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秦始皇陵 > 秦俑百迷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始皇儿女们的下落

张 涛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少子胡亥“爱慕请从”,得到允许。因此,当秦始皇旅途中病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县)时,胡亥成为守陵的惟一儿子。在赵高的主谋下,赵高、胡亥、李斯狼狈为奸,结成同盟。他们焚毁了秦始皇的遗诏,诈言胡亥已立为太子,并另外伪造了一份秦始皇遗诏,赐扶苏死。长子扶苏见诏心恢意冷,痛哭一场,来不及分辨真假就拔剑自杀了,这就为胡亥登上二世皇帝宝座消除了障碍。
  秦二世凭着阴谋手段当上了皇帝后,心里毕竟不踏实,赵高与二世谋曰:“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史记·李斯列传》)。赵高建议要“灭大臣而远骨肉”。于是胡亥将“六公子戮死于杜”(《史记·秦始皇本纪》),又把十二公子“僇死于咸阳市”(《史记·李斯列传》),据《礼记·大学》郑玄注为“大刑”,也即“辟”,就是砍头。戮,《国语·晋语九》韦昭注:“陈尸为僇”即杀后再尸示众。公子将闾昆弟三人,被迫“流涕拔剑自杀”,临死前:“将闾乃仰天大呼者三,曰:‘天乎,吾无罪!”(《史记·秦始皇本纪》)。公子高见势不妙,准备逃跑,又恐家属被收族,于是就主动上书,请求为秦始皇殉葬,“二世大悦”,准其请求,“赐钱十万以葬”(《史记·秦始皇本纪》)。胡亥就这样把他的兄弟们一个个除掉。对姐妹们也不放过,将“十公主矺死于杜”(《史记·李斯列传》)。“矺”与“磔”同,即分裂肢体。这些被杀的公子、公主仅史料上明文记载的就有32人。这就是始皇的儿女几乎殆尽。嬴秦自从襄公立国500多年来,尽管也有过多次宫廷内讧,都从没有像这次惨烈!司马迁为此记下了两个“振恐”:“宗室振恐!黔首振恐!”(《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些被僇、戮、矺的公子公主葬于何处呢?史书也没有明文记载。近年来,秦始皇陵考古新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这方面的线索。
  1976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秦陵东侧上焦村附近发现一组陪葬墓群,共17座,这组陪葬墓西距秦陵东外城垣350米。墓为东西向,成南北“一”字形单行排列,间距2至15米。同年10月至次年1月发掘了其中八座。从发掘情况来看,墓葬形制都是带斜坡墓道的甲字形墓,其中斜坡道方圹墓二座,斜坡道方圹室墓六座。在秦代,一般的平民墓都没有墓道,只有贵族和大臣才能享有用这种带墓道的甲字形墓。八座墓内葬具也非常讲究。在秦陵西侧的平民墓中,未发现有任何棺木,而在这里六座墓内各有讲究的一棺一椁,另2座仅有一椁,无棺,因发现了椁,说明这二座墓内也应该有棺。椁为长方形盒状,长4.14米,宽1.9米,高1.7米。椁底用17块板材横向平铺。椁内置长方形盒状木棺。第18号墓的棺内放着一柄青铜剑,未见人骨,其余七座墓内各有人骨一具,共五男二女。男性年龄大约在30岁左右,女性年龄大约20岁左右。可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棺内尸骨非常零乱,有的骨下肢部分发现于扰土中,头骨却放在椁室的头箱盖上;也有的尸骨头骨在椁室的头箱盖上,其它骨骼却置于头箱内。还有一具尸骨,躯体与四肢相互分离,置于椁室的头箱盖上,而头骨却跑到洞室外的填土中,并且右颞骨上被射进铜镞头。尸骨零乱的程度表明,墓主人均非正常死亡,有的似乎被肢解,有的被砍杀,可是墓内的随葬品却非常丰富,计有金、银、铜、铁、陶、玉蚌、贝、骨、漆器及丝绸残片200余件。其中一银质蟾蜍,张口鼓目,栩栩如生。其体腔中空,长9.5厘米,口呈椭圆形,工艺非常精致。蟾蜍的口腔内侧刻有“少府”二字,说明它出于秦代中央的铸铜官署少府,是皇室所用之物。17座陪葬墓群的规格、棺椁和随葬品似乎又表明墓主人有一定的身份,墓内零乱的尸骨又表明墓主人的悲惨遭遇。而这些有一定身份又惨遭杀害的墓主都葬在秦始皇陵园附近,它们必然与陵园陪葬有关。这就使人们联想起以上所说的秦末宫廷政治斗争的历史。
  矺,磔也,即肢解。这与上焦村陪葬墓墓主人尸骨情况契合,在墓坑内发现有挖墓人烤火的遗迹,说明当时天气很冷,这与二世二年春杀诸公子的时令相符合。因而,这批墓葬的主人很可能是被杀的秦始皇的公子和公主。在发掘该墓群中,发现私印两枚。这两枚铜质印章,做工也十分精致。印章为桥梁纽,高1厘米,底径1.3×1.4厘米。一枚印文为“荣禄”,出土于男性墓中;另一枚印文为“阴*”,出土于女性墓中。两字之间有一线相隔,为典型的秦代印章风格。据考古专家推断,荣禄可能为始皇之子;阴*可能为始皇之女。这又填补了史籍之缺。我们相信随着秦陵考古的进展,上焦村陪葬墓群的其它墓葬也将发掘,不久的将来,又会出现一批秦始皇公子公主的名字。 

秦俑秦俑百谜/张涛.—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