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高宗乾陵 > 乾陵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武则天在利用佛教吗

惠焕章,吴俏


  通过大享明堂、布政维新等一系列活动,改朝换代不再仅仅是一种可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有了现实性。但是,要真正实现改朝换代,还得进一步拿出充分的理由。因为“天授宝图”上只是说“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并没有说圣母神皇可以改朝换代,代唐自立。因此,寻找根据,制造舆论,便成了武则天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证明女子称帝、圣母代唐是合理的呢?由于没有先例可供比附,武则天只能从最原始的经典中去寻找根据。
  中国土产的原始经典,主要有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和道家的《道德经》儒家经典重男轻女,其中根本没有女子可以称王称霸的条文,显然,儒家经典所具有的条文,不是武则天改朝换代所需要的东西。道家经典虽与儒经不同,但其中也同样没有女子可以君临天下的说法。因此,道教经典也是不能引用的。
  但是,佛教经典中却有女子可以为王的说法。《大方等无想大云经》中就有记载。
  自汉明帝夜梦金人,竺法兰白马驮经,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士大夫或起塔供像,或出家读经,至魏晋南北朝时成风。唐初高祖、太宗二帝,尊崇老子,然亦许作佛事。因此佛教信徒,未尝稍衰。既然从士大夫到百姓普遍信佛,那么,用佛教经典中的关于女子称王的说法来证明武则天改朝换代的合理性,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武则天早已与佛教有一定关系。从大量资料来看,其母杨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杨氏幼时,即归身佛门。及武士彟病死荆襄,杨氏仍对佛教深信不疑。武则天当上皇后以后,杨氏亦有发挥释教之举,曾一度成了佛教的代表人物。在杨氏的影响下,武则天从小就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她本人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这一点,如“朕爰自幼龄,归心彼岸”,“朕幼从释教,夙慕归依”。不仅如此,武则天还在感业寺里当过几年尼姑。虽然她厌倦了感业寺的青灯黄卷生活,但对佛教的学说依然是比较相信的,这可以从她的生活中找到根据。如显庆元年,太子弘病危,武则天和唐高宗祈求如来大慈大悲,予以保佑;太子病愈后,即令于延康坊西南隅建寺。同年十一月,第三子李显将生,难产,武则天和唐高宗向玄奘许愿,说如能保佑平安,所生是男,即令随玄奘出家;李显出生后,便成了玄奘的弟子。玄奘给他起名叫“佛光王”,而李显“受三归依”,“被袈裟服”。龙朔二年六月一日,四子李旦生于蓬莱宫之含凉殿,“则天乃于殿内造佛事,有玉像焉”。咸亨元年,母卒,乃请以休详坊旧宅为僧寺,度以追冥福。二年九月,复立太原寺于林详坊杨恭仁旧宅。辅政期间所雕大卢舍那佛像至今仍是龙门石窟中的上品。又如永淳二年正月,从驾少林寺,其母薰修之所,犹未毕功,“一见悲惊,万感兼集”;乃遣武三思带金绢等物,前行督建。垂拱元年,又亲为大德及地婆诃罗等所译《方广大庄严经》作序。垂拱四年,明堂始成,“又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贮大像”。所有这些都说明,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不能全看成是虚伪的利用,武则天也算得上半个佛教徒。因而她对佛经中关于女子为王的说法,尤其是当时佛教信徒众多的情况当是十分清楚的。所以,在没有先例可援,又从儒家、道家经典中找不到改朝换代的理由时,势必会利用佛教来制造舆论。 

武则天百谜/惠焕章,吴俏编著.—西安:西安出版社,2002.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