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高宗乾陵 > 乾陵陪葬墓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礼部尚书左仆射豆卢钦望墓

刘向阳


  据两《唐书·豆卢钦望传》和1995年7月出土之《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上柱国赠司空芮国元公豆卢府君之碑》碑文记载,豆卢钦望又名望,字思齐,祖籍昌黎徙河,生于京兆万年县(即雍州万年县,今陕西西安市),“本姓慕容,燕北地王精之后也。中山败,归魏,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隋书·豆卢勣传》卷39)曾祖通(豆卢勣之兄),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隋左武侯大将军尉南陈安公;祖父宽,系隋文帝之甥,大业末为梁泉令,唐高祖李渊定关中后赴京师,累授殿中监。贞观中,历迁礼部尚书、镇军大将军、岐州刺史。永徽元年卒,赐陪葬昭陵;父仁业,唐右武卫将军赠太子少保。豆卢钦望以门荫起家,初补太子(李忠,唐高宗长子,后宫刘氏生)左千牛,太子废,出为遂州司兵参军,后拜尚书库部郎中,转主爵郎中。孝敬皇帝李弘(唐高宗与武则天长子)薨,钦望泣血绝浆,起为左清道率,寻迁为右卫亲将,累迁冀州刺史。
  武则天临朝称制,以钦望检校同州刺史。扬州叛乱平息后,迁为太仆卿,后拜左千牛将军、京师留守。长寿二年(693)代宗楚客为内史。时钦望弟钦文“以飞言得罪,窜于炎方”(见碑文),贬钦望为婺州刺史。不久,授职越州都督。延载初,中书令李昭德为酷吏来俊臣诬陷,被武则天诛杀,“有司劾奏钦望阿顺昭德不执正,附臣罔君,贬赵州刺史。” (《新唐书·豆卢钦望传》卷114)满岁,检校太常卿,制西京留守。钦望“频总留事,委遇特深” (见碑文)。契丹部族入寇幽、蓟等州,以钦望持节河北,宣明国典,素渐声训,威令肃然,贼寇惧忧,缚面来降,盲以昧徒,舆棺请罪,幽、蓟遂安。
  圣历元年(698)九月,庐陵王李显复为皇太子,还居东宫,武则天以钦望为太子宫尹,进封文昌左相(尚书左仆射)同凤阁鸾台三品,寻罢为太子宾客,停知政事。神龙元年(705)李显复位后,以钦望官僚旧臣,擢为尚书左仆射、平章军国重事。“平章军国重事,盖自豆卢钦望始。”(《通鉴》卷209载)次年十二月,兼安国相王(李旦)府长史。中书令、知兵部事,监修国史。武则天卒后,钦望以太尉之职,都领山陵诸使事。事毕,赐物千段并策拜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年老辞官,中宗“制许,俸禄印授,一无所减”(见墓碑文)。
  豆卢钦望一生,历高宗、武则天、中宗三帝,前后为官数十年,处世圆滑审慎,既不与邪恶为伍,也不匡正时弊,只贪图禄位、保全自己。其墓碑文言之“敦至柔以待物,崇劳谦以虚己”;“履顺而动,自符大雅之训;委心而行,弗违中庸之德;进退有通”,“故能出入三朝,周旋五纪。”期间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父子等恃势骄横,窥间王室,诛戮忠良,觊觎皇位。钦望身居要位,置若罔闻,“独谨其身,不能有所匡正”(《旧唐书·豆卢钦望传》卷90),为时人所讥讽鄙视。
  中宗景龙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709年12月7日),豆卢钦望因病卒于长安颁政里之私邸,终年86岁。中宗亲为发哀,停朝三日,赠司空、并州大都督;赙物千段,米粟千斛;赐东园秘器,丧葬所需一并官给。敕令鸿胪卿李迥秀监护丧事并玺书吊祭,于次年二月二十八日(710年4月1日)陪葬乾陵。
  豆卢钦望墓未发掘,址待考。1995年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位于乾县铁佛乡鸡子堆的唐僖宗李儇靖陵,于墓室棺底座上发现了豆卢钦望墓碑,这是陕西首次发现的唐乾陵陪葬者墓碑之一。墓碑无首无座,顶部原刻六螭首、碑圭及底榫皆被凿掉。现存碑高2.25米,宽1.18米,厚0.37米。碑面上部文字清晰,下部多处被人为敲击残损,模糊漫漶。碑右侧下部遭砸捶残失。碑文隶书,共30行,行73字,现存约2000余字,撰书者不详。碑文对豆卢钦望的生平和一生“出入三朝,周旋五纪”记载尤详,不但对两《唐书》本传疏误多所补正,而且对研究高宗、武则天和中宗三朝的历史,亦提供了诸多重要史料。另外,碑面所刻隶书文字,笔法遒劲敦厚,字体方折有致,端庄秀丽,流畅而凝重,严谨而自然,实为唐前期隶书之上乘作品,其艺术价值弥足珍贵。碑现存乾陵博物馆。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