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附近的重要建筑遗迹与遗物
刘庆柱,李毓芳
在昭帝陵园东南部和西北部发现了大面积建筑遗址。东南部建筑遗址或为昭帝陵的寝园一类建筑。西北部建筑遗址,分布范围东西长100米,南北长200米。与茂陵陵园西北部建筑遗址位置相似,作用也相当近。
孝昭上官皇后陵陵园西北部有一片建筑遗址。陵园东北角和东南角还分别发现了排水管道设施。其结构是:红砂石铺底,两侧用长方形砖砌成水道壁。水道筑于夯土内,应该是营筑帝陵时,根据统一的设计方案,预先构筑的。
昭帝陵与孝昭上官皇后陵之间,有一条连接两陵的东西路,路宽5米。考古工作者在此路两侧,分别发现了东西向排列的成组玉器,每组间距约2米。每组玉器均由玉璧和玉圭组合而成。玉璧直径4.5厘米,玉圭长6.2厘米,宽2.3厘米。每组有一枚玉璧,置于中央,四周均匀围绕着七、八个玉圭,圭尖向内,朝向玉璧。这无疑是为当时礼仪祭祀活动瘗埋的。可见,此“路”也应与祭祀活动密切有关。
在平陵以东和东北,可能还分布着一些帝陵陪葬坑。上帝王村西南发现的西汉陶俑,无疑是其中的部分遗物。
在咸阳市秦都区马泉乡肖家堡村北,西北距平陵约10里,发现了一处西汉建筑遗址,平面近方形,东西长56米,南北长 60米,中央为一夯土高台。遗址内有大量汉代砖瓦,如素面、方格纹铺地砖、凤纹空心砖,绳纹板瓦、筒瓦,云纹瓦当、“长生无极”文字瓦当等。估计它有可能属于平陵礼制建筑。
昭帝的陵庙称“孝昭庙”,也叫“徘徊庙”。孝昭庙位于平陵以东。《汉书·张禹传》记载,张禹的墓地在平陵东南的肥牛亭部,靠近延陵,平陵通往陵庙的衣冠道正好经过这里。这就是说,孝昭庙还在张禹墓以东,距延陵更近。《水经注》卷八记载:成国故渠“东迳姜泉北,渠北有汉昭帝陵,东南去长安七十里。又东迳平陵县故城南,《地理志》曰,昭帝置,王莽之广利也。故渠之南有窦氏泉,北有徘徊庙。又东迳汉大将军魏其侯窦婴冢南。又(东迳)成帝延陵南。”平陵东南、平陵县邑以南,今“大泉村”恐与古代此地的“窦氏泉”有关,或今名源于古名,省略了氏称,仅余泉名。如果这种推测不误的话,在其附近的肖家堡汉代建筑遗址,有可能就是孝昭庙故址。
西汉十一陵/刘庆柱,李毓芳.—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