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帝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从民间故事看黄帝文化的几个特征

陈战峰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关于黄帝的民间传说异常丰富,它们是“黄帝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黄帝精神传播的实现途径和方式。这些经久相传、还活跃在现实生活中的民间故事,是“黄帝文化”的珍贵史料之一,可以称为口头历史。与典籍文本不同,它是活生生的,经过反复重构和塑造。它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旨在通过黄帝来歌颂中华文明、中华民族。
  关于黄帝的民间故事是历史的活化石,能集中体现“黄帝文化”的丰富性和特殊性。在还只是主要依靠传说来研究和重构那段四五千年前的历史的情况下,民间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尽管不无曲折但却详细的探索途径,这需要认真反思。
  客观地看,在文字系统成熟定型之前,黄帝即以民间故事的方式广泛传播,所以赋予了不少神奇的色彩。即使在司马迁那里,民间传说也占了很大的比重,足见作为一种史料,关于黄帝的民间故事不仅具有浓郁的文学性,而且也具有丰富的史料性。所以,这部分民间故事在价值上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它的史料性与文化性。
  今天还活跃在人们口头的关于黄帝的神奇传说,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人文初祖”的敬仰与赞美;从研究角度看,这些民间故事中还隐藏着丰富的历史痕迹,以文学或民间故事的形式曲折地透露了出来。这里主要依据河北、陕西(主要是黄陵县)、四川、山东等地的一些民间传说作以初步勾勒,以求教于方家。
  一、“黄帝文化”与黄帝
  文化丰富具体,具有多种因素。但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黄帝是否为一具体人,还是多代头领的共名;二是这些文化成果是否都是黄帝本人所发明的。
  在观念上,重视人的因素这种思想倾向在黄帝时代得到增强。如流传在陕西黄陵县地区的《黄帝战蚩尤》系列故事,①反映出黄帝具有宽宏大量的品格,比如他注意区别部落头人和部下,不轻杀无辜,希望以礼相待,和平相处等。在这一系列故事中,不少情节表达了黄帝具有仁义治国的思想萌芽,比如他看到与蚩尤争斗,血流成河,战争使许多无辜的生命丧失,深怀不安。后来儒家的思想学说中有“恻隐之心,仁也”②的说法,而这种诉诸心灵体验的道德学说,毕竟有一个逐步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黄帝应该被视为源头。虽然黄帝推行类似后人主张的“仁政”行为,或许难以摆脱后代口耳相传因而打上重构历史的烙印,未必完全是黄帝时代的历史真实,但是,这种传说反映了历史流传对黄帝功绩和仁德的崇高评价,也在观念层面反映了民间对“黄帝文化”的一种形象理解。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人(尽管还是群体的)的价值的重视和弘扬。今天之所以尊称黄帝是“人文始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器物上,据说黄帝发明了不少新鲜事物,如指南车、梳子、制衣、火药、熟食、阵法等,但是这里所说“黄帝发明”,未必真是黄帝一人所为,历史上往往有这种说法,把黄帝尽可能神化,超出人们可以接受的一般情理。民间故事中,虽然还有一些具体问题有待争论,但基本反映了可以理解的事实,而且之所以发现了某些自然现象、科学原理,发明了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是在对大自然认真观察、细致分析、比类仿效等基础上展开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发明或发现,往往是群体智慧的结晶,有些可能与个别人的关系更大,但大多是群策群力、反复试验、不断修正的结果,所以,所谓“黄帝发明”应该类似于“黄帝时代的发明”的说法,“黄帝”在此不仅仅指一个部落的领袖,更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相对那些正史而言,民间传说在这些方面似乎更多保留了历史的真实面影,特别是可以理解的面影,因而尤为可贵。
  略举数例,以资说明。
