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帝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谁教百姓种五谷

惠焕章,陈战鹏编著


  黄帝时期除了狩猎以外,农耕就是先民获取食物的重要来源了。由于当时没有优良的品种,缺乏科学的种植方法,农作物不仅品种极少,而且产量很低,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人们成年累月地辛劳,到头来还食不果腹,忍受饥饿之苦。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黄帝号召百姓增加和改良植物品种,改进农作物的种植方法,总结并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他还许诺对有功之人将提拔重用。
  有位老人听说此事以后,想起以前打猎时曾在山坡上见过一种野草,籽实颗粒饱满,但从来没人种植过,于是他蒙生了试种的念头。深秋时节,老人经过艰难跋涉,来到从前发现那草的地方,只见遍地鸟儿在此觅食,成熟的草籽已被它们吃得所剩无几。老人在心痛的同时,思考着对付鸟食、保护草籽的办法。
  第二年小草刚刚吐穗的时候,老人便赶到坡地住下来。他不顾风吹日晒,整天在地里颠来跑去,又是锄草又是浇水,后来吆喝着赶鸟群,保护这寄托了自己很大希望的草籽。老人有个孝顺儿子叫黍,觉得父亲这样忙碌太辛苦,就动手扎个草人,给它穿衣戴帽后插在草地中间,那两只袖子随着田间清风不停的舞动,吓跑了来此觅食的鸟儿。这一年他们收获了很多草籽,甭提心里有多高兴了。
  第三年的春天,老人和儿子早早动手,开垦了一大片平坦肥沃的土地,然后种上草籽,精心作务,秋天他们竟收获了比原来多几十倍的收成。父子俩乐不可支,先带回家一点煮熟试吃,谁知味道格外香。他们立即献给黄帝品尝,并汇报了试种草籽的经历。黄帝表彰了他们做出的重大贡献,因为老人的儿子聪明能干,就用他的名字命名这种植物叫“黍”,并任命他当了大臣,专门负责粮食生产。从那以后,人们又相继发现和培育了麦、稻等野生植物。随着耕作工具的改进和生产经验的积累,桥国臣民逐渐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所有这一切,都是黄帝英明领导的结果。
  现在每年的重阳节,黄陵县十里八乡的群众在祭祀黄帝时,除了献花果和三牲,还要给黄帝陵撒五谷,以此纪念他“艺五种、扶万民”的伟大功绩,祈求老祖先保佑天下五谷丰登,百姓富足。 

黄帝轩辕氏百谜/惠焕章,陈战鹏边住.—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