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睿宗桥陵 > 桥陵陪葬墓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代国公主李华

刘向阳


  代国公主(686~734)名李华,字华婉,睿宗第四女,肃明刘皇后所生,与让皇帝李宪为同胞兄妹,唐玄宗李隆基的二妹,下嫁郑万均。开元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九日(734年8月2日)卒于洛阳修业里,年48岁,同年十二月三日(735年元月1日)陪葬桥陵。
  代国公主墓位于蒲城县城西北5公里处的三合乡双庙村西南,是桥陵陪葬墓最东边的一座,距桥陵陵园7公里。今存墓碑完好,碑高约4米,螭首,碑额题“大唐代国长公主碑”(据钱泳《覆园丛话》和《词源》解释:公主之称始于战国时代。汉时帝女称公主,帝之姑姊妹称长公主。唐时帝之姊妹称长公主,帝之姑姊妹称大长公主。代国公主与其它几位陪葬桥陵的公主墓碑上的“长”字,系玄宗李隆基从与他们姊妹的血缘关系上采用的)8字,玄宗李隆基御笔隶书。碑文为其夫驸马都尉郑万均亲撰,其子驸马都尉、左赞善大夫郑聪书丹,计31行,每行约60字,全文约1800字,大部分清晰,保存较好。郑万均为唐代文豪兼书法家,《金石萃编》跋言:“张说、郑万均深艺之士也,学有专癖,书成草圣,挥洒手翰,镌刻心经。”郑聪书法源于家学,在其父之上。此碑行楷兼备,“笔法婉丽,极似河南(褚遂良)”(王昶《金石萃编》),惟骨力稍逊。行字距较大,给人疏朗空灵的清新之感。因而成为陕西省公布保护的名碑之一。
  特别有趣的是,该碑一洗前人歌功颂德的官样文风,记叙了武则天当皇帝时举行的一次宫廷戏剧演出。据碑文记载: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则天改唐为周,自立为大周圣神皇帝。登基典礼结束后,于洛阳明堂大宴群臣。武则天的孙子孙女们演出歌舞戏曲助兴。时年仅5岁的卫王李范(后封为歧王,陪葬桥陵时追赠为“惠文太子”)是助兴演出的负责人,他头戴面饰,手执兵器登场,并按当时演出的礼仪,说了一段开场白:“卫王入场,祝愿神皇万岁,孙子成行。”说完演了一出《兰陵王》,他的演出使在坐的群臣笑语满堂,喝彩声不断。接着出场的是楚王李隆基,当时只有6岁,他男扮女装,舞了一曲《长命女》,后被戏曲界奉为犁园祖师的唐明皇(玄宗)即是。最年长的宋王李成器,当时12岁,演出歌舞戏《安公子》;代国公主最年幼,只有4岁,她与寿昌公主(唐睿宗长女)对舞了一出《西凉》。演出结束后,“殿上群臣,咸呼万岁”,女皇武则天更是眉彩飞动,笑逐颜开。这段文字真实地记录了武则天登基时的一次宫廷歌舞宴会的盛况,清新细腻,耐人寻味。同时,对研究唐代书法艺术及中国戏剧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