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商与唐的贸易——从唐张籍《昆仑儿》诗说起
穆兴平 张 鑫
唐人张籍《昆仑儿》诗云:“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洲。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棉裘。”[1]昆仑在什么地方?昆仑的经济状况如何?昆仑商在唐朝有哪些活动?本文拟结合史料试作分析。
一 昆仑的地望与特点
唐人所指的广义昆仑包括:林邑(今越南中部)、扶南(今泰国南部、老挝南部及越南东南部)、真腊(今柬埔寨)、骠国(今缅甸)、赤土(今泰国南部佛头廊、宋卡一带)、狼牙修(今泰国南部大年、吉打等地)、堕和罗(今泰国阿瑜陀耶一带)、盘盘国(今泰国南部万仑、斜仔附近)、诃陵(今印度尼西亚之爪哇群岛)、堕婆登(位于今印度尼西亚之苏门答腊)、室利佛逝(位于今印度尼西亚之苏门答腊)、婆利(位于婆罗洲上,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文莱一带)、罗越国(今马来半岛南部)等国家。大致包括今中南半岛和南洋诸岛的大部分地区。还包括印度洋附近印度次大陆最南端海岛之上的师子国(今斯里南卡)和非洲东海岸的甘棠国[2]。
两《唐书》载昆仑人“王著白氎(音读die)古贝,斜络膊,绕腰,上加真珠(珍珠)金锁,以为璎珞……其人卷发色黑,俗皆徒跣”[3],昆仑人“俗黑身,朱发而卷,鹰爪兽牙,穿耳附珰,以古贝一幅绕于腰”[4],又言“其人黑身、卷发、裸行”[5]。可见,卷发黑身为其体貌特征;以古贝布斜络肩、绕腰,穿耳附珰或耳戴金环,赤足是他们服饰的重要特点。出土文物方面昆仑人的形象则比较多,最为典型的当数陕西长武县枣园乡郭村唐墓出土的一件昆仑俑了,其造型服饰同《职贡图》狼牙修国使者几乎一模一样。俑高25厘米,卷发赤足,上身赤裸,头左侧,斜上视,肩披古贝布,缠绕至腰,颈饰璎珞,手足戴环钏。这和文献所记昆仑人形象十分吻合[6]。此外,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昆仑俑,该俑身材短小,头发卷曲,皮肤黝黑,头扭向一侧,身穿窄袖右衽衫,腰系丝绳,双足外撇。还有一类昆仑俑,也是出土最多的一类:服饰汉化,只能从羊毛样卷发来加以区分。如出土于咸阳底张湾、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一件昆仑俑,身穿左衽衣,而非古贝绕腰,也不是其他较原始地区流行的右衽衣;又如现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两个昆仑俑,其一除头披羊毛样卷发外,身穿圆领窄袖长袍,另一件上身穿圆领窄袖长衫,下着短裤。汉化的服饰说明他们极可能是唐代王公贵族豢养的所谓“昆仑奴”。
昆仑之地大多为城邦小国,无砖瓦,城池或竖木或累石而成;房屋也多用木石修筑,上覆盖茅草树皮,部分地区的人们还喜欢居住竹木阁楼。这极可能和当地常年多雨、空气湿度较大有一定关系。较奢侈的国王有用象牙作床席的,普通百姓以椰子树的树叶为席。如“竖木为城,作大屋重阁,以棕榈皮覆之,王居其中,悉用象牙为床(若席)”的诃陵国[7],“累石为城,楼阙宫室茨以草” 的盘盘国[8],还有“其王所居城,竖木为栅”[9]、“椰叶为席”[10]的林邑国及“俗皆楼居,谓之‘干栏’”的陀洹国[11]等等。
二、昆仑的经济状况
昆仑地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地气冬温,不识冰雪,常多雾雨……草木冬荣”[12],属于典型的热带海洋型气候。“无蚕桑”[13],因而没有丝织业。但当地棉纺业很发达,“有古贝草,缉其花以作布,粗者名古贝,细者名白氎”[14]。查《康熙字典》“棉”字条引文,对“棉”的解释如下:“《广韵》木棉,树名。《南史·高昌国传》有草实如茧,中丝细纑,名曰白疉,取以为布,甚软白。《演繁露·唐环王传》古贝草也。缉其花为布,粗曰贝,精曰氎。《张勃·吴录》交趾安定县有木棉树,高丈余。《通鉴》梁武帝送木棉皁帐。《史照·释文》木棉,江南多有之,以春二三月下种,既生,一月三薅,至秋生黄花结实,及熟时,其皮四裂,其中绽出如绵。”“按《本草》木棉有草、木二种。”[15]可见,这种古贝草的花,其实就是茧状的果实,其中的花或细纑就是包裹在植物种子外的絮状物,可以使种子随风飘扬,找到萌发之处。这种植物就是草本的木棉,也就是现在广泛种植棉花的一种。他们生产的白氎布除自用外,还大量外销。甚至可以说昆仑人的棉纺业不亚于大唐的丝织业。
当地的农业也很发达,农作物种类很多,由于生长周期短,收种频繁,因而,其总产量也是可观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麦类、麻、豆类[16]、谷类[17]。谷类、水稻等作物大多一年两熟,甚至有每月一熟的[18]。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昆仑国都有这么发达的纺织业和种植业,其中部分偏僻落后的小国尚处于以狩猎和采摘为主的原始社会时期。如陆真腊附近的小国道明就“无衣服、无盐铁,以竹弩射鸟兽自给。”[19]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狩猎生活。
