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陵陵园石刻-石狮
刘向阳
石狮:桥陵陵园四门之外,各置石狮一对,均背陵面向前方蹲坐于门前。惟东门外两侧石狮转首相向对坐。石狮距门约4米,距门前阙楼遗址20米,狮高2.48米~2.80米,胸宽1.15米,石座长2.05米~2.15米,宽1.20米~1.35米,高0.20米,与狮系一块整石雕琢而成。座下石础,南北长3.18米~3.25米、宽1.55米~1.70米,裸露地面高0.69米~0.75米。
石狮是唐代帝陵石雕刻中的重要角色。若论威猛,莫过于乾陵陵园南门石狮,若论雕凿技术之精湛,则首推桥陵石狮。桥陵石狮高大雄壮,雌雄分明。其南门石狮高2.80米(略低于乾陵),胸肌突起,前肢直挺,雌狮张口怒吼,雄狮裂唇露齿;正观石狮有擎天拔地的浩气,侧观则显得厚重而稳定,金字塔式的造型难以撼动,其“拉虎吞貔,裂犀分象”的气魄,是唐人崇尚力量的象征。
最有趣的是,桥陵陵园东门有对被称为“回头望”的石狮,它俩都歪着头,相互对视着,好像经过一阵互相戏耍、活蹦乱跳之后的伙伴,各自蹲在自己的石“凳”上小憩,左顾右盼,摇头摆尾,悠闲自得。这种惟妙惟肖的造型,成为唐陵石雕中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于桥陵石雕刻石料的产地,已得到证实。1980年扶正桥陵石雕时,在一石马底座上发现刻有“富平”二字;现存东侧獬豸底座上还刻有“富平田氏”四字,因此说明桥陵石刻之石料,取材于陕西富平境内的将军山和万斛山。从当地人“泼水结冰,旱船运石”的传说和桥陵陵园附近曾发现许多细碎的石屑可知,桥陵石刻是在石料产地先将石料做成毛胚,冬季泼水结冰,用旱船运到陵地后再精雕细琢,以免刻成后在搬运中受到损伤。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