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要事件 > 抗日战争时期 > 延安整风运动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处理党内矛盾的正确方针
李鸿义
一、延安整风的基本方针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处理党内矛盾的正确方针
为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克服错误倾向,保证整顿三风工作的健康发展,毛泽东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在全党普遍整风一开始就明确提出:“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有两条宗旨是必须注意的:第一是‘惩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①这个方针,经过整风运动和党内斗争的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和有效的。
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于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理论基础。党内矛盾是党内正确和错误的矛盾,是党内的是非问题。这同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斗争有不同的性质。革命和反革命之间的斗争是敌我性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对于混入党内的反革命分子或其他坏分子的方针,是坚决地无条件地清除出党。而对于党内的是非问题就是要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党内斗争曾经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取消党内斗争的右的倾向;另一种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左”的倾向。这两种错误倾向都给革命造成了危害。尤其是“左”倾冒险主义,使党的力量遭到了极大的损失。
毛泽东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这8个字方针。并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作了精辟的解释。他说,所谓“惩前毖后”,就是“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评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所谓“治病救人”,就是“我们揭发错误、批评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世界上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一个人有缺点错误,就像发了阑尾炎,医生把阑尾割了,这个人就救出来了。“任何犯错误的人,只要他不讳疾忌医,不固执错误,以至于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意医治,愿意改正,我们就要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为一个好同志。”
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必须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毛泽东在整风期间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上讲到自我批评的必要性时说:一个人谁都可能有错误。你既然叫做人,并且是生活的人,是做事的人,而我们做的事又不是普遍的事,是干革命的事。我们要决定政策,研究情况,要用脑筋去想,如果自己的脑子里是主观主义的,就可能和实际情况不对头,就可能有错误。既然这些错误与缺点是完全难以避免的,而我们的革命工作,在错误之下又是不能成功的,那么,有错误,有缺点,我们就要纠正。这个纠正是什么呢?怎么样来纠正呢?就是要作自我批评。毛泽东对斯大林的《布尔什维克化十二条》作了逐条解释,讲到第八、第十条时他说:必须使党不掩饰自己的错误,使它不怕批评,使它善于用自己的错误来提高和教育自己的干部。“必须使党经常地改善自己的组织的社会成分,清除那些腐化的机会主义分子,以便达到最大限度的团结一致。”毛泽东联系党历史上的“左”右倾错误,特别是边区党的历史教训,指出与错误路线斗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说:如果我们党看不见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害怕公开地纠正这些错误,那么党就不能实现其为工人阶级领导者的作用,甚至难免于灭亡。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惨痛教训。
“君子爱人以德”。所谓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就是要求对犯错误的同志关心、爱护,好心待人,以情感人,不仅要等待他改正错误,给他改正错误的充分时间,而且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改正错误。
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只有“团结的愿望”还不够,还必须开展必要的批评甚至斗争。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有原则的党,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决不能只讲团结,不讲原则。更不能拿原则作交易。无原则的团结是虚假的团结。为了真正实现党的团结,就必须通过批评或者斗争,从思想上分清是非界限。正如列宁所说:“我们非常珍视党的团结。但是我们更为珍视社会民主党的原则的纯洁性。”②
“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首先要解决一个立场问题和出发点问题。如果立场和出发点不对,一切从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出发,凭个人感情和喜怒好恶向组织和同志提出问题,甚至为了图报复、泄私愤、闹纠纷,这就离开了党和人民的立场。开展批评或斗争的含义,就是要“好好地说理”,“如果说理说得好,说得恰当,那是会有效力的。说理的首先一个方法,就是重重地给患病者一个刺激,向他们大喝一声,说:‘你有病呀!’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地叫他们治疗。”③思想斗争,只能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才能使人心服口服,达到认识上的真正一致。这样才能达到“既要开清思想,义要团结同志”的目的。
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必须取分析态度。列宁主义认为,对于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看一个人,决不能看一时一事,而是要看他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就是说,对犯错误的人,一定要全面地、历史地进行分析。在犯错误的人中,绝大多数本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过去总还给党和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们虽然犯了这样和那样的错误,但绝大多数人愿意改正错误。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只是极少数。毛泽东在总结党的历史上历次“左”右倾错误后说:“这些斗争是完全应该的,但其方法有缺点:一方面,没有使干部在思想上彻底了解当时错误的原因、环境和改正此种错误的详细办法,以致后来又可能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另一方面,太着重了个人的责任,未能团结更多的人共同工作。”④这两个缺点,我们都应该引为鉴戒。在整顿三风中处理历史问题,不应着重于一些个别人的责任方面,而应着重于当时环境的分析,当时错误的内容,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对于人的处理应取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告诉我们,在开展党内斗争时,必须正确处理批评错误和接受教训、党内斗争和党内团结的关系问题。“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法则在党内批评方面的生动体现。就批评的原则而言,“惩前”是为了“毖后”,“毖后”应为“惩前”的前提,要害是“惩前”。为此,“惩前”即在揭发批评错误时,必须尖锐彻底而又科学中肯;含糊敷衍或主观武断,则不能“惩前”,更无法“毖后”。就批评的方式而言,“治病”是为了“救人”,“救人”应以“治病”为基础,关键是“治病”。为此,“治病”即在批评缺点时,必须与人为善,说服教育;否则,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则不能“治病”,更不能“救人”,只能“把人整死”。这样就把马列主义关于批评错误和纠正错误、党内斗争和党内团结辩证地结合起来,从而,也就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科学化、具体化了。
延安整风运动/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