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前言

吴永琪


  秦始皇帝陵这一久享盛誉的帝王陵园,以其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内涵、伟岸的气势,彰显了秦王朝的不凡气象,堪称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的典范,更是令世界瞩目的人类共有财富的世界文化遗产,因此,深入研究秦始皇陵大遗址,发掘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弘扬优秀的华夏文化是秦陵秦俑文物工作者的首要责任。
  秦兵马俑博物馆建馆伊始,博物馆的领导与专家学者就意识到科研工作对于博物馆发展的重要作用,凭借坚韧的毅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开始了业务研究的拓荒之举、开山之作,举办学术沙龙,出版期刊丛书,学术研究也随之蔚然成风。如果说,秦兵马俑、秦陵铜车马等不断面世的重大考古发现带给人们的是无比强烈的视角冲击力和震撼力,那么,通过学术研究而获取的历史文化知识则是带给人们持久吸引力的源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长期以来,博物院(馆)的科研业务工作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秦始皇陵区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作为文物事业的基础,数十年来有序推进,持续不断的考古新发现一次次汇聚人们的目光,牵动人们的心弦,丰富的考古资料为研究秦始皇陵的布局结构与基本内涵提供了最基础的学术依据。秦兵马俑考古工作也先后获得了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一等奖和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这是对多年来秦陵秦俑考古工作的充分肯定。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是秦陵秦俑文物工作的根本保障。从秦兵马俑发掘开始,文物保护理念和手段就已经得到广泛传承与合理应用。秦陵铜车马一号车修复技术和秦俑彩绘保护技术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在博物馆揭牌运行,土遗址加固与保护、秦俑坑防霉、彩绘分析、遗址区环境监测等一系列文物保护技术的成熟,逐渐构建起秦陵大遗址保护的技术支撑。
  秦陵秦俑科研工作对于展示民族历史、传播优秀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起着关键作用。博物院(馆)通过制定学术制度与规范、聘请知名学者、组织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为学术科研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在文物工作实践中,博物馆业务人员以秦陵秦俑研究为出发点,在考古、历史、文物保护、博物馆学等多方面默默耕耘、埋首钻研。近年来,博物院(馆)出版各类学术著作达百余部,诸多出版物不仅集中展示了数十年秦陵秦俑学术研究所得,也代表着秦陵秦俑文物工作的发展理念和已有水平。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是,通过这些著作和刊物,秦始皇陵所蕴含的巨大文化价值得以转化为实际的文化享受,为推动先进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广泛作用。
  2009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为依托而成立,并承担起秦始皇陵文物管理与研究的重任。为促进秦陵研究的持续进步,继续扩大秦陵文物工作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秦文化的感染力,秦陵博物院秉承一贯对学术刊物的重视,结合当前文物事业发展新机遇,决定适时创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编辑出版是秦陵研究工作的又一个里程碑。从最初的秦俑研究到秦陵、秦文化研究,从最初的只有十几位专业人员到今天拥有一支多学科、高素质的科研队伍,从最初的探索前行到现在的成绩斐然,无不满含秦陵文物工作者学术研究的矢志不渝和勤奋钻研。此书的出版为今后的秦陵秦俑及秦文化的学术研究树立了一个新起点。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编辑出版将有助于发挥秦陵文物资源优势,提高博物院科研业务水平。秦始皇陵以其独有的文化地位成为最为深厚丰富的文物资源,秦陵博物院的长远发展的最大的动力就来源于以秦陵为对象所开展的一系列研究活动。该书的出版是博物院推动学术繁荣,增强科研工作活力的具体措施,并以此为纽带将秦陵秦俑及秦文化研究者紧密联系,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术研究,从而提升秦陵博物院的学术地位和发展潜力。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编辑出版是深入探究秦陵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秦始皇陵作为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巨大文化价值并非显而可见,恰恰是由于历史时代的不同和遗址与文物深藏地下,人们很难轻易了解其内涵。学术研究将逐一探寻尚未可知的秦陵文化遗存,揭示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再次开启秦陵秦俑、秦文化研究新热潮的学术刊物,有机融合了《秦俑秦文化丛书》、《秦文化论丛》、《博物馆学研究丛书》等一系列学术著作和刊物的编纂精髓,是在继承先贤们的发展理念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酝酿而成的。回顾秦陵秦俑及秦文化研究的历程,我们由衷感谢专家学者和文物工作者们不计甘苦的长期努力,同时,我们更欢迎一切有志于探寻秦陵秦俑及秦文化研究的学人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 吴永琪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陕西出版集团 三秦出版社,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