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代帝陵概况 > 唐代帝陵基本结构

[上一记录]  

唐代皇陵玄宫制度

刘毅


  和陵园两种形式相适应,唐代皇陵的玄宫结构也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封土为陵者地下应该是砖石砌墓室或土洞墓室,因山为陵者则是岩洞墓。史载昭陵玄宫之制:“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①。其他诸陵应该与之相仿。宿白先生认为墓室仿效宫室制度,推测唐陵玄宫可能会是前中后三室②。唐代诸皇陵地下部分惟靖陵经过抢救发掘,另外,属于盛唐时期的一些高规格陪葬墓也是对皇陵玄宫制度的一种映射。
  一、靖陵玄宫制度
  1994年末,唐僖宗靖陵被盗掘,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③。靖陵位于陕西乾县东北铁佛乡南陵村,封土为之。陵园宫城南北长471.8米、东西宽450米,四面正中辟门,各守以门狮。朱雀门外有望柱、翼马、石马、石人等石像生,现存14件。覆斗形封土位于内城中心偏北,夯土筑成,截面为正方形,底边长48.5米、顶边长8米、发掘时高8.6米。玄宫部分为单室土洞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通长44.18米。其中墓道长35.6米、宽2.4—2.9米,原有壁画。甬道长3.8米、宽2.4米,北部两侧各开两壁龛,甬道中段原有墓门,已朽;发掘时残存乱石堆砌的封门墙。土洞墓室,穹庐顶,底边南北长4.5米、东西宽5.8米,东西两壁各有三个壁龛,南壁东西两侧各有一壁龛,龛内绘兽首人身十二时俑。棺床南北3.1米、东西4.4米,以旧石碑、石块、砖混砌成。棺床与墓室北壁之间放置石函两个,随葬品已经基本被盗空。
  唐僖宗卒于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初六日,同年十月二十七日葬靖陵。时当丧乱之际,国家财政困难,如僖宗遗诏所云:“今者流离若是,病毒堪悲,仗百姓即百姓一空,捐国用则国用无取,不可踵从前之计度,困此日之生灵,俾朕厚颜下见先帝。应缘山陵事物,宜令中外商量,比从来每事十分各减六七。”④发掘时发现,靖陵的棺床竟以陵址附近的两块旧墓碑为主体,二碑主人分别为尚书左仆射豆卢钦望和左仆射杨再思,为乾陵陪葬墓。靖陵虽然是皇帝陵,但无论陵园规模、封土规模等都不及盛唐前后的高级陪葬墓,其墓室部分亦过分简陋,不足以代表正常的唐代帝陵的玄宫制度。
  ①宋·欧阳修等:《新五代史》卷四〇,《温韬传》,点校本,第2册,第441页,中华书局,1974年。
  ②宿白:《西安地区的唐墓形制》,《文物》1995年第12期。
  ③陈安利:《唐十八陵》,第128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刘向阳:《唐代帝王陵墓》,第323—327页,三秦出版社,2003年。
  ④宋·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卷一二,《帝王·遗诏下·僖宗遗诏》,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26册,第111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年。
  二、“号墓为陵”的乾陵陪葬墓玄宫制度
  在高宗乾陵的东南方,有三座高规格的陪葬墓,即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其中懿德、永泰二墓均“号墓为陵”。
  章怀太子李贤,为武则天所生之次子,初封潞王,改封雍王,长兄李弘死后被立为皇太子,后因得罪武则天宠信的官吏而被废,贬至巴州(今四川巴中),不久又被迫自杀,时年34岁。中宗复辟后,迁李贤棺柩陪葬乾陵;睿宗即位,追赠谥为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李重润,唐中宗长子,中宗在李贤之后被立为皇太子,重润也因而被唐高宗立为皇太孙,中宗被武则天所废,重润亦被废黜囚禁。永泰公主李仙蕙,唐中宗之女,封永泰郡主。大足元年(701年),重润兄妹等人议论武则天面首张易之兄弟不应当随便出入宫门,为武则天侦知,二人被杖杀,重润时年仅19岁。中宗复辟,追赠重润为懿德太子、仙蕙为永泰公主,以礼改葬二人,陪葬乾陵,大修陵墓。
