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俑出土于几号坑?其分布有什么特点?
张 宁
骑兵俑出土于二号坑。分两部分排列,一部分位于二号坑末尾的殿军部分,有两组骑兵,每组4骑,共8骑;另一部分居于二号坑最北边,共有108骑,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一个骑兵俑群。
分布的特点是:①阵的纵深大于横广。分为前后两线:前线是两列战车加一列骑兵作为阵首;后线是8列骑兵(计96骑)作为军阵的主体。②骑兵俑的编组为四马一组,三组一列,八列组成一个纵队,成为骑兵阵的阵体。这种编组是以四为基数,与兵书说的以五为基数的编列不同。③除无马镫外,其余鞍具齐全。骑士俑身穿胡服,手提弓弩,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形象脚注,说明当时骑兵已是一支装备齐全的独立兵种。
骑兵行动轻捷灵活,能离能合,百里为期,千里而赴,出入无间,被称为“离合之兵”。从兵书和古代的一些著名战例来看,骑兵在下列十种情况下最易发挥威力:一迎敌始至;二乘敌虚背;三追散击乱;四迎敌击后,使敌奔走;五遮其粮道,绝其军道;六败其津关,发其桥梁;七掩其未备卒,出其未整军;八攻其懈怠,出其不意;九烧其积聚,虚其市里;十掠其田野,系累其国人。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以骑兵五千突然插入赵军壁垒间,使赵军分而为二,粮道断绝,结果赵军覆灭,被歼45万人,秦军大胜。这是骑兵配合车、步兵作战最成功的战例之一。
骑兵这种灵活机动、快速反应的特点,故被作为机动兵力安排在二号坑的侧翌及后部,便于随时出击。二号坑的骑兵,为我们研究秦骑兵的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秦俑百题/孟剑明主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