与当地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主要有牛、羊、猪、大象、犀牛[20],牛主要用来耕田,大象是出行和打仗的坐骑,王公贵族“出则驾象”,并有用于打仗的“象队”。猪、羊主要为人们提供肉食。还有一种叫“驼它”的动物,又名“它牛豹”,犀角,豹纹,可以骑乘,也可以耕田[21]。可以说,当地的家畜饲养业也很发达。
当地人还有饮酒的习俗,酒类主要有槟榔酒、椰汁酒[22]等,饮用后,能醉人,说明含有酒精,但其酒多属于果酒一类,酒精度不会太高。另外,当地湿热的气候也不适宜饮酒,这也应当是其酿酒业不太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昆仑之地盛产香料,如麝香、龙脑香(又名婆律、樟脑,中国称冰片)、青木香、苏合香、安息香、檀香等,以婆罗洲、马来群岛、苏门答腊等岛屿为多[23]。
昆仑之地的岛民善于航海,因而造船业也很发达。据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61载,昆仑人造的帆船唐人称作“昆仑舶”,能“入水六十尺,驱使运载千余人”,“运动此船,多骨论水匠,用椰子皮为索连缚,葛览糖灌塞,令水不入。不用钉鍱,恐铁生火。累木枋而作之,板薄恐破。长数里,前后三节,张帆使风,非人力能动也”[24]。造如此大的帆船,不用铁钉,而用椰子皮将厚厚的木板连缚在一起,并用葛览糖(橄榄糖)灌塞,入水之后坚硬如铁。可见,他们的造船技术极为出色。另外,帆船要借助风力航行,并且要根据风向调整帆板方向,以保持正确的航向。但是,绝不可逆风而上,因而,风向及季节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当地还出产黄白金、虎魄、真珠、水精、玳瑁、文螺、火珠、金刚、象牙、犀角等珍奇异宝和石坩、汞砂(即朱砂)等矿物,部分地区还产食盐,有喷泉式盐井[25]。虎魄即为琥珀,真珠就是珍珠,水精应为水晶。火珠,大者如鸡蛋大小,圆白皎洁,正午向着阳光可以聚光将艾草点燃[26]。这是凸透镜可以聚光的一处较早的记载,比起源于西方的现代光学对此的证明要早得多。圆白皎洁,应该是“无色透明”,说明火珠纯净度很高,透光性很好,很可能是一种矿物。否则若是珍珠、琥珀一类由动植物分泌的有机物,其纯净度和透光性不可能如此高,更不可能点燃艾草了。金刚,生于海底石头上,形状像紫色石英石[27]。名为金刚,说明其硬度很高,很可能是一种天然金刚石。
三 昆仑商在唐朝的活动
如上所述,昆仑人主要来自今南亚和东南亚,除在唐为奴的昆仑奴外,还有来大唐经商的昆仑人,可以称作昆仑胡商。《昆仑儿》诗中的“蛮客将来汉地游” 和“波涛初过郁林洲”两句,是说每年海洋汛期初过,信风到来之时,昆仑人就集聚到中国的南方口岸郁林洲(今广西玉林市),进行海上贸易。
唐代来广州贸易的“昆仑舶”载有大量的白氎布和各种珍奇异宝,每岁常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28],附近码头“……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集堆如山”[29]。唐代诗人刘禹锡、王建等在诗歌对广州的繁荣富庶多有描写。广州城外“戍头龙脑铺,关口象牙堆”[30],而码头之外的海面上则是“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31],一派繁荣景象。另外,两《唐书》及《通鉴》均记载了一个商贸纠纷事件。当时的广州都督路元睿包庇下属,对属下勒索胡商案处理不公,引起众昆仑胡商不满,于是有人怀揣利刃在厅堂上当众刺死了广州都督路元睿,最后登舟入海,追之不及[32]。能发生这类摩擦,说明当时昆仑人的对唐贸易规模大,胡商人数多,甚至可以与官府相抗衡,以至于敢当众刺杀地方政府高官。昆仑胡商同大唐进行海上贸易的另一重要贸易口岸就是郁林洲(今广西玉林市),唐诗《昆仑儿》所记的就是来到郁林洲做外贸生意的昆仑胡商。
另外,两《唐书》多处有昆仑国向唐进贡昆仑奴的记载,其他文献和唐传奇也记有昆仑奴的事迹。应该说,昆仑奴是在唐为奴的昆仑人,他们大多被宫廷和达官贵族养于宫中或府中,有的看家护院,如唐传奇《昆仑奴》中的大侠摩勒;有的和优倡侏儒一样,成为弄人,供人逗笑取乐。
注释:
[1]唐·张籍:《昆仑儿》,《全唐诗》卷385,中华书局1999年1月版,页4350。
[2]《新唐书》卷221《西域传》载有“师子国”,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6257;同书同卷有“甘棠,在海南,昆仑人也。”页6234;另《唐会要》载甘棠国在贞观十年(656)向唐入贡,在“大海南”,《唐会要》卷99,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1775,今人认为应在“非洲东海岸”,见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华书局1977年版,页1775。
[3][9]《旧唐书》卷197《林邑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5269。
[4]《新唐书》卷222《南蛮传》“婆利国”条,中华书局1975午版,页6299。
[5]《新唐书》卷222《南蛮传》“扶南国”条,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6301。
[6]《陕西省文物志》,三秦出版社1995年版,页339。
