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唐代帝王陵墓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捌 唐代宗元陵/一 生不逢时的唐代宗——李豫

刘向阳


  唐代宗李豫(727~779),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子,继李亨为唐代第九任皇帝,公元762~779年在位。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727年1月9日),章敬皇太后吴氏生于东都洛阳之上阳宫,初名李俶,为玄宗嫡长皇孙。15岁时封广平王。李俶幼而好学,尤专礼、易,且仁孝温恭,宇量弘深,深受祖父玄宗的钟爱。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仓皇奔蜀,李俶随父北上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南)。次年,其父李亨称帝,以其为“天下兵马元帅”,与郭子仪等率静边军20万,联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等地,进封楚王。不久,改封成王。乾元元年五月庚寅(十九日,758年6月29日)被立为皇太子(《通鉴》卷220),并改名李豫。宝应元年(762)四月,肃宗病重,张皇后(即张良娣)无子,她惧怕李豫功高难制,便暗中与越王李係勾结,图谋废立。事泄后,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率太子侍卫逮捕了越王李係,囚禁了张皇后,肃宗惊恐而死。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等乘机拥立李豫即位,是为代宗。时叛将史朝义占据河南,李豫调集各路兵马,又遣使向回纥可汗借兵,以其子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率军收复失地。次年,史朝义自杀,安史之乱结束。李豫为求暂时苟安,诏令东京洛阳及河南、河北等地战乱中委身叛军者,一概不问,并“瓜分河北地授叛将”。在平叛过程中,对内地掌兵的刺史亦多加节度使称号,因此,安史之乱后,“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割据局面初步形成。
  李豫得以称帝,缘于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的拥立,即位后自然对他们十分宠信。李、程二人自恃定策有功,专权用事,对代宗的统治构成了威胁,甚至不把代宗放在眼里。李辅国曾对代宗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旧唐书》卷184《李辅国传》)代宗对此虽颇为不满,但慑于他手握兵权,只好委曲求全,表面上仍以礼相加,尊其为“尚父”,凡事都让他参与决定。历史上宦官正式为相者仅此一例。
  李、程二人同在朝廷,不免时时勾心斗角。程元振暗中向代宗提出削除李辅国兵权,正中代宗下怀。于是罢李辅国兵权,后又罢其中书令之职,迁居外地,并指使人将他刺杀。李辅国死后,程元振为镇军大将军,大权独揽,专政自恣,再次形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广德元年(763)七月,由于征调西北戍兵参加平叛,边镇空虚,吐蕃、党项乘虚入侵,陷掠河西陇右之地,地方官吏连连告急,俱被程元振扣匿。直到吐蕃入犯京畿,代宗才有所觉察,遂起用郭子仪镇守咸阳,并以吐蕃等陷京师罪由程元振起,削其在身官爵,放归乡里。
  李豫昏懦,他在位期间,虽说安史之乱已平息,但战争使唐王朝元气大伤,随之出现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吐蕃入侵,回纥勒索,国库空虚及黄河流域的连年灾荒等问题,代宗显得无能为力,便迷信佛教,广建寺院,京畿良田多归僧寺。大历十四年五月二十日(779年6月9日),李豫病重,急诏太子李适监国,令郭子仪入京摄政,当晚死于长安城之紫宸内殿,终年53岁。八月庚申(二十三日,公历10月7日),群臣上谥号曰“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十月己酉(十三日,公历11月25日),葬于京兆富平县(今陕西富平县)西北二十五里之檀山(《通鉴》卷226),曰元陵。
  

唐代帝王陵墓(修订本)/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