  梳子,相传是黄帝的第二妃方雷氏发明的,她也是骨针的发明者,在缝制衣服时可以飞针走线。方雷氏发现不少骨器很有作用。她偶尔采用彤鱼氏做鱼的方法烧鱼,观察到吃剩的鱼刺有梳理头发的功能,就萌发了用鱼刺作梳子的想法。但是,这种梳子易折、锋利,使用不便,方雷氏经过苦苦思索,终于想到用木质代替鱼骨,仿照鱼刺的样子,这样就产生了木梳,今天还在使用。这个《方雷氏做梳子》的传说流传在陕西黄陵县一带。③制作梳子,在另一种传说中,是由一位不知名姓但善于思考的人发明的,他根据人手搔头的原理,仿照手指的样子,磨成了骨质的梳子。这个叫《黄帝恩赦制梳人》的传说流传于今天河北涿鹿县一带④。虽然两种传说流传的地域、故事的具体细节不同,但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现象,梳子的发明是在对已有事物的仿照、加工基础上,经过反复的试验完善才形成的。
  黄帝的第四妃嫫母创造了多项用于生活生产的发明。她虽然面貌丑陋,但性情温柔,品德贤淑。她根据水镜成像的原理,发明、磨制了石镜。⑤历史上这项功劳也被记载在黄帝身上,如《物原》中说“轩辕作镜”,《轩辕内传》也记载“帝会王母,铸镜十二,随用而用”,《述异》也说“饶州旧传轩辕氏铸镜于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等,其实也只是意味着“黄帝时代”的一种发明。嫫母还发明了建筑城墙用的夯,据说在黄帝修筑黄城时发挥了很大作用。⑥又如火药(明火),在有关黄帝的故事中,基本和嫫母联系在一起,有一种传说认为她面貌丑陋,正是尝试发明火药时受伤导致的。她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松香有助燃功能,把松香、硫磺和木炭末混合在一起,经过反复尝试,发明了火药(明火),这是黄帝作战、平定天下的“火链球”和“火箭”的物质基础。⑦这些传说至今在陕西黄陵县一带流传。在嫫母的发明中,除直接模仿自然界外,还能够基本把握模仿对象的基本本质和功能原理,然后经过尝试,形成新生的事物,而且她的发明在实际的建筑、军事、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所以,虽然这些发明的创造者或是嫫母,或是黄帝,或是其他人,或者并非一时一代人所为,但从认识价值角度看,它们反映了人类探索大自然奥秘,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历史文化的基本面貌,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功能。
  一般地,大家往往将这些发明和发现记在黄帝头上,作为他的功德来歌颂。孙中山有首著名的《祭黄陵词》:“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在这首词里就能够鲜明地体现这种倾向。
  黄帝文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跃迁的门槛
  在黄帝文化的传说中,不少发明创造都与女性有关,这是不是偶然现象呢?前文已经略举数例,并且初步探讨了这些发明创造可以理解的合理性和规律。但这并没有从更深层次揭示出这些传说丰富的历史文化功能。
  在传说故事中,男子主要承担着打仗的职责,而大量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都由女子承担。她们在辛勤劳作中,不断探索尝试,发明了不少新事物、新办法,这些都和她们在群体劳动中的分工有关。比如:当时女子还从事采集劳作,一个传说说明她们在采集食物的过程中,突遇山火,一些野生动物被火烧死,她们因此发现了做熟食的原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采集、打猎的活动中,不仅有女子,而且有男子(如于则),但男子并不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个故事中率领人们劳作的据说是黄帝的第三妃彤鱼氏,她们搬石头,寻找石板,尝试用火加热石板烤食物吃⑧;在征收军粮马料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数量上的悬殊,通过平衡原理,发明制作了最早的秤⑨,尽管形制粗糙,但基本原理已经掌握了,这个发明者据说是黄帝的第一妃嫘祖。
  关于嫘祖,故事比较多,但主要是与纺织、养蚕有密切关系。在四川省盐亭、射洪、西充以及道宁等地,流传着王凤天生神异,品德贤良⑩,发明养蚕制衣,但又遭中伤,历尽曲折的故事(11),据说“王凤”就是嫘祖的小名。四川成都一带流传着嫘祖在跟随黄帝打猎时偶然发现了吐丝的蚕正在做茧子,在黄帝帮助下,经过反复尝试,掌握了抽丝、制衣、养蚕的技术。(12)这个过程在陕西黄陵一带的民间传说中稍有变化,虽是嫘祖身边的几位女子发现的,但得到了嫘祖的重视和推广。(13)河北涿鹿一代也流传着黄帝与嫘祖发明制衣技术的故事,但故事中的“蚕”变成了棉花,简陋的石纺轮、木梭织布机产生了。(14)这些分布区域较广的民间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养蚕业和纺织技术起源较早,而且极有可能在黄帝时代已经比较成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故事提到的养蚕制衣不少是在黄帝的帮助下完成的,说明至少在民间,人们坚信,嫘祖与黄帝对人文社会的形成具有同等重要的贡献。
