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与华清宫
王玄玉
华清宫西靠京城长安,南依骊山,北临渭水,风景旎旖,芳泉长流不竭,吸引了诸多帝王在此修建离宫别苑,纵情娱乐。西周幽王曾在此修建“离宫”,导致一笑失天下的悲剧;始皇初,砌石起宇,取名“骊山汤”,留下了温泉戏神女的传说;汉武帝扩建为“骊宫”,唐代又多次扩建,先后易名“汤泉宫”,“温泉宫”,“华清宫”,其中以唐玄宗统治时期华清宫的建筑形制、规模、气势最为壮观,政治、军事、文化、娱乐活动频繁,堪称第二都城。华清宫能呈现出如此繁荣的局面,与唐玄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玄宗对华清宫的扩建
唐玄宗统治初期,平定内乱外祸,发扬先皇的优良传统,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大好局面,那时我国堪称世界强国之首。其统治后期,开始宠贵妃,亲奸臣,倾心于大兴土木,醉心于歌舞娱乐,还频繁出游巡幸,华清宫便成为他的首选。
为了游兴取乐的需要,唐玄宗对华清宫进行了多次扩建,第一次在开元十一年(723),据史载,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冬,十月,丁酉,上幸骊山,作温泉宫”[1]。并且,“时以造温泉宫余才修缮福岩寺(即石瓮寺)佛殿。中有玉石像,幽州所进,与朝元阁道像(老君像)同日而至。精妙无比。叩之如磐。余像并杨惠之塑,脱空像皆元伽儿之制。能妙纤丽,旷古无俦”[2]。这与华清宫内梨园修建的时间比较接近,玄宗即位不久,便建立了一个戏曲活动中心,即梨园(未央区大白杨村)。“玄宗又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玄宗必觉而正之,号为皇家弟子,又云梨园弟子”。[3]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14),在京都梨园教习歌舞,不可能马上到温泉宫再设梨园,只能是在开元二年以后。
因此由以上史料分析:华清宫梨园应建于开元二年至开元十一年间。这时他对华清宫的修建也仅仅是“帝于听政之暇”的休息的临时场所,或是为养贤之所。据史载:“开元二十四年,在华清宫北横街之西修建了刊辑古今经籍,修正国家大典,选拔剑啸龙吟之士的集贤殿”。[4]开元二十七年(739),因华清宫扩建,宫墙逼近,玄宗命令谏议大夫道士尹愔将其迁向宫北一里之地重建。
同时,在华清宫梨园遗址上发掘出带有“天宝二年内做官瓦”,“天六官瓦”,“天九官瓦”的纪年板瓦,《旧唐书》亦有:天宝元年新建“长生殿”名曰“集灵台”[5],天宝三载(744),分新丰县置会昌县“于温泉宫下[6]的记载。由此可见,开元十一年以前华清宫梨园已经建成,其后唐玄宗不断对其进行扩建,并多次扩大华清宫的建筑范围。
天宝五载起,唐玄宗对华清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修建亭台殿阁,布置园林美景。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扩建华清宫曾有宏伟计划:“时玄宗正慕古道,数游幸近甸,乃分新丰县置会昌县于骊山下,寻改会昌为昭应县。又改温泉宫为华清宫,于宫所立百司廨舍,以馆雅有巧思,令充使缮理,事未毕,坐与李*(左辶右商)之、韦坚等善,贬宜春太守。”[7]。华清宫的建筑规模于这次扩建后基本定型,东部为玄宗和贵妃在华清宫生活的娱乐区,中部为生活区,西部为宗教区,建筑群是城中有城,楼外有楼,绵延至骊山顶,极为壮观,正如薛存诚在《华清宫望幸》中所说,“骊岫接新丰,岧峣驾碧空;凿山开秘殿,隐雾蔽仙宫。绛阙犹栖风,雕梁尚带虹,温泉曾浴日,华馆旧迎风。”[8]并且充分利用这里的天然温泉,修建了富丽堂皇的莲花汤、海棠堂、太子汤、尚食汤、长汤十六所等。为掌管宫禁汤泉,专设温泉监机构与专官,监管正七品之下,职责是“凡王公已下至于庶人,汤泉馆有差,别其贵贱,而禁其逾越”。[9]为装饰这些汤池可谓费尽心思,“安禄山于范阳,以白玉石为鱼、龙、凫、雁,仍以石梁及莲花同献,雕镌巧妙,殆非人功。上大悦,命陈于汤中,仍以石梁横亘汤上,而莲花才出水际。上至其所,解衣欲入,而鱼、龙、凫、雁皆若奋鳞举翼,状欲飞动。上甚恐,遽命撤去,其莲花至今犹存。又常于宫中置长汤屋数十间,环回甃以文石,为银镂漆船及白香木船,置于其中。至于楫橹,皆肴以珠玉。又于汤中累瑟瑟及丁香为山,以壮瀛洲、方丈”。[10]这时的莲花汤的豪奢程度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汤池建筑、装饰的顶峰。除了这些汤池外,唐玄宗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王宅,王公高官也各建邸舍。庞大的规模以及豪华的设施为天宝年间唐玄宗临幸华清宫,移驾骊山处理政事及娱乐活动提供了优越的场所。
二、唐玄宗在华清宫的活动
开元初,唐玄宗忙于政务,幸华清宫多为养精蓄锐,考察民情,思索治理国家的良方,玄宗《温泉言志》诗序云:“惟此温泉,是称愈疾,岂余独受其福!思与兆人共之,垂暇巡游,乃言其志。”所以,“宫内除供奉两汤外,内更有汤,十六所长汤,……”。[11]
为增强国力,严格军纪,开元元年(713),“冬,十一月甲申,幸新丰之温汤。癸卯,讲武于骊山。兵部尚书、代国公郭元振坐亏失军容,配流新州;给事中,摄太常少卿唐绍以军礼有失斩于纛下。甲辰,畋猎于渭川。同州刺史梁国公姚元之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12]为让农民休养生息,促进农业的发展,“开元二年(714),九月戊中,幸新丰之温泉。敕以岁稔伤农,令诸州修常平仓法”;[13]为体恤民情,保护骊山自然风景,开元四年(716),“二月丙辰,幸新丰之温汤。丁卯,至自温汤。以关中旱,遣使祈雨于骊山,应时澍雨。令以少牢致祭,仍禁断樵采。”[14]“二十九年正月癸巳,幸温泉宫。丁酉,立玄元皇帝庙,禁厚葬”。[15]
