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太上皇
刘庆柱,李毓芳
文献记载,刘邦父亲名煓,又称太公。其母称刘媪,“媪”是古代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刘邦率军转战各地,攻克关中、灭亡秦王朝以后,进入了楚汉相争阶段。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九月,刘邦想“从南阳迎太公、吕后于沛”,项羽得知后,“发兵距之阳夏(今河南太康县)”。次年四月,刘邦又去家乡接其家属,但太公、吕后已出逃,路遇楚军被俘,成了人质。汉王四年(公元前203年),楚汉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项羽和刘邦经过谈判,达成协议:以鸿沟(今河南荥阳)为界,中分天下,项羽把太公和吕后送还刘邦。
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于汜水之阳(今山东曹县)即皇帝位,颁布诏令,“尊王后曰皇帝,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刘邦的父亲仍称“太公”。同年五月,刘邦“入都关中”。当时长安刚开始营建,刘邦及朝廷仍在栋阳(今陕西省临潼县武屯乡东部)。那时,身为皇帝的刘邦“五日一朝太公”,家令对太公说:“天亡二日,士亡二王。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太公听了这番话后,每逢上朝便“拥彗,迎门郤行”,刘邦见此情景大为惊讶,于是仿效秦始皇追尊庄襄王,“尊太公曰太上皇。”根据颜师古的解释,“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号曰皇,不予治国,故不言帝也。”①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二月,刘邦“自栎阳徙都长安”,太上皇仍留居栎阳。他不习惯关中地区的生活,十分想念丰沛故地。高祖就在栎阳之南,仿照丰邑修了一座城市,取名“新丰”(今陕西临潼县东北新丰镇以西四里)。刘邦把他父亲平生所喜好的屠贩少年、酤酒卖饼之徒、斗鸡蹴踘之辈,迁徙这里,以取得太上皇欢心。高祖十年(公元前 197年)七月,太上皇在栎阳宫去世,“葬万年”。“万年”是吉祥语,高祖以此作为太上皇的陵名。“万年陵”亦称“太上皇陵”。
①《汉书·高帝纪》卷一,第62页,注五。
西汉十一陵/刘庆柱,李毓芳.—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