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唐代帝王陵墓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柒 唐肃宗建陵/二 陵墓位置和陵园规模

刘向阳


  1.陵墓位置
  建陵是中唐第一个皇帝的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北约15公里处的武将山上。武将山海拔981米,主峰像竖起的佛指,挺直陡立。周围沟壑纵横,北衬群山起伏叠障,形势壮阔;南望沃野广袤,漫无边际。建陵背依武将山主峰,东与九嵕山之昭陵(唐太宗李世民葬地)遥相对峙;西与梁山之乾陵(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葬地)隔川相望;面临泔河,居高临下,气势壮观。1956年8月6日,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陵园规模
  建陵陵园按照“因山为陵”的葬制营造,陵区“周四十里”。大体可分为内城、石马道(神道)和陪葬区三部分。内城在陵园的最北部,因受武将山自然地形的限制,略呈南宽北窄的梯形状。据勘测可知,城垣东墙长1449米,南墙长1371米,西墙长1317米,北墙长795米,面积约145万平方米。城垣地域内自然地貌复杂,沟壑纵横交错。其中两条略偏东南、西北走向的深约100米、宽约500米的大沟将整个南城垣切割为三节,由北向南俯视好像一条平铺于地的裤子,故当地群众称之为“裤儿裆”。城垣原设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东、西两门相距1338米;南、北两门相距1206米。除青龙、白虎二门因受山地地形限制略有偏差(南北相差约50米)外,其余都比较规整而对称,即从玄武门到朱雀门以及陵园最南端石刻石柱(华表)之间引一直线,可将整个陵园建筑平分为对称的两半,建陵玄宫正好安置在此中轴线偏北的武将山主峰的小山包上,其“羡道”痕迹清晰可见,开口即位于山包南面的半山腰处。
  建陵自建成后,屡遭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其城垣今已不复存在。惟陵园四隅的角楼遗址尚存。其中东南隅角楼遗址位于昭陵乡索山村,现存高约2.5米,底径约12米;西南隅角楼遗址位于建陵乡山西头村,现存高3.5米,底径12米;东北隅角楼遗址位于建陵乡高家村村东,现存高3.0米,底径12.5米;西北隅角楼遗址位于建陵乡高家村村西,现存高3.0米,底长14米,宽12米。东城墙墙基部分夯土层仍清晰可辨。四门外阙楼亦仅存基址,其中青龙门外两阙相距约50米,朱雀门外两阙相距约84米,白虎门外两阙相距约111米,玄武门外两阙相距约134米。
  建陵城垣内建筑格局亦如京城长安。原有献殿、偏房、阙楼等建筑群多处,今已无存。惟朱雀门内现存献殿遗址略呈矩形,面积约2500平方米。其正中偏北有一座砖砌碑楼,内正、背两面各镶嵌一块碑。正面(南面)碑竖刻三行,左行楷书“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敬立”,中行隶书“唐肃宗建陵”,右行楷书“大清乾隆岁次丙申(乾隆四十一年,1776)孟秋”。背面(北面)所镶小碑文曰:“唐建陵石刻艺术价值颇高,但因久已剥蚀,倾塌殆尽。经我县党、政和文管会检查决定转报中央文管会拨款修葺。现已安全竣工,立石以志。并告附近居民及游览者,均应保护,切勿损坏。礼泉县人民委员会县长折敬盈。一九五七年十二月 日”。由此可知,此碑楼建于1957年12月,并且记载了建国后,中央文管会拨款修葺建陵石刻的情况。
  据《长安志》(卷16)记载,建陵“下宫去陵五里”。在今陵园司马道南端土阙以南约1200米处的断崖上,唐代残砖碎瓦堆积成层,范围约7000余平方米,当为下宫遗址。与文献记载相吻合。
  


唐代帝王陵墓(修订本)/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