史载,唐玄宗在位四十五年,行幸华清宫多达四十余次,尤其在天宝年间,这里实际上成了另一政治、娱乐中心。“玄宗每年冬十月幸华清宫,常经冬还宫”。[16]天宝十载冬至次年正月,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呆了九十六天,更有甚者,索性在华清宫举行元旦朝贺,处理朝政,接待外国使臣等重大活动。据史载“鉷乃于林甫作飞牒,告杨慎矜平隋后,蓄谶纬妖言,与妄人交,规复隋室。帝方在华清宫,闻之震怒,收慎矜尚书省,诏刑部尚书萧炅,大理卿李道邃、殿中侍御使卢铉、杨国忠杂训。”[17];天宝九载“春正月庚寅朔,与岁次同始,受朝于华清宫。”[18]“十三载春正月丁酉朔,上御华清宫之观风楼,受朝贺。己亥,安庆绪献浮于行在,帝引见于禁中,赏赐巨万。”[19]“冬十月壬寅,幸华清宫。贬河东太守韦陟为桂岭尉,武部侍郎吉温为澧阳郡长史。”[20]
唐玄宗册封新宠杨玉环为贵妃后,到华清宫的次数明显增多,“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21]不但御医珍膳继至,随侍人员增多,梨园弟子人数也大大增加,而且驻跸时间长。白居易诗:“白头病叟泣且言,禄山未乱入梨园。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华清随至尊。”[22]这样一来,原有的宫殿已不能满足大量人员长时间的娱乐、住宿,所以就有了“诸杨汤沐馆在华清宫东垣,连蔓相照……”[23]王公高官也各建邸舍,环宫沿山。天宝七载(748)十二月,废新丰县,并入会昌县,改名昭应县,华清宫规模进一步扩大,随之形成了一个人口稠密的区域,附近村民利用“官道”开设“村店”,加强了华清宫与长安的经济往来。
玄宗还在这里处理世俗事务。天宝十一载(752)十月,唐玄宗与杨贵妃幸华清宫,当时李林甫重病卧养昭应私宅,求玄宗一见以冀驱邪,玄宗即令李林甫站于庭院中,自己在降圣阁遥望,并用红巾向他挥手。
唐玄宗崇道尊祖的意念根深蒂固,天宝年间他在华清宫建朝元阁、长生殿、果老药堂,从天宝元年至六载,与贵妃每次游骊山,都住在长生殿,还到集灵台祭祀。天宝七载,华清宫朝元阁有降圣传言,唐玄宗将朝元阁改为降圣阁,反映了唐玄宗诚心奉道的精神。张祜诗:“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24]“箓”就是道教的神学预言符应之类,这时正是玄宗为尊道教,慕长生的高潮。正如杨巨源诗曰:“武皇金辂辗香尘,每岁朝元及此辰。”[25]王建感言:“尘到朝元边使急,千官夜发六龙回。”[26]诗中以朝元阁作为华清宫的象征,突出降圣阁在玄宗宗教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除了处理政治、军事、宗教以及一些世俗事务活动外,唐玄宗在华清宫的歌舞娱乐排场则是愈来愈铺张盛大。这时的唐玄宗沉醉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华清宫过起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生活。[27]王建诗:“传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别作行。日晚贵妃楼上看,内人舁出彩罗箱。”[28]张祜云:“水绕宫墙处处声,残红长绿露华清;武皇一夕梦不觉,十二玉楼空月明。”[29]郑嵎在《津阳门诗》中曰:“瑶光楼南皆紫禁,梨园仙晏临花枝。迎娘歌喉玉窈窕,蛮儿舞带金葳蕤”。[30]迎娘、蛮儿乃梨园弟子名闻者。
唐玄宗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他拨弄弦乐器,“自执丝竹、丝管皆造其妙”,善琵琶、精羯鼓,且是击鼓好手;不仅会演奏乐器,玄宗还创作了《霓裳羽衣曲》、《得宝子》、《紫云回》、《凌波曲》、《龙池乐》、《荔枝香》等许多乐曲,常在华清宫与梨园弟子演奏。据《新唐书·礼乐志》,“帝幸骊山,杨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长生殿,因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方进荔枝,因名曰《荔枝香》”。唐玄宗也能填词,王建诗《宫词》曰:“朝来乐部歌新曲,唱着君王自作词。”在华清宫梨园,玄宗调玉笛以倚曲,贵妃笑领歌,或者由梨园弟子演奏金石丝竹,贵妃于乐曲声中翩然起舞。
三、唐玄宗对华清宫的影响
随着华清宫被称为“第二长安”,梨园活动的中心也转移到华清宫,使华清宫梨园歌舞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许多名曲创作于此,亦有众多梨园界大家亲临华清宫梨园指导歌舞。今天仍有梨园弟子到唐华清宫凭吊、膜拜梨园界祖师爷——唐玄宗。同时由于唐玄宗后期在华清宫中纵情娱乐,怠于朝政,及其后来亲小人,重奸臣,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祸国殃民,华清宫也从此失去了往日的皇家地位,并一再颓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天宝年间,唐玄宗在华清宫崇道教,慕长生,炼金丹,恋飞天,愈演愈烈,而杨贵妃也以玄宗的信仰为己任,一致崇道。先赐杨玉环为女道士,号“太真”,继而在华清宫建玄元皇帝庙、降圣阁、长生殿、果老药堂等;并常到华清宫进行祭祀、崇道活动,使华清宫披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致使唐以后华清宫改名灵泉观,赐道士居住,自此,华清宫完全成为宗教活动场所。
华清宫以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吸引了这位著名皇帝,为了满足个人娱乐需要,他一再扩建华清宫,同时由于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最终使华清宫的规模发展到了顶峰。
注释:
[1]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12《唐纪》38,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6757页。
