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乾陵文物史迹述丛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懿德太子与唐代冥婚

樊英峰,刘向阳


  陪葬乾陵的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哲)的长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嫡孙。唐高宗永隆二年(682年)生于东宫内殿,被封为皇太孙。文明元年(684年)中宗失位后,李重润被废为庶人。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因与其妹永泰公主李仙惠、主婿魏王武延基等窃议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何得恣入宫中”,为人谗构,被武则天杀害,死时年仅19岁。当时葬於洛阳。李显复位后,于神龙元年(705年)追封为“懿德太子”,神龙二年将其灵柩由洛阳迁到乾陵陪葬,特恩“号墓为陵”。
  但是,有关李重润的婚事却鲜为人知。《旧唐书》载:“中宗继位,追赠(李重润)皇太子,谥曰‘懿德’,陪葬乾陵。仍为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之合葬。”1971年2月,考古工作者发掘懿德太子墓时,在墓室石槨内发现一男一女两副残缺不全的人骨架,经鉴定,与文献记载相吻合。由此看来,懿德太子生前未曾婚配,死后迁葬时才实行阴间结婚,即“冥婚”。
  “冥婚”之俗早在西周时代就已产生,是我国古代一种颇为特殊的婚姻形式,又叫“鬼婚”或“嫁殇”,就是替已死的男女结成婚姻关系并合葬在一起,是一种原始的鬼魂崇拜。在周代被看作是“乱人伦”的行为而以礼禁之,实际上这种风俗后来并未禁止,反被历代统治者所利用,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唐代是我国封建文化发达、社会开放的昌盛时代,人们的文化素养相对来说比前代人更高,但却铲除不了这种陋习,在封建上层统治者中时有出现。在民间视“冥婚”为人的感情寄托所至,还可以理解,对于一个生前未曾婚娶,遭谗言被杀的皇太子,在迁葬时却享受了民间“冥婚”陋俗的礼遇,与“号墓为陵”的特恩,平反昭雪后显赫的政治地位和生前的特殊身份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不难想象唐代统治者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的良苦用心。
  合“冥婚”仪典的同时,又出现了阴间“离婚”,史载,唐中宗时,韦皇后曾为自己的亡弟妆南王韦洵聘娶中书令萧至忠的亡女冥婚合葬。后来,李隆基发动玄武门政变,诛杀毒死中宗,准备临朝称制的韦皇后及其韦武党羽时,萧至忠怕株边自己,便掘开韦洵墓,抬回女儿的灵柩,表明两人“离婚”了。“冥婚”陋习成了封建时代人们政治生活的特殊产物。
  

乾陵文物史迹述丛/樊英峰,刘向阳.—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