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劫走俑坑兵器的人?
陈景元
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在它的最初发展阶段,力量总是比较薄弱的,所以他们要真正“成事”,并且取得最后胜利,必须要有一个不断壮大、不断积蓄“力量”的过程。尤其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之下,就必须依靠一种让敌方感到措手不及的“突击行动”,才能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但是,对于周章来说,时间不等人,缓慢的办法是不现实的;如果能像《六韬·龙韬·军势》中所说的那样,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的方式,一鼓作气地杀向咸阳秦宫的话,或许还真的能够产生一种惊天的“爆炸力”,把秦二世的那一个乱世朝廷,打它一个底朝天!
然而,起义军中唯一掌控军事实权的周章,在最紧要、最关键的时刻,犯了书生军事家常犯的大毛病,诱发了一个军事上的大错误!《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周文,陈之贤人,尝为项燕军视日,事春申君,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这就是说,周章是一位很有才德的军事家,懂得古时演兵列阵。“军”是什么意思呢?《战国策·齐策》说:“军于邯郸之郊”,《注》:“军,屯也。”军焉,就是屯驻成营的意思。这里的情况是,当队伍浩浩荡荡向前推进时,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之下,突然就停止前进了!
周章下令几十万大军,沿着骊山北麓的戏水河一线,安下营,扎下寨,一连几天不见动静。几千年来,世人一直都弄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使得起义军莫明其妙地损失了最为难得的“争分夺秒”的最好战机。此时,身处深宫里的秦二世,只是在周章部队戏水扎下大营,并随后暴露行踪之后,才得到送来的紧急密报。有谁想到:秦王朝最精锐的部队,一军会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作为秦王朝中心的咸阳,几乎是一座空城,他要临时下令,调集各个郡县的兵马,前来保驾、勤王,已经“远水不解近渴”了。
在万般无奈、无兵可调的情况下,只好任命一个管钱粮税收的官员——章邯,去骊山释放正在修建秦始皇陵的刑徒,匆匆忙忙地拼凑起一支由刑徒组成的征讨、平定大军。秦二世的旨意下达之后,不能想象在一两天的时间之内,就能组建起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刑徒部队:部队要任命各级军官,要按战斗需要进行士兵编组,要从武库运来各种作战武器装备,要让刑徒们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要做好军队组建的工作,是需要时间支持的,没有时间的保障,一切都是徒劳之举。然而,周章失去了最为宝贵的战机,而给了秦二世喘气、进而出兵还击的大好时机!
2005年9月3日,美国总统发布命令说,700名现役军人要在72小时内,到达新奥尔良市的飓风灾区,执行一项救灾任务,这是高速度的派遣效率,受到人们的赞赏。但要知道,这700人本来就是一批训练有素的军人,只不过是要去完成一项新的使命,所要准备的是各种民用防灾器材,要去的地方是一个新的受灾地区。现代的美国,紧急组建一支救灾性质部队都需要三天的时间。而当年的秦二世,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重新组建一支几十万人的军事作战部队,难道他比现代人还要快?当然这只是一个古今军队紧急调动效率的对比资料罢了。
战国时期,纸上谈兵的军事家太多了,赵国著名军事家赵括,自少熟“知兵法,言兵事,以为天下莫能当”,结果在与秦国大将白起交战时,40万人军被秦军“坑杀”。周章本人早年也跟随楚国的春申君、项燕等人学过军事,掌握众多战法、战例,他能投身于农民起义,当然会得到陈胜、吴广的赏识、重任,统领军事部队。周章最初策略是对的,避开正面冲突;但他总认为,秦都咸阳的最后一战,肯定迟早都要发生。论士气,不成问题,论兵器,自己却是完全处于劣势,怎么办?这时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决定去冒险采取一个劫取兵器的大胆计划。
俑坑建成不久,地裂形成缺口,致使洪峰涌进,年复一年,裂口不断扩大,兵器逐渐暴露,有人难免要入坑去探个究竟。于是,坑内有陶俑、财富、兵器的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就被不断地传向四方,传遍六国诸侯。对周章这位军事家来说,俑坑无疑是一千庞大的地下武库,是他能够得到作战所需武器的场所。这里的兵器,他是非拿到手不可的,然而这也正是他悲剧的起点: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获得俑坑兵器后的战斗力;他过低地估计了秦二世迅速组织反击部队的可能性;更为可怕的还在于,在两军对垒的紧要关头,却把难得的攻击时间拱手让给了敌人。
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是克敌制胜的上策!在战场上,谁争取到了时间,谁就争取到了主动权;谁失去了时间,谁就要被动挨打。古代战争史上,由于贻误战机而饱尝战败之苦的战例还少吗?这位周章,可称得上是中国军事史上的第二个赵括。秦俑馆考古学家,一直坚持认为“周章大军到达戏水河,不再继续前进了”,想以此证明起义军,没有光顾秦俑坑。其实,戏水河与俑坑相距,不足6公里,人们从《史记·李斯列传》里“陈胜、吴广……,兵至鸿门而却”的记载中,看到了周章的起义部队,又从戏水河向西推进了5公里。
如果起义军从戏水向西整体推进到“鸿门”一线的话,那么战线南端的西杨村,也就在它占领的范围之内了。《汉书·刘向传》中说:“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骊山之作,指的就是秦始皇陵,可见周章的部队已经到达了距离秦始皇陵很近的地方。《西汉博闻》中也说到:“周章,陈胜之将也,往者皆发掘之,以求财物也。”周章既然没有去发掘秦始皇陵,那么他又到哪里去发掘,他又去发掘了什么呢?这在过去是没有人回答得了的。他是否真的去过秦俑坑,是否取走了坑内的兵器,仍然需要以下出土文物的“怪异”现象,才能够加以证实。
兵马俑真相/陈景元著.—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