[2]华清池管理处编:《华清池志·大事记》,西安地图出版社,1992年版,第10页。
[3]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28,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709页。
[4]宋王溥:《唐会要》卷64,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1118页。
[5]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9,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45页。
[6]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9,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46页。
[7]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房琯传》卷111,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253页。
[8]华清池管理处编:《华清池志·艺文篇》,西安地图出版社,1992年版。
[9]后晋刘昫等:《旧唐书·职官志三》,中华书局,1975年版。
[10]五代郑处海、王仁裕等:《开元天宝遗事十种·明皇杂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5页。
[11]华清池管理处编:《华清池志·艺文篇》,西安地图出版社,1992年版,201页。
[12]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8,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5页。
[13]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11,唐纪27,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6705页。
[14]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8,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8页。
[15]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5,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89页。
[16]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杨国忠传》卷160,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99页。
[17]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150,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87页。
[18]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9,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49页。
[19]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9,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52页。
[20]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9,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53页。
[21]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51》《杨妃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469页。
[22]华清池管理处编:《华清池志·艺文篇·江南遇天宝乐叟歌》,西安地图出版社,1992年版,第218页。
[23]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160》《杨国忠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99页。
[24]华清池管理处编:《华清池志·艺文篇》,西安地图出版社,1992年版,第222、223页。
[25]华清池管理处编:《华清池志·艺文篇》,西安地图出版社,1992年版,第216页。
[26]华清池管理处编:《华清池志·艺文篇》,西安地图出版社,1992年版,第219页。
[27]华清池管理处编:《华清池志·艺文篇》,西安地图出版社,1992年版,第230页。
[28]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22》《杨妃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14页。
[29]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22》《杨妃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14页。
[30]华清池管理处编:《华清池志·艺文篇》,西安地图出版社,1992年版。
(作者单位:华清池文管所)
乾陵文化研究(二)/樊英峰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