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玄宗秦陵 > 泰陵陵墓与陵园

  [下一记录]

泰陵陵墓位置和陵园规模

刘向阳


  泰陵,位于陕西省蒲城县东北约15公里处的金粟山所属尖山之阳(今保南乡石道村西北),是关中唐十八陵中最东边的一座,是盛唐时期最后一个皇帝之陵墓,距古都西安125公里。1956年8月6日,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重新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粟山,因“有碎石若金粟然”(《雍胜略》)而得名,它由三座山峰组成,主峰又称尖山,海拔852米;尖山西南有一山峰,海拔729米;东南之峰形似卧虎踞道,谓之卧虎山,海拔626米。尖山高耸居后,东西二峰与之环拱。远眺山峦起伏,逶迤蜿蜒,与险峻挺拔的西岳华山遥遥相望。泰陵玄宫即在尖山山峰之上。
  泰陵陵址是玄宗李隆基生前亲自选定的。据《旧唐书·玄宗本纪下》(卷9)载,开元十七年十一月丙申(初九日,729年12月4日》,玄宗亲谒桥陵,“见金粟山冈有龙盘凤翥之势,复近先莹,谓侍臣曰:‘吾千秋后宜葬此地,得奉先陵,不忘孝敬矣。’”上元二年(762)四月,玄宗驾崩,始“追奉先旨以创寝园,以广德元年三月辛酉葬于泰陵。”
  泰陵因山为陵,玄宫(墓室)凿造于尖山南麓山腹之中,并以玄宫为中心,以山麓之形势绕筑陵垣。据《蒲城县志》记载,泰陵陵园占地二顷四十七亩,封内38公里。据勘测,陵园平面略呈方形,东西1680余米,南北1700余米。陵园建筑大体与乾陵相同,但规模不如乾陵宏大。这可能与玄宗即位初宣扬薄葬,提倡陵园建制“简俭”有关。《旧唐书·玄宗本纪上》(卷8)载,开元二年九月甲寅(三十日,714年11月11日)制曰:“自古帝王皆以厚葬为戒,以其无益亡者,有损生业故也。近代以来,共行奢靡,递相仿效,浸成风俗,既竭家产,多至凋弊。然则魂魄归天,明精诚之已远,卜宅于地,盖思慕之所存。古者不对,未为非达。且墓为真宅,自便有房,今乃别造田园,名为下帐,又冥器等物,皆竞骄侈。失礼违令,殊非所宜;戮尸暴骸,实由于此。承前虽有约束,所司曾不申明,丧葬之家,无所依准。宜令所司据品令高下,明为节制,冥器等物,仍定色数及长短大小;园宅下帐,并宜禁绝;坟墓茔域,务遵简俭;凡诸送终之具,并不得以金银为饰。如有违者,先决杖一百,州县长官不能举察,并贬授远官。”此制虽言及皇室但主要是针对州县百姓而说,对皇室并无约束,而且距代宗李豫为其祖父营建陵园时,已界48年。 
  泰陵陵园之崇厚虽不及为进孝道而营建的桥陵,但其平面设置亦酷似京城长安。陵园仍分为内、外两城,内城城垣夯筑,四周各辟一门,南曰朱雀门(在今保南乡唐陵村西约500米处),北曰玄武门(在今上王乡岭南村东约20米处),东曰青龙门(东华门,在今唐陵村东300米处),西曰白虎门(西华门,在今翔村乡山怀村西约400米处)。四门上皆筑阙,门前皆竖石刻。陵墙四角皆筑角阙。陵园地面建筑除朱雀门内雄伟的献殿(今存遗址东西120米,南北80米)以外,尚有下宫、阙楼、回廊等富丽建筑多处。整个陵园宫殿连绵,亭台楼阁,星罗棋布,苍松翠柏,荫郁繁茂,奇花异木,馨香纷呈。陵园内另置陵署,设陵台令(从五品上)及主文、主乐、主辇、典事等官员数人,陵户数百。另设折冲府,专门负责陵园安全。陵园礼仪制度亦如皇帝生前。
  埋葬玄宗后,泰陵仍修葺不断。《旧唐书·德宗本纪》(卷13)载,贞元十四年四月乙丑(十五日,798年5月5日),“以左谏议大夫、同平章事崔损为修奉八陵使。……至是,献、昭、乾、定、泰五陵各造屋三百八十间”(《旧唐书·崔损传》卷136记为五百七十间)。大历二年(767),诗圣杜甫作《洞房》诗,以汉黄山宫(在今陕西兴平汉武帝茂陵北)借喻玄宗泰陵,诗曰:“洞房环佩冷,玉殿起秋风。秦地应新月,龙池满旧宫。舟系今夜远,清漏往时同。万里黄山北,陵园白露中。”(见《全唐诗》卷230)对泰陵陵园的建筑及规模作了形象的描述。
  历经千余年风雨的剥蚀和人为的破坏,陵园内的宏丽建筑已湮没无存,除陵园四门和神道两侧的大型石仪残存外,在去泰陵2.5公里的下宫遗址(《长安志》卷16载,泰陵下宫去陵五里,今存遗址范围东西250米,南北200米,位于保南乡敬母山村南)南,竖有一通“大宋新修唐玄宗皇帝庙碑”,记述了北宋赵匡胤(927~976)下诏重修历代被盗帝陵及修复泰陵事,碑曰:“圣朝乾德四年(966),敕置守陵人户,建庙于旧陵之侧。内降礼衣一幅,常服一袭,以衣之。”该碑立于“开宝六年岁次癸酉月甲寅朔九日壬戌(973年6月12日)”,为历代主要金石录所阙漏。清乾隆四十年(1775),陕西巡抚毕沅(字秋帆)下令修葺陕西历代古迹,泰陵又筑宽三尺,高六尺的围墙加以保护,今已不复见。惟有毕沅亲笔隶书的“唐元宗泰陵”(“元”即“玄”,避康熙皇帝玄烨讳)青石碑(高3.2米,宽0.9米)树立在朱雀门内献殿遗址附近,它记录了毕沅一生为保护陕西历代文化遗产所付出的心血。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