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神皇——女皇践祚前夕的谨慎探试
胡戟
当年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激起一场扬州起兵。四年后,再度激起李唐宗室起兵的,是武则天给自己加尊号“圣母神皇”的事件。
事情是这样的。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使人在一块白石上凿文:“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垂拱四年(688年)四月派雍州人康同泰奉表上献,诡称得自洛水,是一天大的祥瑞。这就是“圣母神皇”的尊号和翌年改元“永昌”名称的来源。
武则天兴高采烈,命名该石为“宝图”,擢康同泰为游击将军。五月下诏,要亲自拜洛水受宝图,举行告天仪式,礼毕在明堂接受群臣朝贺,命诸州都督、刺史及李唐宗室外戚于十二月拜洛前十日毕集神都洛阳。明堂已于当年二月开始建造,设计在顶部九龙所捧圆盖之上更立饰金铁凤。早于晚清西太后之前1200年便有了以凤压龙的思想。
五月二十一日(乙亥),武则天正式加尊号“圣母神皇”,从此称“陛下”。
六月,刻执掌国柄权力象征的神皇三玺。
七月,又改“宝图”名为“天授圣图”,洛水为“永昌洛水”,出图地点为“圣图泉”,勒石曰“天授圣图之表”,封洛水神为“显圣侯”。借那块白石头大作文章,目的无非是想宣告天意要她做皇帝。那时诸州报来几起雌鸡化雄的消息也作为她应天命的吉兆广为传布①。
当时还改名先前也出过瑞石的汜水为广武。正月时在神都为武氏祖先立崇先庙,让议论制度规模,司礼博士周悰请按天子礼建七室,减唐太庙为五室。春官侍郎贾大隐驳斥:“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盖百王不易之义,万代常行之法,未有越礼违古而擅裁仪注者也。今周悰别引浮议……不依国家常度……皇太后亲承顾托,忧勤黎庶,纳孝慈之请,垂矜抚之怀,实所谓光显大猷,恢崇圣载。其崇先庙室,合同诸侯之数,国家宗庙,不合辄有移变。”②此议被阻,反倒促使武则天考虑她名正言顺地做皇帝的事了。也正因此事的教训,二月议定明堂制度,她“不问诸儒”,“独与北门学士议”③,而后用僧怀义为督作使赶修,以供宴享大典使用。
为女皇登基所必须的一切舆论的和实际的准备,似紧锣密鼓在紧张筹划中。
别出心裁的是称“圣母神皇”一事。此前君主死后才上庙号、谥号以纪其昭穆辈份德行,除了太上皇和称“天元皇帝”的周宣帝等个别人外,一般不在生前上尊号。武则天此时开始上尊号,以后还不断花样翻新,也为唐中宗、唐玄宗等后世帝王仿效。
“圣母神皇”的称号本身涵意深邃。中国自古有三皇五帝,自秦始皇以下皆称皇帝,武则天这时既开始用皇帝的专称“陛下”,却不直称“皇帝”,也不废睿宗,只称“神皇”,在临朝太后到皇帝之间自己增设了一层台阶作为过渡,这是一种审慎的试探,多多少少留一点退路,所以上尊号时没有搞登基大典那样的仪式,实际上她把这一仪式推迟为明堂落成后的大飨礼,这里又可见这位女政治家的心计。
可是这一试探还是招来了真正的风暴——李唐宗室起兵。
①《朝野佥载》卷6。
②《旧唐书·礼仪志五》。
③《资治通鉴》卷204垂拱四年。
事情是这样的。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使人在一块白石上凿文:“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垂拱四年(688年)四月派雍州人康同泰奉表上献,诡称得自洛水,是一天大的祥瑞。这就是“圣母神皇”的尊号和翌年改元“永昌”名称的来源。
武则天兴高采烈,命名该石为“宝图”,擢康同泰为游击将军。五月下诏,要亲自拜洛水受宝图,举行告天仪式,礼毕在明堂接受群臣朝贺,命诸州都督、刺史及李唐宗室外戚于十二月拜洛前十日毕集神都洛阳。明堂已于当年二月开始建造,设计在顶部九龙所捧圆盖之上更立饰金铁凤。早于晚清西太后之前1200年便有了以凤压龙的思想。
五月二十一日(乙亥),武则天正式加尊号“圣母神皇”,从此称“陛下”。
六月,刻执掌国柄权力象征的神皇三玺。
七月,又改“宝图”名为“天授圣图”,洛水为“永昌洛水”,出图地点为“圣图泉”,勒石曰“天授圣图之表”,封洛水神为“显圣侯”。借那块白石头大作文章,目的无非是想宣告天意要她做皇帝。那时诸州报来几起雌鸡化雄的消息也作为她应天命的吉兆广为传布①。
当时还改名先前也出过瑞石的汜水为广武。正月时在神都为武氏祖先立崇先庙,让议论制度规模,司礼博士周悰请按天子礼建七室,减唐太庙为五室。春官侍郎贾大隐驳斥:“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盖百王不易之义,万代常行之法,未有越礼违古而擅裁仪注者也。今周悰别引浮议……不依国家常度……皇太后亲承顾托,忧勤黎庶,纳孝慈之请,垂矜抚之怀,实所谓光显大猷,恢崇圣载。其崇先庙室,合同诸侯之数,国家宗庙,不合辄有移变。”②此议被阻,反倒促使武则天考虑她名正言顺地做皇帝的事了。也正因此事的教训,二月议定明堂制度,她“不问诸儒”,“独与北门学士议”③,而后用僧怀义为督作使赶修,以供宴享大典使用。
为女皇登基所必须的一切舆论的和实际的准备,似紧锣密鼓在紧张筹划中。
别出心裁的是称“圣母神皇”一事。此前君主死后才上庙号、谥号以纪其昭穆辈份德行,除了太上皇和称“天元皇帝”的周宣帝等个别人外,一般不在生前上尊号。武则天此时开始上尊号,以后还不断花样翻新,也为唐中宗、唐玄宗等后世帝王仿效。
“圣母神皇”的称号本身涵意深邃。中国自古有三皇五帝,自秦始皇以下皆称皇帝,武则天这时既开始用皇帝的专称“陛下”,却不直称“皇帝”,也不废睿宗,只称“神皇”,在临朝太后到皇帝之间自己增设了一层台阶作为过渡,这是一种审慎的试探,多多少少留一点退路,所以上尊号时没有搞登基大典那样的仪式,实际上她把这一仪式推迟为明堂落成后的大飨礼,这里又可见这位女政治家的心计。
可是这一试探还是招来了真正的风暴——李唐宗室起兵。
①《朝野佥载》卷6。
②《旧唐书·礼仪志五》。
③《资治通鉴》卷204垂拱四年。
武则天本传/胡戟著.—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