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十四国酋长圆雕石刻像之八-吐谷浑乌地也拔立(勒)豆可汗
刘向阳
吐谷浑原是鲜卑族的一支,以游牧生活为主,聚居在今辽宁省锦县一带。西晋末年,其首领吐谷浑率领族人越过陇山以西地区,迁居今青海一带,到了吐谷浑的孙子叶延时,开始以吐谷浑为姓氏。
隋炀帝时,吐谷浑王伏允曾数次扰边,炀帝亲总六军讨伐,伏允数败。为表示臣服,伏允以嫡子顺作为人质,宿居长安。炀帝南巡时,顺随之南下,始居江都。唐朝建国后,顺从江都来到长安。当时,李轨占据凉州(今甘肃天祝以西、永昌以东地区)。李渊便以联合打击李轨为条件,送顺回国。李世民即位后,吐谷浑曾几次与唐朝作对,战败后,伏允自杀,其嫡子顺继位为吐谷浑可汗,与唐朝和好。不久,顺被臣下杀害,他的儿子诺曷钵继位。因诺曷钵年幼,臣下争权夺利异常激烈,国内非常混乱。唐太宗即派兵援助诺曷钵稳定了局面,并封诺曷钵为河源郡王、乌地也拔立(勒)豆可汗。
贞观十三年,唐太宗把弘化公主嫁给了诺曷钵。次年,吐谷浑丞相宣王图谋叛乱,诺曷钵带着公主逃到鄯州(今青海乐都),鄯州刺史杜凤举和威信王立即出兵,打败了宣王,护送诺曷钵和公主回国。唐太宗派民(户)部尚书唐俭持节慰问。此后,吐谷浑与唐朝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太宗崩,刻石图诺曷钵之形,列于昭陵之下。”(《旧唐书·西戎·吐谷浑》卷198)高宗李治继位后,拜诺曷钵为驸马都尉。其后,吐谷浑与吐蕃发生战争,几尽吞并,诺曷钵偕公主率众逃到凉州(今甘肃武威),唐派苏定方为安置大使,把吐谷浑部属安置在灵州(今甘肃中卫县)一带,并设置安乐州,封诺曷钵为刺史,管理该地区。武则天垂拱四年(688),诺曷钵卒于安乐州。
唐朝初年与新罗国的友好往来关系,为后来双方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新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罗的工艺技术、药材等大量输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生活。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