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始皇帝葬具蠡测/三

申茂盛


  三、荒帷与棺饰
  荒帷又称墙柳,帷荒,如棺罩,《礼记·丧大记》对其有详细的描述,即:“饰棺,君龙帷、三池、振容、黼荒、火三列、黼三列、素锦褚、加伪荒、纁纽六、齐五采五贝。黼翣二、黻翣二、画翣二,皆戴圭,鱼跃指池,君熏戴六,熏披六。大夫画帷,二池,不振容,画荒,火三列,黻三列。素锦褚,纁纽二,玄纽二,齐三采三贝,黻翣二,画翣二,皆戴绥,鱼跃拂池,大夫戴,前熏后玄,披亦如是之。士布帷布荒,一池,揄绞,纽二,缁纽二,齐,三彩一贝,画翣二,皆戴绥,士戴,前熏后缁,二披用纁。”
  郑玄注:“荒帷,蒙也,在旁曰帷,在上曰荒。”死者按不同阶层所用荒帷有严格的等级差别,诸侯用龙帷黼荒,大夫用画帷画荒,士用布帷布荒。也就是身份越高则荒帷所饰纹样越华美,同时诸侯和大夫的荒帷下还悬有铜鱼,即“鱼跃佛池”。
  考古中见到的最早的在棺木外附加外罩,是在新石器时代的青海乐都柳湾墓地[1]。在棺盖上和棺底下各横置二道或三道等距离的0.2—0.4厘米的小木板,棺两侧壁外各竖置二道或三道与盖底等距离的木条。这种用木框围绕棺身的作法,实际上,是在木棺外又加了一层木质外框罩,也许就是周代所谓的“荒帷”的雏形。
  夏商时期棺椁外面覆盖物主要是芦席或彩绘画幔,如在殷墟妇好墓等大型墓葬的二层台上都有大量清晰的席纹和彩绘布纹印痕,有的在棺椁顶上先铺彩绘画幔,后放置随葬品,随葬品上再盖席子[2]。
  西周时期见有荒帷的实物主要是荒帷的装饰物和织物印迹,如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中的M1617和M1689棺四周出土铜鱼数量多达一百余件[3],沣西张家坡井叔M152、M170等墓葬在外棺的周围共发现有串贝和铜鱼[4]。1975年在陕西宝鸡发掘的西周时期*(左弓右魚)伯和其妻妾墓葬,填土上附着有丝织物的残片,应该是荒帷的残留[5]。陕西韩城梁带村的M26椁室侧板和木档板悬挂大量串饰,从其摆放情况看应是椁室的装饰物,具体组合有两种:一种由铜鱼、陶珠、玛瑙珠、海贝组成,另一种由铜鱼、料珠、海贝组成[6]。1990年发掘的三门峡虢国墓地M2010,为重棺单椁,在外棺有三道呈东西向放置的长木棒痕迹,应为棺罩遗痕。在此痕迹下及其两侧散置有许多铜鱼、陶珠、石贝等,应为棺上的装饰物,推测,外棺上面覆盖有织物,上面三层为丝帛,上有零星朱砂,为文献中记载中所谓的“荒”;最下一层是麻布,应属棺衣[7]。在考古发掘中获得的保存较清楚的荒帷遗迹,发现于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的一号墓中[8]。荒帷由红色丝织品制成,套盖在外棺上,现西、北两面保存相对较好,尚存有高约160厘米的遗迹;南部上部已塌落,现存高约120—130厘米;东西保存最差,只存有高约10厘米底裙部分,可以看出荒帷由两幅每幅宽80厘米左右,总高约180—220厘米的红色丝织品横拼而成,上下接有扉边。荒帷上有非常精美的刺绣图案,图案内容主题是凤鸟,北壁的画面图案保存较为完整,至少有三组大小不同的鸟纹图案,每组图案中间是一个大凤鸟纹的侧面形象,昂首,大勾喙,凤眼圆睁,冠高耸,翅上扬,尾下卷,硕健粗壮的腿和利爪,翅和冠以特别夸张的手法呈大回旋状,线条流畅,气势磅礴,在大凤鸟的前后,分别是上下排列的多只小凤鸟,造型与大凤鸟相似,只是更加含蓄。
  棺饰主要是髹漆和绘彩,如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墓和二号墓都为两重木棺[9],一号墓外棺表面髹黑漆内里髹朱漆,内棺则内外都髹黑漆,在外表面黑漆地上再以石黄、赭红、深红、银灰彩绘图案,都是以带状云纹组成的兽面图案。在二号墓外棺表面亦髹黑漆而内里先髹黑漆再涂成朱色,内棺则髹朱色,外表髹黑漆,其上再用金、棕、银、黄等色绘变形卷云纹和鳞纹衬出的兽面纹图案,并装有铜铺首衔环。湖北荆门包山2号墓[10],墓主为楚国左尹大夫邵佗,该墓有三重木棺,在中棺的内外均髹黑漆,内棺内髹红漆,外髹黑漆,并以红、黄二色及金、银粉绘龙凤图案。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有内外两重木棺,外棺外表均髹以黑漆,绘以朱色间黄色花纹,都以綯索纹为边框构成长方形图案,两侧档板各两栏6组,前后档板各两栏4组,每组内都由圆涡纹和蜷体的龙形纹组合而成。内棺内壁髹朱漆,外壁髹黑漆为底色,上施红漆,再以墨、金等色绘制精细的图案。在两侧板上下的装饰纹带主要由蜷曲的龙纹、蛇纹间以小鸟等组成,主纹各绘有两扇格子纹门,在门的两侧各画上下两栏持戟神怪,这些神怪形貌奇异,有的头生长角,硕耳下垂,有的身生鳞甲,肋生羽翼,或兽首人身,或龟体鱼尾……神奇诡异,凸显神秘色彩。档板足档绘有格子窗,其余部位及头档上都绘有各种龙蛇及神异奇物组合的图案[11]。
  由此,我们推论,秦始皇帝的棺外也应该有绣有精美图案的“荒帷”,棺内外也会髹漆并绘有精美的彩绘图案。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秦始皇帝陵墓作为一个高规格的墓葬,其墓内应该有四壁皆有黄肠木,但高度低于木椁的黄肠题凑;其棺椁应该为七重棺椁,即五棺二椁的天子之制;棺外还应该有绣有精美图案的“荒帷”,棺内外也会髹漆并绘有精美的彩绘陶案。
  注释
  [1]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柳湾》,文物出版社,1984年。
  [2]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67—1977年殷墟西区墓葬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9年第1期。《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3]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三门峡虢国墓》,文物出版社,1999年。
  [4]a.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考古队:《陕西长安张家坡M170号井叔墓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第6期。b.张长寿:《墙柳与荒帷》,《文物》1992年第4期。
  [5]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发掘队:《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西周墓发掘简报》,《文物》1976年第4期。
  [6]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韩城市文物旅游局:《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M26发掘简报》,《文物》2008年第1期。
  [7]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三门峡虢国基地M2010的清理》,《文物》2000年第12期。
  [8]a.《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2005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6年。b.《发现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9]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阳楚墓》,文物出版社,1986年。
  [10]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
  [11]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89年。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陕西出版集团 三秦出版社,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