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始皇帝陵园暴露遗迹调查报告/三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三、建筑遗址
  秦始皇陵园的建筑遗迹主要分布于陵园的北部,目前发现暴露迹象5处,依次详述如下。
  1号剖面(2010DP23)
  该剖面位于秦陵封土西北,原晏寨机架厂东围墙外一南北向断崖东壁上。该断崖南北长122米,南端崖高4米,北端崖高1.5米,地势呈南高北低,缓坡状。崖上覆盖灌木杂草,且有大量的石榴园与其他杂树并存,勘探前并有少量农民房屋。该断崖的形成时间不详,目前来看主要系晏南村村民大量取土所致。目前剖面下散落大量的建筑构件,主要为瓦片、散水石、砖块,剖面上暴露有大量的夯土块。(图十四、图版十四)
  断崖所暴露的地层关系为:①耕土层30—40厘米;②扰土层30—125厘米;③夯土层60—125厘米;④垆土层115—175厘米;⑤黄生土层。
  从目前所暴露的夯土剖面观察,以建筑遗迹的类型及构造形式不同,可大致分为墙基夯土层、回廊夯土层、散水层、廊房堆积层等。所有夯土建筑均构筑于垆土层上。由于断崖南北较长,连续暴露地层遗迹复杂,现在,由南向北分为4段分别做一叙述。
  A段:由南向北约20米,该段南端有一处“V”形扰坑,打破夯土层;中间出现夯土底部随南高北低地势而为,夯土上层距地面深度相同,此段建筑遗存由细土夯层构筑而成;北端出现粗夯和底夯,地层结构为:耕土层30厘米;扰土层40—50厘米;细夯土层约60厘米;粗夯层约30厘米;底夯层20厘米;垆土层115—150厘米;其下黄生土。
  B段:从A段断崖向北20米以内,所暴露夯土相互连接,未有断开。近距离观察南端见细夯9—11层,层面清晰,层厚5—8厘米,为建筑夯墙基遗迹。中间处的上下扰土层中间夹有散水,卵石层,长2米,厚10厘米,下见细夯土层16—34层。在其底部发现底夯出现交错现象,高低错落且塌陷约10厘米,估计系在秦代施工时,为了平衡南北地势差异而为。北端见夯土层12—21层,壕边还暴露约1米宽用卵石铺成的散水,为回廊散水夯土层,观其结构系台阶式建筑。
  C段:由B段断崖壁再向北约16米,发现有两处很明显的冲沟。分别宽5米、6.5米;中间夹有一处宽4.5米的夯土层。其中底夯部分高低也不相同,南部宽1.1米、高1.3米,见细夯土16层;北部宽4.4米,高75厘米,由细夯土8层构成,为台阶夯土层。
  D段:从C段至断崖最北端,还发现3处冲沟,其中1处为原晏寨机架厂翻砂用完后的黑灰所填埋。由南向北,在1号冲沟南,断崖暴露夯土分别为8—14层;在南端宽1.5米处的粗夯上层,有一长约2.5米的卵石层,层厚约10厘米;其中有1米长的卵石层下,为扰土垫底。在1号冲沟至黑灰填埋冲沟之间的南部,有一长约5米,厚20分厘米的廊房瓦层,下见10—12层夯土,廊房瓦片层紧邻的北边有两段高低不一的夯土层,低层为内墙夯土基;高层为外墙夯土基;北部见细夯土11层,底部为粗夯,但是,中间有明显断裂下陷。与旁边黑灰填埋的冲沟有直接的关系。由黑灰填埋沟向北有约5米的夯土坍塌区,系填埋冲沟积水所造成。再向北,在扰土层下,有一长约4.5米的本地毛石层,南端1米长的散水铺砖,北端有一长约2米并用卵石铺设,为高低不平的散水层,其下为粗夯垫底。
  继续向北,观察到长约3.5米夯土层,其上下高低又不一,低处见夯土地12层。相连低夯区北边还有一处长约1.2米的散水砖和4米长的卵石层,而此处卵石层下为五花扰土垫底,其下为垆土层,系廊房部分。断崖最后一个冲沟至最北端只发现一处夯土结构,长约3.5米,见夯土11层,在此段断崖暴露夯土调查过程中,发现暴露夯土大部分上下高低不一,为台阶状。夯土层在施工中均系因秦代原始地貌顺势修建。
  2号剖面(2010DP24)
  该剖面原位于临马公路路北,原晏寨机架厂东围墙南端墙外一南北向断崖上。现位于勘探分区的FCD区。断崖南北长28米,崖高1.5—2米,所暴露夯土最高1米,最长处9.5米。断崖系原晏南村早年平整土地行成。崖上为南北向生产便道,崖下为台地,并附着大量的植被及榴村。地层结构为:①耕土层30厘米:②扰土层40厘米:③夯土层30—100厘米。该断崖暴露夯土为南北2段:南段,长约9.5米,夯土高约1米,所见夯土7—14层,层厚5—7厘米。北段,长约3.5米,高60—70厘米,见夯土8层。向北1.5米又见一小段暴露夯土长1米,高30厘米,见4层夯土。夯土层面平整,清晰,层厚5—10厘米。(图十五、图版十五)
  3号剖面(2010DP25)
  目前位于秦陵遗址公园内,封土正北榴树园内,地表为耕种地和石榴树,被大量的植被杂草覆盖。在该区偏北方向发现一个废弃小井,井的四周被石榴树包围,并附着藻木杂草。该井井口长1.8米,宽1.1米;从井壁剖面观察其地层关系为:①耕土层30厘米;②扰土层A85厘米,为上世纪70年代晏南村修地垫土,内有大量的夯土碎块;②扰土层B60厘米③夯土层35—60厘米:④黄生土,该区域夯土只在地表以下存在。夯土层厚5—10厘米,系建筑遗址的一部分(图十六)。
  4号剖面(2010DP26)
  该剖面原位于晏南村以东,取土小壕以西断崖上。此土壕南北向,长约20米,东西宽约6米,系村民在自留地取土行为所致。现今地面附着大量的灌木杂草。暴露的部分夯土壁面高90厘米,南北长约3米。该部分的地层结构为:①耕土层30厘米;②踩踏层10厘米;③夯土层30厘米;④垆土层。所观察到的暴露夯土层最多处为5层,为细土取夯面成,夯土层厚约5—7厘米,表面平整,层次清晰(图十七)。
  5号剖面(2010DP27)
  该剖面位于晏南村以东、内城南北向1号隔墙西侧土壕的西壁断崖上,该断崖为南北走向,呈南高北低,断崖上下附着大量的植被和灌木。该土壕系由当地村民大量的取土所致,此断崖南北较长,南北长47米,断崖高约1.5—2米;暴露的夯土迹象南北长约47米,高约80厘米。该断崖暴露夯土地层关系:①耕土10厘米(含垃圾土);②扰土层25厘米(只在中部略有出现)③夯土层20—80厘米;④扰土坑填土约80厘米(只在偏南出现);⑤垆土层20厘米(只在最南端夯墙以南出现);⑥黄生土。(图十八)
  断崖的中部偏南有一扰土坑,将该断崖分成南北两段,均由细夯土层构筑而成。南段,最多发现2—12层,发现4—8层,细夯土层厚5—7厘米,坚硬,清晰。距南端4.2米处,还暴露一处粗夯土区,长3.5米,高80厘米,虽经夯筑,但层次不清。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陕西出版集团 三秦出版社,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