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参政的原因是什么
惠焕章,吴俏
武则天参预朝政,既有客观条件,也有主观因素。
客观上,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得了重病,“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是什么病,尚不能确切判定。有人认为是高血压、近视眼、精神衰弱,但看起来似乎有些牵强。因为史书上有许多高宗骑马射箭,围场打猎的记载,若是高血压、近视眼,这些记载无法解释。据一位老中医分析,这是一种由“阴虚阳亢”引起的慢性疾病,难于根治,易于复发,重在调养。无论如何,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是非常痛苦的事。
唐高宗最初染上此疾,旬月有得康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人帮他临朝,处理国家事务。由谁出面好呢?当然是皇太子。可是,当时太子李弘年方八岁,且“多疾病”,根本不可能断决庶政。宰相许敬宗等人能够处理朝政,但不能完全依靠他们,否则,便有大权旁落的可能。这样,武则天就显得异常重要起来,成了惟一可以完全信赖的人选。他们既是生活中的情侣,又是政治上的伙伴。此时高宗让她帮助处理朝政,是顺理成章的事。
主观上,武则天有参预朝政的本领。如前所述,武则天自幼聪明好学,权变多智。不平凡的经历开阔了她的视野,锻炼了她的意志,丰富了她的知识,增长了她的才干。她深知前朝古代的治乱得失,又有同反对派作斗争的实际经验,政治头脑灵活,能够排忧解难,把握风云变幻;她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且精力充沛,作风顽强,能够吟诗作文,批阅奏章,日理万机。
武则天又与唐高宗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这种密切关系自然而然地促进了主客观因素的结合。
武则天百谜/惠焕章,吴俏编著.—西安:西安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