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物
王学理
汉景帝阳陵陵园之内,原来有着很多地面建筑。从我们钻探和部分发掘的情况看,当年雄踞咸阳原巅的那些座落重重的高大建筑物气势磅礴,形式别样,围绕帝、后陵阙,形成整体,傲视苍穹,西望汉帝诸陵一线连贯,隔渭水又与都城长安遥遥相对。可惜的是,这些木构建筑都毁于汉末,致使后人无缘一睹其风采。况且再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连那断垣残壁也从地平线上消失了。长时间以来,有谁能把这荒郊的土冢同当年那肃穆而又峥嵘的场景联系起来呢?
在我们陕西汉陵考古队1990年进入阳陵陵园之前,人们是不可能知道园内建筑各自所处的位置、平面形状与占地范围的。只有陵园内散见的筒瓦、板瓦、瓦当、条砖、花纹砖、散水等建筑材料的残块和日用陶器的碎片在向世人表明它当年的存在。而过去那些文物考古工作者对阳陵的调查,就是靠陵园内俯拾即是的这类文物来判断的。现在,通过发掘工作除明瞭建筑的结构,特别是基础部分与平面布局外,更知道了这些建筑材料的使用情况。通过发掘,结合基址与建筑文物,使得进而研究和恢复其历史面貌成为可能。
建筑文物中的“四灵”空心砖是很吸引人的。所谓“四灵”,指的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图象,也称“四象”或“四神”。商代人观测天象时,把星空划成四区,分别由四灵代表四方的星象,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汉代已把四灵图象制作在瓦当上,施之于宫阙殿阁等建筑上以标志方位。《三辅黄图》说“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汉长安未央宫的东阙叫做“苍龙阙”,前殿西有“白虎殿”,南有“朱鸟堂”,北阙称“元武阙”。在汉长安城遗址上曾出土过四灵瓦当①,必然同这些建筑用瓦有关,也是对帝宫方位的标识。而汉阳陵“罗经石”建筑遗址出土的四灵空心砖中,目前见到的只有青龙纹和玄武纹两种,但毕竟表明:表示方位并不限于瓦当。四灵空心砖的出现,是否显示陵墓建筑与宫廷建筑有区别?像汉武帝茂陵东南的一处礼制建筑遗址上,也曾出土过四灵图案的画像砖。
阳陵青龙空心砖虽残破,长仅66厘米、宽37厘米,但在长方形的画面上青龙张牙舞爪,回首腾飞在云雾之中,趋向圆璧。玄武空心砖残长52厘米、残宽34厘米,龟蛇相缠绕纹图案依然栩栩如生。
四灵瓦当上图形作浅浮雕,虽然受到圆形画面的限制,动物体躯发生形变,但图像饱满,形象生动,给人以力量的冲动感。而画像砖上,图形舒展,线条流畅,显得质朴。两者都把四种神物表现得淋漓尽致,飞龙在天,虎啸山林,朱鸟舞厅,龟寿千年,无一不寄托着古人理想化的追求与对美好的向往。
阳陵建筑的筒瓦长可50.6厘米、宽16.2厘米。带当的筒瓦有长到57厘米以上的,当面直径18厘米。可分图案瓦当和文字瓦当两种,前者又以云纹为大宗。
云纹瓦当的图案规整,线条流畅,煞是好看。本来,瓦当是施之于屋檐、遮护椽头,以防木椽遭受日晒雨淋而过早腐烂的陶制防护品。但在爱美的中国人手里,把它艺术化,成为建筑物的装饰部分,使实用与欣赏融为一体。
人们在当面上模塑出各种图案,由半瓦当发展到圆瓦当,已经形成了基本格式。在图案布局上,从里到外可分为三大部分:外圈是一道较宽的“边轮”,作为画面的外界。“当心”居内,直径有大小。在边轮和当心之间,是一圈空隙地带作为“画区”。如果是动物纹、植物纹、文字布满当面的,或是诸种结合的半瓦当或圆瓦当,一般没有当心。而作为图案型的圆瓦当,精巧多变的图案就是被安排在当心和画区之内的。就是在这个一方小小的画区以内的当面上,竟给艺术家提供了施展才华和想象力的空间!像阳陵的云纹圆瓦当图案同秦、西汉前期的同纹瓦当相比,可以说是没有太大的区别。当然,这也不乏有更美的精品存在。当心呈小圆,中有钉泡突起、周缀连珠者,有花瓣者,有网格者;而画区往往以双线十字相交,或穿过当心,或止于心边,把画区格成四个扇面。在扇面中,填充双卷云、羊角云、蘑菇云等。这些纹样都呈突起的阳纹,线条流畅纤细,变化多端,似层云飞卷。
这些涂有朱红色的云纹瓦当被装配在屋檐口上,是否有追求“空中楼阁”的意向?日本学者认为云纹瓦当的流行,同道家鼓吹长生不老、向往升天的“神仙思想”有关。秦汉两代的统治者相信“长生不老和能自由往来于天地之间的仙人们,一般是立于云端之上,并喜好宫殿、楼阁,所以也就是为了能迎接他们的到来,就要营造一种气氛,营造一种环境。这样在所建造的楼阁的屋檐上的瓦取材于云的形状的这种奇想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②。
文字瓦当中的“与天无极”、“与天久长”、“长生无极”、“长乐未央”、“千秋万岁”、“永奉无疆”等吉祥语,被安排在双线构成的四个扇面中,作篆书的字体笔划随圆就曲,具有书法与装饰的美感。
另外,一件陶脊兽出自帝陵的南阙门遗址发掘中。虽然残缺,仅留兽头,但眼球外鼓,口裂开大,简单的阴线刻划出毛发,显得勇猛异常。其造型古朴,当是我国最早艺术化了的屋顶材料,毕竟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立体艺术品。
回纹铺地方砖,边长34.5厘米。面上划开四等分,两两对角线排列。各自由“S”形图案和“回”纹图案组成四方连续图案,既在规矩中显示了变化,又在严谨中充满着浪漫。有一种回纹空心砖,长93厘米、宽35厘米、厚16.5厘米,其表面的纹样可说是“S”形图案和“回”纹图案组成的二方连续。
最有代表性的一件板瓦残长108厘米、宽43.5厘米,是截止目前前见到同类实物中最大的一件。
①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汉研究室编《新编秦汉瓦当图录》,三秦出版社,1986年12月。
②(日)村上和夫:《中国古代瓦当纹样研究》,三秦出版社,1996年11月。丛苍、晓陆译。
汉景帝与阳陵/王学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