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帝功德大典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浅谈中华原景区开发与建设

刘洪涛编著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是继深圳、浦东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开发区,总体目标是要建设成为西部及北方内陆地区的开放开发龙头地区,以高科技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集中地,以旅游、物流、金融、文化为主的现代化服务业集中地,以现代科教为支撑的创新型地区;该地区是全国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虽然该经济区处于我国的内陆中心,却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是全国交通、信息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和西部地区连通中东部地区的重要门户。
  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干米,2007年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人们不禁要问,这个经济开发区的规划为什么要把甘肃的天水拉进来呢?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六盘山、陇中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交接处,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东西长197千米,南北宽122千米,面积14325平方千米,东接关中,南通巴蜀,北扼陇坻,西倚定西、甘南,是陇东南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贯通陕、甘、川三省的交通要道。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汉设陇西郡、北地郡,置天水郡。《水经注》载:“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山是湖,风雨随之。故汉武帝元鼎三年改为天水郡”。《秦州志》记载:“城前有湖,冬夏无增减,天水取名由此湖也。”天水以西秦岭为分水岭,中北部渭河水系属黄河流域,南部嘉陵江水系属长江流域,渭河东西横贯全境,流经150千米,天水平均海拔1150米。天水市区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和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孤,南北两山横亘,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地貌结构基本特征为“两山夹一川”。从地理角度讲,一条渭河早已把天水和关中串连在了一起。上邽指的是天水,那么,下邽指的是什么地方呢?下邽就在陕西的渭南,是一个紧挨古栎阳的古县邑。史称三贤故里,唐韩国公张仁愿,唐大诗人白居易,北宋宰相、莱国公寇准三个声誉显赫人物就出生在这里。白居易不仅诗文盖世,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官至二品,以刑部尚书致仕,御封“太子少傅”,曾做过忠州、杭州、苏州的太守,也做过河南府最高行政长官——“河南尹”,留下不少政迹,尤其他晚年达则兼济,在洛阳龙门修缮香山寺、开凿八节滩之善举,广为后世所称颂!自居易不仅对中国文学有突出贡献,在世界文坛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欧洲,自居易与大艺术家贝多芬齐名;在韩国,古代鸡林宰相以百金换一首白居易的诗,而且能辨明真伪;在日本,醍醐天皇言:“毕生所爱,《白氏文集》七十五卷是也!”嵯峨天皇把《白氏文集》置于宫殿之上,作为范本来考试其臣民;据《中国广播报》报道,宇宙行星以中团历史文化名人命名者有23位,白居易为其中之一,名列第四。因此,人们称白居易为世界级文化名人!在中国诗坛上,人们常把李白称作“诗仙”,而事实上白居易才是真正的诗仙!唐宣宗便有一首赞扬自居易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白居易在唐时即被称作“诗仙”。而李白被称作诗仙始于清代,因此,李白的“诗仙”荣誉应该归还给白居易!