[7]《旧唐书》卷197《南蛮传》“诃陵国”条载:“竖木为城,作大屋重阁,以棕榈皮覆之,王居其中,悉用象牙为床”,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5273;《新唐书》卷222“诃陵国”条载:“……象牙为床若席”,页6302。
[8]《新唐书》卷222《南蛮传》“盘盘国”条,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6300。
[10]《新唐书》卷222《南蛮传》“环王国(即林邑国,后改国名为环王)”条,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6297。
[11][13]《旧唐书》卷197《南蛮传》“陀洹国”条,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5272。
[12]《旧唐书》卷197《南蛮传》“林邑国”条,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5270。
[14]《旧唐书》卷197《南蛮传》“婆利国”条,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5271。
[15]《康熙字典》辰集中,木部,中华书局1958年版,页23。
[16]《新唐书》卷222《南蛮传》“堕和罗国”条载:“陀洹……有稻、麦、麻、豆。”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6303。
[17][18]《旧唐书》卷197《南蛮传》“婆利国”条载:“恒如中国之盛夏。谷一岁再熟。”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5271;同书同卷“堕婆登国”条载:“其国种稻,每月一熟。”页5273。
[19]《新唐书》卷222《南蛮传》“道明国”条,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6302。
[20]《新唐书》卷222《南蛮传》“堕和罗国”条载:“陀洹……畜有白象、牛、羊、猪。”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6303;同书同卷“诃陵国”条载,其国出“犀、象”,页6302。
[21]《旧唐书》卷197《南蛮传》“堕婆登国”条载:“贞观二十一年,其王遣使献古贝、象牙、白檀。”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5273—5274;《新唐书》卷222《南蛮传》“室利佛逝”条载:“有驼它,豹文而犀角,且耕且乘,名它牛豹。”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6305。
[22]《旧唐书》卷197《南蛮传》“林邑国”条载:“以槟榔汁为酒”,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5270;同书同卷“诃陵国条”载:“俗以椰树花为酒,”。其树生花,长三尺余,大如人膊,割之取汁以成酒,味甘,饮之亦醉。”页5273。
[23]两《唐书·南蛮传》有使用麝香、婆律膏、龙脑香的记载,前已提及。另外,岑仲勉《隋唐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页568—570)对昆仑输入唐的香料多有著录。
[24]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61根本说部一切有部《毗奈耶律》第三十二卷“破舶”条录有原文,见中华佛教网——佛学图书馆——大藏经——事汇部《一切经音义卷第61—80》,网址WWW.cnbuddhism.com。原文未标点,标点为笔者引入时所加。
[25]《新唐书》卷222《南蛮传》“环王”、“婆利”、“盘盘”、“扶南”、“诃陵”国条。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6297—6298、6299、6300、6301、6302。
[26]《新唐书》卷222《南蛮传》“婆利国”条载:“多火珠,大者如鸡卵,圆白,照数尺,日中以艾藉珠,辄火出。”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6299。
[271《新唐书》卷222《南蛮传》“扶南国”条载:“图出金刚,状类紫石英,生水底石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6301。
[28]《旧唐书》卷89《王方庆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版,页2897。
[29]真人元开:《唐大和尚东征传》,中华书局1979年版,汪向荣校注本,页74。
[30]唐·刘禹锡:《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再有长句》,载《全唐诗》卷361,中华书局1999年版,页4084。
[31]唐·王建:《送郑权尚书南海》,《全唐诗》卷299,中华书局1999年版,页3399。
[32]《旧唐书》卷89《王方庆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版,页2897。
(穆兴平,张鑫,乾陵博物馆)
乾陵文化研究(四)/樊英峰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