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唐代帝王陵墓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玖 唐德宗崇陵/二 陵墓与陵园

刘向阳


  1.陵墓位置和陵园规模
  崇陵是唐德宗李适的陵墓,位于今陕西省泾阳县城北约20公里处的蒋路乡蒙家沟村的嵯峨山之阳。陵园横跨泾阳、三原两县。1956年8月6日,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嵯峨山,古称荆山,地势高亢,气势宏伟,是关中名山之一。山有五峰,形似笔架,又名笔架山。主峰海拔955米,登上峰巅,泾、渭、黄诸河尽收眼底,秦中形势十分壮观。崇陵是晚唐帝陵中因山为陵的典型代表,其寝宫位于嵯峨山南麓中峰的山腰间,即九条山脉的交汇处,恰似一枝九瓣莲花的中央,故谓之“莲花穴”。崇陵玄宫居高临下,山环水抱,陵冢高突。隧道以方形和长方形青石块叠砌,嵌凿石槽,卡以铁栓板,并以生铁汁浇灌,十分坚固。
  崇陵依山为陵,平面布局近似梯形。陵园分内外两城,内城置四门,以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神命名。其城垣依山势构筑,其中南城墙沿嵯峨山南麓东西向直线构筑,横跨五条山谷,全长2850米,墙基宽6米,现存最长的一段约350米;北城墙沿嵯峨山北麓东西向直线构筑,全长1300米,由于自然破坏严重,基本无存;东城墙依东边山梁峡谷的自然走向构筑,全长1870米,现存地面最长的一段约60米,残高1.50米;西城墙依山势的自然走向筑于西边山梁上,全长2220米,现存最长的一段约800米。东、西、北三面城垣墙基均宽3.50米,夯筑,夯层厚8~13厘米。内城周长约8.2公里,总面积约4243.3万平方米,《长安志》记载,崇陵“封内四十里”。
  崇陵是由中唐著名理财家杜佑担任山陵使而主持修建的。杜佑深明礼典,因而崇陵陵园的各种设施都比较合乎礼制。但由于崇陵在唐末五代时即被耀州节度使温韬盗掘,陵园建筑和石刻也倍遭破坏。为了搞清陵园内的建筑,文物考古部门曾对陵园内城四门门址、门阙、角楼、祭坛等进行了勘查钻探,结果显示:内城朱雀门位于南城墙正中,门址范围东西长约26米,南北宽约13米;玄武门位于北城墙偏西部位,东西宽约15米。南北两门门址基本相对,间距约1683米。青龙门位于东城墙偏北,门址已毁;白虎门位于西城墙偏北,门址宽13.70米,与青龙门东西遥遥相对,间距约1625米。在内城的四门之外均有对称的阙楼基址,其中朱雀门前有土阙两对,第一对位于神道的南端,东侧阙址残高5.4米,北距内城南城垣660米;西侧阙址残高2.7米,北距内城南城垣668米,两阙东西相距120米。第二对阙址位于朱雀门外,均呈覆斗形,东侧阙楼遗址残高4.75米,北距城垣42米;西侧阙楼遗址残高4.3米,北距城垣52米,两阙东西相距56米。玄武门外两土阙东西相距112米,西侧土阙南距北城垣42米,东侧土阙南距北城垣75米,两阙均部分残存。青龙门外两阙南北相距54米,北侧阙址残高3.O米,西距东城垣约60米,南侧阙址残高4.4米,西距东城垣约50米。白虎门外两阙相距48米,南侧阙址残高2.3米,东距西城垣42米,北侧阙址残高1.O米,东距西城垣28米。内城四隅原有角楼,大部分已残毁无迹,但从夯土基址仍能探测出角楼的具体位置,在其附近堆积有板瓦、筒瓦、莲花纹瓦当残片、残砖块及白灰墙皮等建筑遗物。
  另外,在内城朱雀门正南约80米处司马道两侧,勘探出了两处建筑遗迹,现大部沦为废墟。现存部分位于司马道西侧,南北37米,东西约8.0米。在其遗址范围内有数尊石雕残像,从部分服饰来看,或为蕃酋形象。遗址内堆积有大量的残砖、板瓦、筒瓦和莲花纹瓦当残片。
  2.陵园石刻
  崇陵陵园设置石雕刻的品类和形式与此前的唐代帝陵一脉相承,曾对日本奈良时代文化产生过深刻影响(奈良时代嵯峨天皇之名即源于此)。陵园内现存石刻38件,除玄武门外存石狮l对,石人3件;白虎门外存石狮1对;祭坛存石人6件外,其余均分布于朱雀门外长约680米的司马道两侧,从南往北,依次计有石柱(或称华表)1对,翼马1对,鸵鸟1件,饰鞍石马7件,石人9对,石蹲狮l对。