  大家知道,陕西简称为“秦”,是源于秦国。追根溯源古秦国的根应在甘肃的天水,而天水伏羲的根卸在陕西的蓝田。华胥居蓝天,生伏羲于天水,天水古称秦州。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西周中叶,秦人活动于今甘肃天水一带。秦人先祖非子因在此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赐姓为“嬴”,封地为秦,成为秦国的开业基地,于是就有了“秦州”之称。又例如五朝十六国时期居住在甘肃秦安县东南的氏族首领苻洪起兵,自称“三秦王”,建立政权。352年,其子苻健称帝,都长安。国号“秦”,史称“前秦”;385年羌族首领姚苌擒杀前秦皇帝苻坚。386年姚苌称帝.都长安,国号“秦”,史称“后秦”。汉武帝始建天水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天水过去一直归陕西管理,明代的陕西涵盖了今甘肃、青海、内蒙、陕西、西藏五省(区),天水重要的碑文、文物等都被收藏在陕西的碑林里。天水又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人文祖师伏羲就诞生在这里,而伏羲的母亲则在陕西蓝田县的华胥,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氏族在此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新石器彩陶文明。
  现在,我们再来梳理一下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海内外著名学者何光岳先生关于中华源流史的表述,就能知道他为什么要把天水并入关中的理论依锯。
  从蓝田的华胥氏到天水的伏羲氏,再从天水的伏羲氏到宝鸡的炎帝和黄帝,再到黄帝荆山铸鼎、创立中华、开国立纲的荆山和黄帝陵所在地桥山。这条中华民族发展的脉线承载着一个厚重的历史内容。陕西和天水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文化上都是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天水作为一个集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三国文化等为一体的地域,自古就属于陕西,陕西虽然称“秦”,而宗根却在天水,是一个完善的秦称,只有把天水划归陕西,陕西才算是名副其实的称“秦”。因此,何光岳先生基于对历史、文化的考虑,提出了“关中、天水一体化”的口号。如今天水从经济上重新划归陕西,这不仅使“秦”的概念得以完整,也对于整合、开发整个陕西关中,带动天水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利作用。
  在关中、天水经济区里,重中之重是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在这个区域里,它不仅有著名的丝绸之路源头,同时也是13个王朝古都的所在地,而令中华民族骄傲的周秦汉唐四个鼎盛时期,统领了世界文明近千年的历史。在这个区域里,拥有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它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兴起与发展过程,而且是中华民族振兴复兴的精神家园。因此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天水开发区,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现已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6个重点建设地区之一。在这个区域里,一个被西安市政府刚刚确立的亟待提升的第11大新景区——荆山景区,目前成为西安最具魅力的开发区域。
  1974年1月,在西安市阎良区武电镇武家庄,也就是古栎阳所在地进行农田基本建没时,阎良关山镇的几位农民挖出了一块墓志铭,上面铭刻着“中华原”三个对于研究中华民族史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字(此碑1996年在关山镇再次出土,现藏于四安文博院)。“中华原”的“原”,《说文》释为“起初”和“根本”之意,同“源”。在今日的“中华原”附近,关中大地上散落着许多以“华”字为命名的山川地名,如:蓝田县有华胥氏以涉雷泽而孕的华胥镇,有华胥氏陵和华胥氏所建立的古华胥国;秦人先祖少昊也就是白帝,被黄帝赐封为守山神,所守华山有华州、少华和华阴;三原县古为华池县,在荆山脚下有华王村;耀州有漆沮合流的华原,而耀州存古代则称为华原县;富平县古称怀德,所处的位置就是今天的华朱乡,富平县还有秦代华阳公主与王翦成婚的所在地华阳原;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又在中华原置中华郡,等等,由此可见,中华民旅历史上记载着众多的发生在“中华原”乃至于关中大地上先祖活动和创业遗迹,绝对不是一种偶然现象。
  全国各地都有关于中华先祖活动的事迹和传说,但从来没有像中华原这么集中、这么浩大、这么详细的文献记载及历史传说。另外,从考古角度讲,西安市阎良区的“关山仰韶文化遗址”,面积9.6平方千米,是我国现有国土而积的百万分之一,在全国目前2523个仰韶文化遗址中首屈第一,根据摩尔根《古代社会》的推算方法,当时在这片土地上九已经有近十几万人口居住,在5000年前中国就已经产生了这么一个大都市,这在当时的世界上都很少有的,历史发展到了秦代,当时国都的人口才50万,而且其中有12万户大约有36万人还是从全国各地迁入的。5000年前就产生这样规模的都市对于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呢?唐时,我国的国都长安拥有百万人口,存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人的城市了,相比之下黄帝在荆山铸鼎时,从人口的角度讲,也已经是创世界纪录的事。西安在将来西咸一体化后,人口将会越过千万大关,又将会成为一个新的世界大都市。
