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乾陵文化研究(八)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天策上将考

马朝


  天策上将这一称号出现于唐代,是唐朝高祖时期为了奖励秦王李世民的战功而为其专门设置的官职。等到李世民做了皇帝,“天策上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故废而不置。有唐一代再也没有人做过天策上将,可是到了军阀混战的五代十国时期,这一称呼却频繁的出现于史册中,及至宋代也有人担任过天策上将。基于此,有必要对其始末做一简单论述。
  第一、天策上将首先出现于唐朝,是在特殊时期设置的。
  唐高祖初期,王朝并没有完全统一,太宗是以在统一战争中巨大的战功而任此职的。唐高祖:“以秦王世民功大,前代官皆不足以称之,特置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冬,十月,以世民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增邑二万户,仍开天策府,置官属,以齐王元吉为司空。”[1]“天策”其实是一颗星星的名字。这颗星星的另外一个别名是傅说星。傅说其实是一个人名,此人约生于公元前1335年,卒于公元前1246年。是我国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李渊以“天策上将”命名这个新职务,其对李世民的信赖和期望可见一斑。
  第二、天策上将是有自己的办事机构的,即“天策上将府”。
  关于这一点《旧唐书》有明确的记载,“次将作监;次国子学;次天策上将府”[2];天策府有“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并掌通判府事。军谘祭酒二人,谋军事,赞相礼仪,宴接宾客。典签四人,掌宣传导引之事。主簿二人,掌省复教命。录事二人,记室参军事二人,掌书疏表启,宣行教命。功曹参军事二人,掌官员假使、仪式、医药、选举、考课、禄恤、铺设等事。仓曹参军二人,掌粮廪、公廨、田园、厨膳、过所等事。兵曹参军事二人,掌兵士簿帐、差点等事。骑曹参军事二人,掌马驴杂畜簿帐及牧养支料草粟等事。铠曹参军事二人,掌戎仗之事。士曹参军事二人,掌营造及罪罚之事。参军事六人,掌出使及杂检校之事”。诸曹还配有令史、书令史[3]。又如后晋天福四年四月“戊申,加楚王希范天策上将军,赐印,听开府置官属”[4]。梁开平四年六月“楚王殷求为天策上将,诏加天策上将军。殷始开天策府,以弟宾为左相,存为右相”[5]。其后小字注曰:“梁开平四年已尝加楚王殷天策上将军,今晋复以命其子希范”[6]。后晋天福七年十月,马希范在长沙城西北德润门外修建天策府。“作天策、光政等十六楼,天策、勤政等五堂”。修得十分华丽,史载“极栋宇之盛;牖栏槛皆饰以金玉,涂壁用丹砂数十万斤;地衣,春夏用角簟,秋冬用木绵”[7]。最为壮丽的要算天策府里的九龙、金华等殿。天福八年,马希范新修九龙殿。可惜,也正在此时,马楚政权开始走下坡路了。据《十国春秋》卷68《文昭王世家》载:“作九龙殿,刻沉香为八龙,饰以金宝,各长百尺,抱柱相向,作趋捧之势。己居其中,自言身一龙也。制袱头脚长丈许,以象龙角。向晨将御殿,先焚香,龙腹中烟气郁然而出,若口吐焉。”[8]马希范的这种权利欲自后晋封为楚王后达到了顶点,他把自己看成是真龙天子,因此才有此举。据《五代史补》载,在天策府内还修有金华殿(行宫)。也是“最为壮丽者”之一。用丹砂涂壁,“每僚吏谒见,将升殿,但觉丹砂之气,蔼然袭人”。这许多丹砂一下子无法搜集到,幸巧潭州“东境山崩,涌出丹砂,委积如丘陵”。天福四年“冬十一月,王始开天策府,置护军中尉、领军司马等官,以诸弟及将校充其职;又仿唐太宗天策府文学馆,立学士员,以武安军节度判官拓跋恒、都统掌书记李宏皋、江南观察判官廖匡图、昭顺军观察判官徐仲雅、都统判官李铎、静江府节度判官潘起、镇南军节度掌书记卫暇、镇南军节度判官李庄、昭顺军节度判官徐牧、澧州观察判官彭继英、裴颃、桂管观察推官何仲举、武安军节度巡官孟元晖、容管节度推官刘昭禹、静江府掌书记邓懿文、武平军节度掌书记李松年、武平军节度推官萧洙、昭顺军观察度支使彭继勋十八人为之”[9]。这些学士成为马希范的幕僚,身居要职,对马楚的政策方略的制定与推行,均起了“参谋”的作用。天策府是军事机构。天策府内,置有左司马、右司马、天策府都尉、天策都军使、天策副都军使、天策内押牙、护军中尉、领军司马,都与军事有关。都尉,按唐制,统兵400—1200人。都军使、副都军使,按宋制,统兵100人。司马,魏晋至宋,均为军府之官,在将军之下,统兵应比都尉多。这些要职均由皇帝的亲属及亲信担任。马殷之子马希广曾担任过天策府都尉,丁思觐曾担任过天策副都军使,马希崇曾担任天策左司马,足见此三官之重要。它不但护卫天策府,还可组织防务与征发。另外,天策府的十八学士中有13人兼任各军节度使中的高级军职,如拓跋恒、李宏皋等,占整个学士的73%。他们参与军节度使的军务商议,所管辖之州内发生战事,均会参加。天策府是参谋机构。天策府内的学士们除了吟诗作对之外,可以讨论国家大事,议论大政方针,还可出谋划策。马殷、马希范两代均是如此。天策府还是文学机构。天策府的学士是一个文人群体,其中以诗著名者不少,如徐仲雅、何仲举等,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可惜大部分已散佚,《全唐诗》存其诗18、句21),对于发展马楚文学起了重要的作用。
