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高宗乾陵 > 乾陵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乾陵地宫有多大

惠焕章,吴俏


  乾陵地宫到底有多大?里面到底藏有多少文物呢?一位资深的文物工作者推算,保守一点说,最少有500吨!这还不包括墓道里的那些条石。而那些造型各异刻有文字的条石,也是难得的文物!如果把这些也算在内,最少有700吨。
  根据考古工作者对乾陵主峰以下,垂直地宫的局部探测,对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发掘,专家们推测乾陵墓室的结构是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通道、左右宫殿组成。右边睡着唐高宗,左边睡着武则天。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各有四间石洞,洞里装满了盛唐时最值钱的宝贝。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的过道两旁,也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这些纯金纯银,若作为硬通货币,最少能拉动国民生产总值的一个百分点。
  当然,对于这500吨或700吨之说,绝不是空穴来风,在封建社会,国家税收的1/3被皇帝用来修建陵寝。乾陵的营建从高宗李治驾崩时开始,到武则天去世后,直到中宗、睿宗时期的进一步完善,长达30年之久。盛唐时代经济繁荣,国富民殷,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长安当时是世界繁华之都,因此内藏文物的丰富是可想而知的,乾陵前的61座宾王相实际上就是唐代多国使节礼朝的象征,乾陵无疑是世界性的文物宝库。法门寺出土文物中有西方的玻璃器皿、丝绸、钱币、金银器等,乾陵内肯定会有,并且,作为显赫的帝王陵墓,陪葬品肯定比普通的民间交流的物品更为珍贵。所以说,地宫中至少藏500吨或700吨的陪葬品,并非耸人听闻。
  在梁山主峰西南方向的一条沟渠内,有一面坡上全是碎石渣。这对以后灰岩积岩为主要构成的梁山三峰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当然,这些碎石不可能自然形成,肯定是人工堆积而成。那么碎石从何而来?又是谁将碎石堆积在这里的呢?只有一种解释,碎石是从乾陵地宫内雕凿而出的废弃物。
  堆积碎石的这面沟坡,虽历经一千三百多年,这面坡上的碎石堆积层至今还留存有长约120米,宽15——20米,厚1.5—2.5米,后来在堆积的碎石上盖上了厚厚的一层黄土,再后来,也长出树木。可是,一旦长大,很快相继死亡。说明这面坡底下全是石头,碎石堆积层表面虽有少量的土和有机质,但仅能生长一些灌木杂草之类,高大乔木是无法存活的。
  根据倒在这面坡上,从地宫内雕凿出的废弃碎石推算,乾陵地宫内的空间应在2700—5500立方米之间,如按空间的四分之一堆放陪葬品,乾陵地宫内堆放陪葬品的体积最少应在700立方米以上。如将一立方米按一吨计算,乾陵地宫内的文物应有700多吨,更何况金属、玉器、石质陪葬品的比重还要大得多。同时,绘在墓道、甬道、前中后室、侧室、窟窿顶的1000多平方米极其珍贵的壁画还未计算在内。所以说,那位资深文物工作者推算的乾陵地宫里埋藏有500吨文物,是一个极为保守的数字。
  据推测,乾陵地宫内的文物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金属类:有金、银、铜、铁等所制的各类礼仪器,日常生活用品和装饰品,工艺品等;
  陶、瓷、琉璃、玻璃等所制的器物、人物、动物俑类;
  珊瑚、玛瑙、玉石、骨、角、牙等制成的各类器具及装饰物;
  石质品:包括雕刻、石画像、石雕像、动物和人物俑及石棺椁、石函和容器;
  纸张、书籍、字画、丝绸和麻类织物、漆木器、皮革和草类编织物;
  壁画和朱墨题刻等。
  这些文物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有人称,乾陵有朝一日能够科学发掘,必将石破天惊,成为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的“世界第九大奇迹”。而700多吨价值连城的盛唐文物一经面世,那将会在全世界引起极大的轰动! 

武则天百谜/惠焕章,吴俏编著.—西安:西安出版社,2002.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