  黄帝的荆山铸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打败炎帝反对分裂,消灭蚩尤平定叛乱,黄帝由华旅的部落联盟首领成为天下共主,从而形成大一统中华,正式有了国家的建制。中华开国五千年,轩辕黄帝自古传,黄帝开国后,中华迎来了一个发明的时代,中华民族义是一个以文明为荣的民族,并从此由蛮荒时代跨入文明时代;黄帝的荆山铸鼎,是青铜、文字及国家的统一体现,是中华文明标志性的大事件,在整个世界文明史里也是一座里程碑。
  继黄帝之后,大禹牧九州之金,在荆山铸九鼎,开创了中国区域经济管理的先河。但中华民族的进程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周太王亶父在荆山建都时,住的是土窑土洞,但周人们知道瓞虽小,其蔓不绝,犹如我们的民族一样。他们西迁周岐,等再到了长安周居九鼎的丰都以后,从此也就拉开了西安18个王朝交替相继的帷幕。秦献公和孝公在荆山脚下招贤纳士,实行商鞅变法,曾为大秦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汉以秦制的栎阳为都,书写汉行天下的辉煌篇章;唐兴兹原,再铸九鼎,古长安把中华的鼎盛推至到极致。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古长安有周秦汉唐的四个盛世,西安政府北迁以后,随着西咸一体化的进程,一个大西安的格局将会进入人们的视野。荆山作为西安市政府确立的第11大景区,将在西咸一体化之后成为西安的后花园。由于“中华原”特殊的历史地位,随着西安至富平的城际快车的修通,西安至荆山的行车时间将会缩短为10—15分钟,中华原景区的建成也必将成为西安黄河旅游线上的皇冠明珠。中华原,这一片神奇的土地,将以厚重的人文历史文化沉淀和内涵,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家园。也正是基于此,中华原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目前,世界经济已进入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古代义明消失以后唯一留存至今的中华文明,研究这个文明孕育独特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不亡,历尽磨难而后生,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所在,精神所在,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世界将会越来越关注中国,研究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陕西作为中国的地理中心,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有着丰厚的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无沦是在现在还是今后都是陕西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陕西要将文化大省转化为文化产业大省。
  天水素有“小江南”之称,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旅游资源则以麦积山、仙人崖、伏羲庙、玉泉观、卦台山、甘谷大象山、武山水帘洞、秦安大地湾为主,资源集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三国文化等为一体,文化品位高,观赏性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天水划归陕西后,也使得天水市的旅游资源和陕西已有的旅游资源有机的整合在了一起,而待开发的中华原景区也必将在建成后融入到整个陕西旅游产业这一大盘棋中,成为陕西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而中华原景区的建设,在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中的地位已自不待言。
  在今年阎良召开的国务院县域经济专家高峰论坛上,专家提出以黄帝荆山铸鼎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中华原历史悠久,中华原景区地域大,景点多,散落在中华原上的就有黄帝铸鼎苑、铸鼎宫、国祠后土庙、汉字坊、汉太上皇陵、唐献陵、龙游宫、太极坊、五华洞、商鞅变法及栎市、周亶国都博物苑、秦汉国都博物苑、唐代国都博物苑、历代国都博物苑、鬼谷子故里、李因笃纪念馆、马理纪念馆,还有嵯峨山森林公园、老子讲经台、悟空塔等,每一个景区的建设,都会是拉动关中经济发展持续发展的平台,而中华原景区的整体开发建设,将把中华民族的灿烂辉煌历史发展进程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华的再次鼎盛与辉煌,将会使中华原景区的建设意义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它必将会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个强音符,中华民族的伟大形象将从这里矗起。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后,伴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开发热潮,势必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中华原这片神奇的热土,中华原景区必将以其宏伟的规模、古老而神秘的文化魅力,引来世界各地龙的传人,使他们欣然而来,追寻始祖创业之艰,感受中华来之不易,得到启迪、得到升华。可以预见,随着中华原景区的建成,一个凝聚国人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的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会诞生,它将会成为联系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心,成为中华民族统一的精神家园,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新的里程碑。(2009年谷雨)
  

黄帝功德大典/刘洪涛编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