  天策上将这个职务不是荣誉虚衔,而是有实际职事的,即“武德四年(621),太宗平洛阳之后,又置天策上将府官员。天策上将一人,掌国之征讨,总判府事”[10]。可见唐代天策府的设置偏重于军事性质。从天策府如此庞大的人员组成与分工来看,他确实是一个适应实战需要的军事领导机关。梁末帝贞明三年“夏四月,辛卯,以右千牛卫大将军刘璩充契丹宣谕使。诏诸道兵马元帅开幕除吏,一同天策上将府故事”[11]。这充分说明,在唐朝及五代十国时期,天策上将和天策上将府,在当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是这个情况到后来就发生了变化。
  第三、任此职的人一般情况下都是统治集团中很有影响力的人物,我们都熟悉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当时唐朝的秦王。还有,上文提到的楚王马殷和他的儿子马希范、马希广、马希萼。后汉天福十二年“秋七月甲午,武安军节度副使、水陆诸军副都指挥使、判内外诸司、江南西道观察等使、检校太尉马希广加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行潭州大都督、天策上将军,充武安军节度、湖南管内观察使、江南诸道都统,封楚王”[12]。后周广顺元年“春正月丁丑,荆南高保融奏:去年十一月,朗州节度使马希萼破潭州;十二月十八日,缢杀马希广;至十九日,希萼自称天策上将军、武平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嗣楚王”[13]。再有,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李景隧“唐主乃立景遂为晋王,加天策上将军、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督都、太尉、尚书令,以景达为浙西道元帅、润州大都督”[14]。这说明,五代十国时天策上将往往为人所推崇,成为一种提高其政治和军事地位的标志。
  另外宋代的赵元佐也被授予过此职,大中祥符八年“二月,泗州周宪百五岁,诏赐束帛。甲寅,宗正寺火。丙辰,唃厮啰、立遵贡名马。丙寅,以元佐为天策上将军、兴元牧,赐剑履上殿,诏书不名”[15]。这个赵元佐是宋太宗的长子,“太宗九子,长楚王元佐”[16]。这个职位是宋真宗授予的,真宗授给哥哥这个职位,可见对其给予很高的地位。可是这个天策上将此时已没有自己的幕府,说明到了宋代,这个职位已经彻底的变成了一种不是能够授予一般人的高级荣誉职衔。
  注释
  [1](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89唐高祖武德四年十月条,中华书局1956年,第5931页。
  [2](后晋)刘昫:《旧唐书》卷42《职官一》,中华书局1975年,第1783页。
  [3][10]《旧唐书》卷42《职官一》,第1811—1812页。
  [4][6]《资治通鉴》卷282后晋高祖天福四年四月条,中华书局1956年,第9202页。
  [5]《资治通鉴》卷267后梁太祖开平四年六月条,第8724页。
  [7]《资治通鉴》卷283后晋高祖天福七年十月条,第9241页。
  [8](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66《文昭王世家》,中华书局1983年,第955—956页。
  [9]《十国春秋》卷66《文昭王世家》,第953页。
  [11](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卷9《梁末帝纪中》,中华书局1976年,第130页。
  [12]《旧五代史》卷100《汉高祖纪下》,第1333-1334页。
  [13]《旧五代史》卷110《周太祖纪一》,第1462页。
  [14]《资治通鉴》卷294后周世宗显德五年三月条,第9579页。
  [15](元)脱脱:《宋史》卷8《真宗本纪三》,中华书局1977年,第158页。
  [16]《宋史》卷245《宗室二》,第8963页。
  (马朝,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乾陵文化研究(八)/樊英峰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