  嫘祖还帮助黄帝“文明治世”,在百姓生活艰难的地方,放粮救济苍生。(15)在民间传说中,这位嫘祖经常与黄帝商量天下大事,甚至亲自为黄帝分担和处理政治事务。(16)
  这位嫘祖,据说好远游,根据前文所举故事,似乎足迹甚广,“嫘,姓也。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好远游,死于道,后人祀以为行神”(17)。
  黄帝四妃,历史典籍也有记载,谈到她们的伟大贡献,但远不如民间故事生动细腻。有些故事里阐述人们对黄帝功德的歌颂,不是正面赞美黄帝,而是感恩于黄帝的妃子,如人们纷纷议论,说:“嫘祖教会了我们养蚕,人们有衣穿。彤鱼氏又给我们教会了用石板炒饭吃。方雷氏创造了梳子,教会了我们梳妆打扮。我们只好听从黄帝的话,来报答她们对先民的恩德。”(18)
  还有一种特殊现象,当时结婚形式,还是群婚,虽然有了配偶婚的萌芽,当然这种因素中或许有后人依托现实的想象,但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一些早期历史的影子。在《素女与大鸿》(19)《素女化雁》(20)等系列故事中,就保存着这种因素。大鸿是黄帝的爱将,也是黄帝妹妹(一说侍女)素女的丈夫,素女多次回忆大鸿来到黄帝部落的情景,那些英俊勇敢的男子,集体“嫁”了进来,这种婚姻制度意味着当时社会性质还不是紧紧围绕男子运转的。
  男女分工以及男女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位,足以显示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主要依靠女子进行,男子除过参加军事战争外,基本处于从属地位,这些均可以说明当时有可能母系氏族社会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如果考虑到黄帝部落崭新的历史意义,一个比较合理的结论是:黄帝文明正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阶段,或者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跃迁的门槛。如果注意到这些民间故事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推论,这样,前文所述的黄帝时代的众多发明与女子有关现象也就不难理解,这些女子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石器与铜器: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的显著差异
  黄帝与蚩尤之战,在民间传说中有不同的版本,故事的起因、黄帝与蚩尤的辈分、蚩尤与炎帝的关系、黄帝与炎帝的关系、蚩尤战败后的命运等均有或多或少的出入。但众多民间故事均表明,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曾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而且战争异常艰苦。前文《素女与大鸿》《素女化雁》等故事已有说明。同时,从这些故事中可以分明觉察到这两个部落的差距。
  在今天河北涿鹿一带流传的故事,讲述黄帝与蚩尤之战,绵亘时间较长,而且黄帝兵卒每战伤亡惨重,黄帝千方百计想改善兵器条件。这说明,黄帝部落的兵器远远落后于蚩尤部落。黄帝的士兵还使用着竹矛、石斧。后来他在一位樵夫手头握的铜斧的启示下,挖掘铜矿,加以冶炼,制造各种新式武器,如铜斧、铜刀、铜剑、铜矛以及装有两刃三尖的铜镞,制作了弓箭,军力大增。(21)
  在黄帝战蚩尤系列故事中,蚩尤及其部下往往被描绘成铜头铁面、兽身人语的“怪物”,合理的解释是这个部落较早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并运用于军事战争中。蚩尤在作战中,情势紧急时挥舞“铜锤”厮杀起来,也说明了这一点(22)。在陕西黄陵县一带流传的黄帝与蚩尤作战的故事,其中明确说蚩尤在庐山偶然发现了铜矿,冶炼后,制成各种兵器和铠甲,军威大振。(23)即使在深受道教思想影响的一些传说中,也能洞悉到黄帝部落在发现和利用铜器方面落后于蚩尤部落,如说二人一先一后前往老君那里寻觅兵器,蚩尤在先,得一宝刀,黄帝在后,得一弓箭。(24)这里一先一后不能简单解读为时间的早晚,实质上是两个部落差距的标志。也就是说当黄帝部落还处在石器末期时,蚩尤部落已经较广泛地使用了铜器,而且黄帝冶炼制作铜质兵器也是在蚩尤影响下进行的。
  蚩尤战败后,一说被黄帝杀掉(25),尸体分埋九州(26);一说被黄帝收降(27),统帅八方军队(28),并负责冶炼方面的事,也作出了很大的功绩。