  这三座陪葬墓均经过考古发掘①,以1971年7月发掘的懿德太子墓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墓园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56.5米、东西宽214米,四面正中辟阙门,四隅有角阙,均仅存遗址。四阙门外各有门狮1对,南阙门外神道两侧有望柱1对、石人2对。封土截面近正方形,夯土筑成,明显分为上下两层,底边南北长56.7米、东西宽55米,发掘时高度为17.92米。封土南面有献殿建筑遗址。玄宫叠压在封土之下,正南北向,规模宏大,全长100.80米,由墓道(内含6个过洞、5个天井、8个壁龛)、前甬道(其上有2个暗天井)、前室、后甬道、后室各五部分组成(图5-8)。墓道即生土挖出,墓室由砖砌成,顶部拱券式,均有彩绘壁画。前室南北长4.45米,东西宽4.54米,高6.3米;后室南北长5米,东西宽5.3米,高7.1米,东西墓壁略呈弧形,顶为穹窿式,顶部正中有挂油灯用的铁钩一个。后室的西侧有一副石椁,长3.75米、宽3米、高1.87米,顶部仿宫殿之庑殿顶,并且作出脊瓦、滴水和瓦当。石椁内残存两副人骨架,一男一女,经鉴定男性人骨年龄不超过20岁,应该是懿德太子李重润;女骨按《旧唐书》记载,当是国子监丞裴粹之亡女,与懿德太子结为冥婚。
  永泰公主与驸马武延基合葬,陵墓规模也比较大,建筑结构与懿德太子墓相仿。全墓南北水平距离87.5米,深16.7米,由墓道(内含5个过洞、6个天井、8个壁龛)、前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五部分组成(图5-9)。墓道、甬道、墓室均有精美的彩绘壁画。前室南北长4.7米,东西宽4.9米,高5.35米;后室南北长5.3米,东西宽5.45米,高5.5米;后室西侧有石椁一具。
  盛唐前后的陪葬墓的墓室规模大都比较宽敞,如陪葬昭陵的尉迟敬德墓②,规模亦大于靖陵。此墓由墓道、过洞、天井,前甬道、后甬道、前墓室、后墓室组成,全长56.3米。墓室前室平面略呈正方形,南北两壁正中各有券门,穹庐顶,室内南北长2.6米、东西宽2.5米、顶高3.7米。后室结构与前室同,长宽各5.1米、高5.35米,内有石棺床,长宽各3.9米、高0.3米,棺床距东壁0.7米、西壁0.6米、南壁1米。
  神龙三年(707年)因诛武三思而被杀、睿宗景云元年(701年)改葬的节愍太子李重俊墓室规格稍低,全墓水平长度为54.25米,由斜坡墓道、3个天井、3个过洞、前后甬道、前后墓室等组成,其中前室进深1.36米、宽1.73米、穹窿顶最高处3.8米,似仅具象征意义;后室东西3.85—3.87米、南北3.82—3.85米、中心最高处5.2米③。卒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的惠庄太子李撝墓墓道全长17.5米,亦有过洞和天井各3个,但仅有一个墓室,东西4.4—4.8米、南北4.4—4.76米、高6米④。此二墓仅有石棺床,而无石椁。卒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被追谥为“让皇帝”的李宪之墓,地面设施拟帝陵制度,其地下部分全长59米,墓道部分有天井、过洞各3个,甬道上还有4个暗天井,封门砖后的甬道上有木门、石门各1道,但墓室也仅有1个,南北5.7米、东西5.65米,内有石椁一副⑤。这三座墓的规格低于懿德太子等人,可能与墓主身份、经历背景有关。
  盛唐前后的这些高级陪葬墓,陵园、玄宫均模拟帝陵而稍逊之,至少可以作为封土为陵式唐帝陵玄宫制度研究的参照。
  ①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文物》1964年第1期;陕西省博物馆等:《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第7期;陕西省博物馆等:《唐懿德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第7期。
  ②昭陵文物管理所:《唐尉迟敬德墓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5期。
  ③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唐节愍太子墓发掘报告》,第15—28页,科学出版社,2004年。
  ④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唐惠庄太子李撝墓发掘报告》,第9—12页,科学出版社,2004年。
  ⑤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唐李宪墓发掘报告》,第10—18页,科学出版社,2004年。



中国古代陵墓/刘毅著.—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