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帝陵陵园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黄帝陵

   
  黄帝陵所在地桥山总面积为566.7公顷,沮水环绕,群山环抱。山上古柏丛丛,林表覆盖面积86.67公顷,现有古柏82000余株,四季常青,远远望去,鬱鬱参天,肃穆庄严。
  黄帝陵分为庙前区、轩辕庙区和陵园区。
  庙前区:位于轩辕庙前,由入口广场、印池、轩辕桥、桥北广场、龙尾道、庙前广场以及两侧相关景观构成,由南而北纵长250米,中间为印池。从入口广场起,地势沿庙轴线逐步上升,轩辕桥横跨印池,登龙尾道经庙前广场至庙门。庙前区气势宏伟,印池四周绿树成荫,石阙、望柱等建筑小品造型古朴庄重,形成优美的空间环境。
  轩辕庙区:位于桥山东麓,由古柏院、中院、祭祀大院(殿)三部分组成,呈长方形。
  古柏院由南而北,其建筑依次排列有轩辕庙门、诚心亭、碑亭、人文初祖殿及碑廊。进入庙门,左有“黄帝手植柏”,相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古柏院西侧竖有:“香港回归纪念碑”,由香港特区政府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题;“澳门回归纪念碑”,由澳门特区政府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鏵题。“整修黄帝陵捐献资金功德碑”,由黄帝陵基金会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竖立。人文初祖殿最早建于明朝,後代屡有修缮,门额上“人文初祖”匾,系爱国将领程潜所题。古柏院有江泽民、李鹏分别为黄帝陵题词“中华文明 源远流长”、“发扬中华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的石碑。碑廊裏,保存着北宋以来历代帝王致祭黄帝陵“御制祝文”和保护黄帝陵庙的圣旨、法令等石碑55通及其它现代碑刻。人文初祖殿前西侧有“汉武挂甲柏”,相传为汉武帝徵朔方还,祭黄帝陵挂甲于此而得名。
  中院位于古柏院与祭祀大院(殿)之间,横贯东西,连接南北,形成交通枢纽性空间。
  祭祀大院(殿)为举行祭典仪式所在地。从中院经宽阔石阶登高4米,进入面积1万平方米可供5000人举行祭祀活动的祭祀大院。大院北端有40米×40米的方形石质建筑轩辕殿,简洁而宏伟,坐落在三层石台之上。大院御道两旁各分列九尊青铜牛鼎,南侧二层台上置八尊青铜鸿叔簋。大院设角楼和三出阙,东西两侧23米宽及北部隧道顶部均设柏树林带。
  陵园区:位于桥山陵区主轴线北部,由古柏、下马石、祈仙台(汉武仙台)、享殿(祭亭)、龙驭阁和黄帝陵冢组成。沿登山大道而上,有条通往黄帝陵的古道,为登陵道。黄帝陵冢位于古柏群中,高3.6米,周长48米,砖砌花墙护围。冢前有一石碑,上刻“桥山龙驭”四字,为明朝嘉靖年间所立。再前为祭亭,亭中置一高大石碑,上书“黄帝陵”三个大字,为郭沫若先生于1958年遵毛泽东主席嘱敬题。祭亭前场地,为华夏儿女敬拜黄帝的重要场所。
  在距黄帝陵冢约400米的道路旁,有一通明朝嘉靖年间的石碑,称“下马石”,上刻“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个大字,古代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下轿,步行至陵前,现代乘车者亦在此下车,以遵祖规。
  黄帝陵冢正北、桥山之巅,建有一座高20米的龙驭阁,传为黄帝驭龙仙去的地方。登上龙驭阁,整个黄帝陵景区一览无余。
  黄帝陵冢南侧有一高大土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又称“祈仙台”,相传为汉武帝18万大军祭祀时修筑,登其上可远眺四面八方。
  

黄帝陵整修纪实/陕西省黄帝陵管理委员会,黄帝陵基金会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