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十六国北朝帝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永垣陵

陕西省文物局,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编


  永垣陵系前赵刘曜之父刘元海之墓,十六国时期前赵国君刘曜袭前汉地位后改国号为赵,迁葬其父,葬制依天子,号称永垣陵。
  2003年,永垣陵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一、地理位置与环境
  永垣陵位于陕西省白水县林皋镇赵家窑村东,属中部渭北台塬区域,海拔780—820米,东南距离白水县城约22公里,北距方山8公里,南距白水河4公里。
  白水县地处渭北黄土台塬,地貌以低山丘陵、黄土梁塬、沟谷河道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多以砂石为主,主要山脉有雁门山、黄龙山、方山、五龙山等。
  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阵雨,秋季阴雨连绵,年平均气温11.4℃,最高气温可达39.4℃,最低可达-16.7℃,无霜期可达25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77.8毫米。
  水资源贫乏,河流属黄河流域洛河水系,主要有洛河、白水河、林皋河,流量都比较小。
  周围植被以刺槐、油松、山杨、小叶杨、侧柏等为主,灌木主要有酸枣、连翘、丁香、沙棘等。动物以野兔、狐狸、獾类、松鼠、野雉、啄木鸟、喜鹊、雀类等为主。
  丰富的地下矿藏是渭北黑腰带组成部分,地下矿藏以煤为主。此外还有石灰石、陶土、青红砂石、石英石、铁矿等。
  二、历史沿革
  《晋书》载:刘元海,新兴匈奴人,冒顿之后也。名犯高祖庙讳,故称其字焉。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封卢奴伯。
  永兴元年,元海乃为坛于南郊。永嘉二年,元海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永凤。永嘉四年死,在位六年。刘曜袭前汉地位后,伪谥光文皇帝,庙号高祖,迁葬其父,葬制依天子,墓号永光陵。
  据《晋书》、《资治通鉴》、《白水县志》等史料记载,十六国前赵刘曜于晋兴元年葬其父刘元海于粟邑(古白水县)修永垣陵,葬其母胡氏于粟邑(古白水县)修阳陵,葬其妻羊皇后于粟邑(古白水县)修显平陵,今仅佘永垣陵保存基本完好,其余二陵已不知所处。至今陵周围几个村刘姓人多,疑为永垣陵刘姓护陵人。陵东1000米处日桃凹,传修陵时将该处挖成一凹地,因日:桃凹。史料载,刘曜为修建永垣陵,曾发掘古冢墓石千百。
  刘曜,字永明,新兴匈奴一族,元海之族子也,少孤,见养于元海。幼而聪彗,有奇度。性拓落高亮,与众不群。读书志于广览,不精思章句,善属文,工草隶。雄武过人,尤好兵书,略皆暗诵。元海世频历显职,后拜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镇长安,怀帝永嘉四年僭位。曜以太兴元年僭即皇帝位,在位10年为石勒败。元海僭位至曜三世,凡二十有七载,以成帝咸和四年灭。
  三、永垣陵基本情况
  永垣陵现存覆斗形封土,陵体南北96米,东西81米,高约15米。
  陵体在平整土地时,北面封土被切去长81米、宽20米、高3米,东面封土被切去长96米、宽10米、高2米,陵东南面封土被取走约1500方,附近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墓冢数座。陵顶部偏南因取土成凹状。
  永垣陵为我国历史时间很短的十六国前赵皇陵之一,现保存基本完好。该陵为研究我国十六国史、少数民族历史、民族融合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四、保护管理
  (一)保护标志情况
  永垣陵保护标志位于陵左前方,石碑,碑宽150厘米,高100厘米。楷书,第一行楷书“陕西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下为隶书“永垣陵”,再下为楷书“公布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再下为“公布时间:二〇〇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再下为“陕西省人民政府”,最后为“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日立”
  碑背面上有永垣陵所葬刘曜之父刘元海简介和永垣陵简介。下有永垣陵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建设控制地带内无违章建筑。
  (二)保护机构情况
  永垣陵有行政管理机构管理,另设有义务文保小组。




陕西帝陵档案/陕西省文物局,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9.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