  石柱
  石柱(或称华表)1对,立于司马道南端石刻首位,东西相距82米,北距朱雀门572米。崇陵石柱的形制与泰陵、建陵石柱略同。东侧石柱通高7.88米,顶呈桃形,高1.80米;柱身呈八棱柱形,高5.32米,各棱面线刻伎乐飞天和蔓草纹饰;底座为一长1.57米,宽1.54米,厚0.42米的平台,其上为一凸出圆台,直径1.58米,高0.18米;底座之下为础座,长宽各1.84米,裸露地面高0.34米。
  两侧石柱通高7.79米,顶亦呈桃形,高2.05米;柱身高5.30米;石座长宽各1.71米,厚0.44米。础座埋于土中。
  翼马
  翼马1对,位于石柱北约28米处,形制与玄宗泰陵翼马相似。两马相对而立,东西相距82米。东侧翼马立于两层石座上,马长2.50米,高2.85米,保存完整。其上层石座东西长1.95米,南北宽1.04米,厚0.30米;下层石基座东西长2.50米,南北宽1.27米,厚0.30米。西侧翼马立于三层石座上,马长2.65米,高2.70米,保存完整。上层石座东西长1.83米,南北宽1.08米,厚0.27米;中层石座用三块石条拼成,东西长2.55米,南北宽1.40米,厚0.35米;底层础座用四块石条拼成,东西长2.98米,南北宽1.68米,厚0.37米。
  崇陵翼马的形制虽与泰陵翼马相似,但马头略显清瘦,颈较长,身变短,腿变高。颈上披鬃,两侧翼翅如同三束小浪花交于鬃根处,马尾下垂,四肢与石座相连。腹下至石座间的四周均浮雕卷云纹图案。与泰陵翼马相比,崇陵翼马的形体已显得卑小。
  鸵鸟
  鸵鸟原置l对,现仅存东列1件,位于翼马北约44米处,鸵鸟浮雕于南北长2.05米,高1.52米,厚0.32米的石屏上。石屏座南北长2.25米,宽0.74米,厚0.35米。崇陵鸵鸟的形体和神态与泰陵相同,皆为行进中驻足作回望状,头颈自然弯曲后折于翅上,但形体瘦小,雕凿技艺不如泰陵鸵鸟。
  仗马
  仗马4对,位于鸵鸟北26米处,东西相距74米。现存7件(其中东列3件,西列4件),均残,残高1.45米~1.80米。从残存情况来看,马背披鞍袱,置鞍鞯,饰鞅鞦,马尾下垂。西列现存一石座,长1.50米,宽1.20米,裸露地面高0.44米。
  石人
  石人9对,位于仗马之北,东西相距74米,南北间距约25米。从衣着及姿势看,左为文臣,右为武将,与泰陵石人排列秩序相同。东侧文臣中,完整者身高2.76米至2.83米,头戴冠,身著宽袖长袍,足登圭形头深履,双手握笏板弯举于胸前,其下石座长0.95米,宽0.63米,裸露地面高0.25米。
  西侧武将中,完整者身高2.78米至2.85米,头戴高山冠,上饰花纹,身著宽袖长袍,足登圆头靴,双手拄剑于胸前。其下石座长0.95米,宽0.61米,裸露地面高0.25米。
  石狮
  石狮1对,位于朱雀门外11米处,东西相距24.2米。两狮均蹲踞于双层石座上。东侧石狮高1.75米,胸宽0.94米,圆头、卷毛,颧骨突出,面部表情严肃,狮尾从右腿上部卷出,末端似立式如意云头。所踞石座上层南北长1.43米,东西宽1.00米,厚0.25米;下层础座南北长1.77米,东西宽1.23米,裸露地面高0.27米;西侧石狮高1.70米,胸宽0.87米,披毛、张口,呈怒吼状,狮尾从左腿上部卷出,末端较直。其踞石座上层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09米,厚0.25米;下层础座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25米,裸露地面高0.30米。
  崇陵石狮虽然遵从了此前帝陵石刻的形制,但其雕刻技艺已明显大不如前,石狮的神态也不如此前帝陵石狮那样传神和富有魅力。
  崇陵陵园石刻与此前帝陵石刻相比,不但体形明显变小,而且制作粗疏,成为唐王朝社会政治和文化由盛渐衰的真实写照。
  


唐代帝王陵墓(修订本)/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