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始皇帝陵园暴露遗迹调查报告/一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一、封土
  最早见诸记载的考察者有明朝都穆,考察成果为《骊山记》,记录的内容有陵园内外城、门址。20世纪初的考察者有日本学者足立喜六,他在陕西任教期间,实地测量了封土的高度、形状及底边尺寸。[1]1917年,法国学者色伽兰也对封土进行了调查,第一次观察到封土外形有高低不同的三层台阶。[2]1962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学者对秦始皇陵园进行了首次科学调查。[3]1998年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测量了封土的高度,联合测绘部门实测了封土的周长、面积、等高等数值。[4]
  上世纪初,足立喜六测得封土的底边南北长1700尺,东西宽1600尺。1962年陕西省文管会测量的封土底边南北长350米,东西宽345米。封土顶部为长方形的平台,东西长24米,南北宽10.4米,其上没有享堂一类的建筑。
  现今封土的高度有35.5米、43米、45.72米、46米、52.5米、55.05米、71米、73米、76米、77米等若干种测量结果。封土顶部现为一长方形平台,上世纪80年代测得平面东西长24米、南北宽10.4米,面积249.6平方米。
  封土的边缘受到破坏形成暴露的断崖。主要分布在封土的西、南、东三侧,其中以东侧最为严重。西、南侧有少量且规模较小的断崖,主要是早年人为取土所致。
  封土东侧在南北350米的距离内全为断崖,最高处达4米,一般为2—3米。从暴露的土层观察,全为经过粗夯的五花土,其性质应该为封土。
  注释
  [1](日)足立喜六著、王双怀等译:《长安史迹研究》第73—75页,三秦出版社,2003年。足立氏采用的是日本曲尺度量长度,1曲尺约为0.303米。
  [2](法)色伽兰著、冯承钧译:《中国西部考古记》第74—76页,商务印书馆,1930年。
  [3]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秦始皇陵园调查简报》,《考古》1962年第8期。
  [4]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1999)》,科学出版社,2000年。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陕西出版集团 三秦出版社,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