  与蚩尤之间的战争结束后,相传黄帝在釜山会合天下诸侯,命令各个诸侯交出兵符、兵器,藏在自己有熊国的云岩宫中。(29)这个故事情节受后人改编的迹象很明显,如秦人“收天下之兵”“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30),窜入了后起历史的内容,但反映了人们渴望幸福安定、太平祥和的治理境界。同时由此也可以看出,所谓的黄帝部落联盟具有如下显著特征,即融合部族、和谐相处。
  通过综合分析,在这些民间故事中至少隐藏着如下关于“黄帝文化”特征的几个重要信息:“黄帝文化”并非黄帝一人所创造,而是黄帝时期经过漫长的总结由多人创造的;黄帝文明的具体时期处于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阶段;黄帝部落还处于使用石器的末期,当时落后于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联盟具有融合部族、和谐相处的特征。
  【注释】
  ①兰草:《轩辕黄帝传说故事》,陕西旅游出版社,1993。
  ②《孟子·告子上》。
  ③兰草:《轩辕黄帝传说故事》,陕西旅游出版社,1993。
  ④《轩辕黄帝故乡的传说》,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涿鹿县资料本。
  ⑤《嫫母的故事》,载兰草:《轩辕黄帝传说故事》,陕西旅游出版社,1993。
  ⑥《嫫母发明夯》,载《黄帝故事》,国际华文出版社。
  ⑦《嫫母与“明火”(火药)》,载《黄帝故事》,国际华文出版社。
  ⑧《彤鱼氏的故事》,载兰草:《轩辕黄帝传说故事》.陕西旅游出版社,1993。
  ⑨《嫘祖造秤》,载《炎黄汇典》,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
  ⑩《王凤受惊遇女娲》,载《炎黄汇典》,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
  (11)《王凤做衣》《家蚕起风波,巫师害王风》,载《炎黄汇典》,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
  (12)《蚕丝的来历》,载侯光,何祥录编著《四川神话选》,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
  (13)《先蚕娘娘——嫘祖》,载兰草:《轩辕黄帝传说故事》,陕西旅游出版社,1993。
  (14)《黄帝与嫘祖制衣》,载《轩辕黄帝故乡的传说》,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涿鹿县资料本。
  (15)《嫘祖放粮救黎民》,载《轩辕黄帝故乡的传说》,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涿鹿县资料本。
  (16)《蚕丝女圣嫘祖》,载《黄帝故事》,国际华文出版社。
  (17)《集韵·脂韵》。
  (18)《彤鱼氏的故事》,载兰草:《轩辕黄帝传说故事》,陕西旅游出版社,1993。
  (19)《黄帝故事》,国际华文出版社。
  (20)曹文轩编:《中国神话故事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
  (21)《黄帝冶铜造兵器》,载《轩辕黄帝故乡的传说》,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涿鹿县资料本。
  (22)《夔鼓败蚩尤》,载《黄帝传说故事》,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23)《黄帝战蚩尤》,载《炎黄汇典》,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
  (24)《黄帝造箭射蚩尤》,载《轩辕黄帝故乡的传说》,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涿鹿县资料本。
  (25)《黄帝战蚩尤》,载《炎黄汇典》,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
  (26)《黄帝造箭射蚩尤》,载《轩辕黄帝故乡的传说》,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涿鹿县资料本。
  (27)《夔鼓败蚩尤》,载《黄帝传说故事》,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28)《黄帝战蚩尤》,载《黄帝的传说》,陕西旅游出版社。
  (29)《夔鼓败蚩尤》,载《黄帝传说故事》,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30)贾谊:《过秦论》。
  

黄帝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朱恪孝,谢阳举主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0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