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汉武帝茂陵 > 汉武帝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汉武帝决心征服匈奴与“马邑之谋”有关吗

惠焕章,贾鹏


  俗话说的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汉武帝刘彻就有这样一块心病。西汉时期,汉兵与匈奴之间一直就是战战停停,高祖时就出现了“白登之围”,成为汉家的奇耻大辱。文、景两帝依靠和亲方才得以国家的暂时安宁。到了武帝时期,汉朝国力日渐强盛,具备了反击匈奴的实力,从此为先祖血耻、为武帝去除心病的时代来临了。而“马邑之谋”就是这个时代的前奏曲。
  《汉书·武帝纪》载有汉武帝攻伐匈奴之心和试探群臣之意的诏书:我汉朝配饰公主嫁于单于,又岁纳金币文绣之物甚为丰富。可是,单于依然屡犯我朝,扰我民众。边境隐患,令朕痛心,现在朕欲举兵伐匈奴,怎么样?
  看似询问大臣意见,实际上汉武帝心意早已决定,尽管主和派和主战派争执不下,汉武帝却断然否决了反战论调。这就是“马邑之谋”产生的背景,当时是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条件具备,但也得有机会与借口,正所谓“无巧不成书”,“万事已备”东风就来了。适逢雁门关一带的马邑人聂壹上书,说匈奴兵欲突袭马邑,如果能够诱敌深入将其围歼,就能够取得胜利,即“引蛇出洞”之计。汉武帝闻言大喜,遂依计在马邑附近的道路山谷地带埋伏了30万大军,令马邑城守卫以投降为由诱匈奴,并在城上挂上几颗死犯的脑袋冒充城内官吏的首级。不料,匈奴军臣单于疑心较重,派人抓住了汉军的一个尉吏,结果将伏击之谋说了出来,汉军弄了个无功而返。“主战派”由于是提出这一想法的大将,却贻误战机,令匈奴兵全身而退,被下令赐死,史称此次战役为“马邑之谋”。
  “马邑之谋”没能成功,反而将汉朝与匈奴温情的假面具彻底撕破,同样也挫伤了士气,难免影响汉武帝的攻伐大业,但毕竟将汉军反击匈奴的战争拉开了。所以说,“马邑之谋”是汉匈之战的序幕、前奏曲,确实实至名归,一点不假,以后汉军对匈奴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战争,终于将匈奴赶入了漠北,再也不能南下扰汉。 

汉武帝刘彻百谜/惠焕章,贾鹏.—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