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原始共和制”与干支纪年的开始
李延军
轩辕黄帝经过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凡72战统一华夏之后,采取的是怎样一种统治方式呢?这一点史书上似乎没有一个标准的说法。然而,从零散的记载中,却透射出了黄帝的政治智慧和统治方略。
散见于史料中的记载
一曰黄帝“四面而治”。《黄帝四经·十大经·观》:“昔者黄宗(即黄帝)质始好信,作自为象,方四面,傅一心,四达自中,前参后参,左参右参,践位履参。是以能为天下宗。”《尸子·卷下》:“子贡问孔子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四方不计而耦,不约而成,此之谓四面也。”
二曰“兼人之国”的策略。《黄帝四经·经法·国次》:“兼人之国,修其国郭,处其廊庙,听其钟鼓,利其资财,妻其子女。是谓怀逆以芒(荒),国危破亡……故圣人之伐医殳(也),兼人之国,隋其城郭,焚其钟鼓,布其资财,散其子女,列其土地,以封贤者,是谓天功。”
三曰“置三公三卿”。《黄帝四经·十大经·观》:“而乃配天,乃立王三公,立国置君三卿。”《帝王世纪》:黄帝“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其余知名、规纪、地典、力牧、常先、封胡、孔甲等,或以为师,或以为将。”
四曰黄帝“以云名官为云师”。《左传》:“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史记》:“官名皆以云师……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于是有天地神祗物类之官,是为五官,各司其席,不相乱也。”关于黄帝“云师”,古籍上列为东方青云氏,南方缙云氏,西方白云氏,北方黑云氏。关于“五官”,即与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对应,东方甲乙木色青为青帝,南方丙丁火色赤为赤帝,西方庚辛金色白为白帝,北方壬癸水色玄而为玄帝,中央戊己土色黄故为黄帝。
五曰“黄帝七辅”。《论语摘辅象》:“黄帝七辅,风后受金法,天老受天二,五圣受道级,知命受纠俗,窥纪受变复,地黄受州络,力墨(牧)受准,斥州选举。”
六曰“黄帝得六相”。《管子》:“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大常察乎天利,故使为廪者:奢龙辨乎东方,故使为土师;祝融辨乎南方,故使为司徒:大封辨乎西方,故使为司马;后土辨乎北方,故使为李。是故春者土师也,夏者司徒也、秋者司马也,冬者李也。”
七曰“黄帝画野分州”。《资治通鉴外纪》:黄帝“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以分星次(十二星次),经土设井,以塞争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一则不泄地气,二则无费一家,三则同风俗,四则齐巧拙,五则通财货,六则存亡相守,七则出入相司,八则嫁娶相媒,九则有无相贷,十则疾病相救。是以性情可得而亲,生产可得而均,欺凌之路塞,斗讼之心弭。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三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分之于井,而计于州,则地著而数详,人民不夭,百官无为私,市不预贾,城郭不闭,邑无盗贼,相让以财。”《轩辕黄帝传》:“黄帝始画野分州……帝旁行天下,得百里之国万区。”
八曰置四史使九行之士及别尊卑华戎之位。《拾遗记·黄帝》:“置四史以主图籍,使九行之士以统万国。九行者,孝、慈、文、信、言、忠、恭、勇、义,以观天地,以祠万灵,亦为九德之臣……诏使百辟群臣受德教者,先列珪玉于兰蒲席上,燃沈榆之香,舂杂宝为屑,以沈榆之胶和之为泥以涂地,分别尊卑华戎之位也。”《轩辕黄帝传》也有近似的记载。
九曰建“五城十二楼”。《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名曰迎年。”《轩辕黄帝传》:“黄帝慕其(容成公)道,乃造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
十曰“百二十官,有秩以之共理”。《路史·疏仡纪·黄帝》:“其即位也,适有云瑞,因以云纪,百官师长俱以云名,乃立四辅三公、三少、二十有四官,凡百二十官,有秩以共理,而视四民。”
十一曰“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轩辕黄帝传》等)。
十二曰“铸十二钟”,“置十二国”。《吕氏春秋》:“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帝王世纪》:“黄帝受命,风后受图,割地布九州,置十二国。”
黄帝黄城“龟书图”的启示
本人经过两年的地面文物调查,用地面文物证实了黄陵民间传说的“黄帝黄城”的客观存在。它原来是一座以黄帝轩辕氏的图腾与“龟书图”为基础,巧借山塬形势形成的“九宫连城”。这座城中的壕沟标志与“龟书图”中的数相对应,如南城塔(南宫)九龙沟,桥山(中宫)的东、西五壕,盂家塬独立的塬嘴等。其周围八城对应八卦之八方,山塬合抱的形势又与太极鱼旋转方向一致。黄陵自古有左背龙(龙首村)、右白虎(老虎尾巴村)、前朱雀(南城塔东西两翼展开,张三丰称之为“巍巍凤阙”)、后玄武(盂家塬嘴如神龟俯首)的风水地貌。而这“四灵”正是黄帝“四面而治”的四位“合己者”当年的图腾,根据史料记载,这四人当为东方奢龙、南方祝融、西方大封、北方后土。古天象图中,四灵各领七宿共计二十八宿,而以十二属相为有别于其他星宿的重要星宿。四灵与十二属相、二十八宿拱卫在龟书城的周围,十天干于五方与十二地支相配,这就是黄帝黄城与古龟书图所展示的情景(见《赫赫始祖》31页:“洛书”<龟书>部落排序图)。可以说,黄帝黄城与龟书图是黄帝时代天下大治、各部族和睦相处“部族大融合大团结”的标志性图徽。这一点,不论是黄帝二十五子得十二姓,还是黄帝造“五城十二楼”“铸十二钟”“布九州,置十二国”,都是明证。这些事实证明,黄帝统一天下后,确实保留了天下各部落的图腾,形成了“百里之国万区”的局面。黄帝把各部落的图腾都驮负在自己父系的图腾神龟之上,形成了“龟书图”的布局:他又以自己母系有蟜氏的图腾蛇为基础,把天下各大部落图腾的主要特征归纳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龙”的形象。不管是“候神人执期”而“迎年”,还是“百二十官,有秩以之共理”,其中都贯穿了一种“天人合一”与“原始共和”的思想。
结 论
我们都知道十二属相的排序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而这个排序,根源于黄帝当年征战天下时与各大部落融合的顺序。黄帝保留了各部落的图腾,让天下所有的人,逐年分别属于其中一相管理。这样,既满足了各部落氏族首领的虚荣心,调动了“百官”治理天下的积极性,又实质性地实现了部落之间的大融合。正是黄帝这样高超的政治智慧,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黄帝治理天下,以“天下为子孙们所共有”,他所创的国家制度为理想化的“原始共和制”。他将十天干(中央直属力量)与十二地支(地方上十二大部落——或称十二国)首领的轮流搭配值年谓之“太岁”,60年一轮回,周而复始,轮流值班,就形成了一个天下“共理”的“值年表”。黄帝制定好这一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法之后,国家这部机器就正常运转了!只是“黄帝崩,葬桥山”之后,天下又复乱,颛顼不得已才“绝地天通”,实行“专制”,将由天下各部落轮流值年的“原始共和制”的“值年表”纯粹用于历法纪年,创制了“颛顼历”,为以后历代沿用至今。
选自《赫赫始祖》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3年4月
黄陵文典 黄帝研究卷/《黄陵文典》编纂委员会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