因其故,无有所改。所幸慎夫人已下至少使,得令嫁。’己巳,皇帝葬霸陵。”⑧
《帝王世纪》云:“孝文即位二十三年,年四十七,葬霸陵,因山为体。庙名顾成。”⑨
《水经注》云:“霸水又左合浐水,历白鹿原东,即霸川之西,故芷阳矣。……谓之霸上,汉文帝葬其上,谓之霸陵,上有四出道以泻水,在长安东南三十里。故王仲宣赋诗云: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⑩
① 《史记·外戚世家》1972页。
② 《史记·孝文本纪》434页。
③ 《史记·孝文本纪》433页。
④ 《史记·孝文本纪》435页注文。
⑤ 《史记·外戚世家》1975页。
⑥ 《汉书·文帝纪》131—134页。
⑦ 《汉书·外戚传》3945页。
⑧ 《两汉纪》126页。
⑨ 《帝王世纪辑存》110页。
⑩ 《水经注》371—372页。
四、现在的霸陵
霸陵,现处于西安市灞桥区毛西乡毛西村西南、白鹿原东北隅,当时在此斩崖为冢,凿洞为玄宫,以其水名为陵号,当地老乡亦名之曰“凤凰嘴”。
霸陵因山为坟,所以其陵冢大小不好估量。据《咸宁县志》卷十四所云“周围三百丈”①,想见其亦有一定的规模。而且“以北山石为椁,用紵絮错陈,蕠漆其间”,②其墓室、棺椁之牢固也是可以想像的。又据明·何仲默《雍大记》载:“(金)至元辛卯秋,灞水冲开霸陵外羡门,冲出石板五百余片”。③
霸陵有没有陵园,现还不得而知。
窦太后与文帝合葬霸陵,同茔异穴。其陵墓在霸陵东南约2000米处,位于“今灞桥区霸陵乡沟泉村,平地起冢,封土为陵,呈覆斗形,底边长137—143米,顶边长30—35米,高19.5米。陵园的西墙和南墙残垣遗迹依稀可见。”④
现在的霸陵,山上林木葱葱,像一座绿色的自然山一样紧靠着崖边。由于文帝的母亲薄太后陵和其皇后窦氏陵均在原上,所以当地老乡说,母亲和妻子在原上看望着在崖边的儿子和丈夫。
① 转引自张丰三主编《中华帝陵》40页。
②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2753页。
③ 转引自张丰三主编《中华帝陵》41页。
④ 《风水与西汉陵》44—45页。
两汉帝陵/阎崇东.—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