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墓志通释》跋
刘云辉
《昭陵墓志通释》是胡元超先生积十余年心血撰写的一部长达120万字的巨著。它是迄今为止对昭陵陵园已出土的所有墓志进行详尽考证注释,并将志文译成白话文最全面的专著。三秦出版社独具慧眼,将其出版,并与广大读者见面,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好事。
昭陵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园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居唐陵之首。据张沛先生研究,陪葬昭陵有姓名可考者达247人,包括夫妇合葬者在内,目前确定的陪葬墓达188座之多。陪葬者为“功臣密戚及德业尤著”者,即有功之臣、皇亲国戚和道德高尚及事业有成者。唐初君主对昭陵陪葬者有不少特殊礼遇,如诏许立碑,几乎每个陪葬墓前都立有碑石,由于经历了千年风雨剥蚀,或为人破坏等因素,迄今保留的墓碑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还有不少墓碑已残破不堪,或碑文文字多有磨泐,宋代以来的著录也不甚完整。但陪葬墓内的墓志志石几乎都完整保存。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清理发掘了部分陪葬墓,出土了40余方墓志。有些陪葬者在历史文献中有记载,有些则语焉不详,有些则历史文献缺载。有记载的人物,其墓志铭可以与正史互校,语焉不详者,则可以补充,缺载者,墓志内容则成了研究其生平事迹弥足珍贵的唯一史料。墓志内容涉及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典章制度、人物、地理、风俗等方面,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墓志录文完整,注释详尽,乃至翻译成白话文,都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更需要扎实的文史知识功底。胡元超先生甘愿坐冷板凳,十年如一日,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即将呈现给读者,可喜可贺。
《昭陵墓志通释》的出版,必将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它必然会为深入研究唐昭陵丰富的文化内涵乃至唐代的历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刘云辉,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
乾陵文化研究(六)/樊英峰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