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又叫姑婆陵
王晓如,樊英峰
乾陵在当地俗称姑(瓜guā)婆陵。当地人将姑婆一词中的“姑”读作“瓜”音,姑婆陵即瓜婆陵,据说“姑婆陵”俗称始于唐朝。当时武氏家族势大压人,武则天百年后,庞大的送灵队伍浩浩荡荡地向乾陵进发时,吸引了当地无数百姓围观,沿途的礼泉、乾县群众纷纷奔走相告:“快看武家埋他姑婆呢!”此后,当地人就将乾陵称做“姑婆陵”了。清光绪时,“姑婆”一词始见诸于文字,《乾陵志稿》上即记载了光绪举人邑人梁文典的《乾陵怀古》诗:“帝后威严从昔显,姑婆名号至今传”等即是乾陵称作姑婆陵的内容。
当地将姑婆称作阿婆陵的也非常普遍。据考证,将亲属以“阿”字打头的称呼始于魏晋南北朝,对老年妇女称作阿婆也表示一种尊敬之意。武则天在世时民间已有称呼她为阿婆的歌谣了,如唐代张*(上族下鸟)《朝野佥载》中写到:“莫浪语,阿婆嗔,三叔闻时笑杀人,”阿婆即指武则天,金朝人杨遣有诗曰”牝鸡一啄血波流,天下何缘不姓周?今日阿婆心力尽,乾陵秃似老僧头。”(明《乾州志卷之下四十》明代也有人提到“阿婆顿忘贞观事,野老指传嗣圣年”。将武则天称作阿婆,将乾陵叫做阿婆陵,反映了当地百姓对武则天的尊敬之情。
乾陵也有俗称武后陵的(明《关中陵墓志》记载乾陵俗称为“武后陵”)。无论姑婆陵、阿婆陵还是武后陵,都突出表现了乾陵中武则天的政治地位,颂扬了她治理朝政的丰功伟绩和当地群众对她的爱戴。
乾陵/王晓如,樊英峰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