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概述
陕甘宁边区妇女联合会简况
赵海 园林
陕甘宁边区的妇女有着极其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陕北一些有知识妇女就首先起来,提倡放足、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要求有参政权和继承权。她们组织了学生会、互济会、天足会和妇女协会,积极参加当时的反帝爱国运动。广大农村妇女也开始抬起头来,参加农民协会,组织姊妹会或姊妹团,反对封建压迫,反对虐待、打骂妇女,反对童养媳、买卖婚姻等。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尤其是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边区的妇女运动从组织到活动内容都有了新的发展。在共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建立了乡的“工农妇女代表大会”(后改为“妇女救国会”)。广大妇女在妇代会的影响下,踊跃参加缝衣队、洗衣队、救护队、赤卫队、少先队等战时组织,积极支援红军,成为革命洪流中一支巨大的力量。
一、边区“妇联”的产生及组织情况
198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全国出现抗日高潮,边区各阶层妇女的抗战热情也不断高涨。但是由于原有的妇女组织仍沿用土地革命时期的工作方针,组织手续极其严格,限制了广大妇女积极性的发挥。为了团结各党派、各阶层的妇女共同抗战,并谋得妇女自身的解放,陕甘宁边区党委根据中共中央洛川会议精神和中央组织部《妇女工作大纲》的精神,作出了《关于边区妇女群众组织的新决定》,决定改造与扩大乡妇女代表会的组织,在乡以上成立各界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
成立陕甘宁边区妇联一事,得到了毛泽东、洛甫、张国焘、罗迈、李富春等边区各界人士的支持,各机关、团体、学校纷纷发起和赞助,并于1937年9月18日在延安成立了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筹委会由15人组成,以李建贞为主任,史秀芸为副主任。筹委会的任务是:
(一)为建立统一战线的妇女组织而斗争。
(二)改造过去的妇女代表会,建立自下而上、民主选举的有系统的妇女组织,吸收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妇女到组织中来。
(三)把全边区的妇女组织起来,参加抗战,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四)在不妨碍抗日的最高原则下,力求妇女生活的改善。
在筹委会领导下,全边区的妇女马上热烈地开始了民主选举,很快选出了村、乡、区、县各级妇女代表。在此基础上,于1938年3月8日在延安师范学校隆重召开了陕甘宁边区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共200多人,其中代表为130多名,中共中央、边区政府均派代表到会,国民党统治区的河南、西安的妇女团体代表,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会期4天。大会推定史秀芸、郝明珠、王云屏、刘素菲、白国英、张子芳、吴文瑜、林平、刘志兰、郝桂云、冯彩云、曹明珠、路志亮、张润英、高玉海、霍秀英、杨晓春17人组成大会主席团;并推定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方面有关著名人士蒋中正、林森、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何香凝、林伯渠、朱德、邓颖超、宋美龄、郭洪涛、李建贞、张国焘等20多人为大会名誉主席团。会上,张子芳报告了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的筹建经过,史秀芸作了题为《边区妇女运动的任务》的报告,边区党委书记郭洪涛到会讲了话。
大会经过热烈讨论,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和《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了边区妇联执行委员会,至此,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正式成立。执委会为代表大会闭幕期间的权力机关。第一次代表大会共选出执委15人。执委会设常委会,主持妇联日常工作。常委会设主任。主任史秀芸(1938年3月—1938年5月),后刘秀梅(1938年5月—1938年8月)。边区妇联的机构设置有:宣传教育部(部长刘素菲)、组织部(部长张子芳)和秘书。后来由于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边区妇联主要领导与机构设置调整为:主任徐明清(1938年8月—1942年2月),副主任白茜(1940年底)。机构设置有:组织部、宣传部、秘书处、巡视团。
边区妇联机关设在延安凤凰山麓。这一时期边区妇联亦为边区抗敌后援会的团体会员。
各界妇女联合会的组织系统是: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边区妇联驻分区办事处→县各界妇女联合会→区或市各界妇女联合会→乡妇女代表大会或乡妇女协会→慰劳队、洗衣队、救护队、生产小组、锄奸组等各种妇女战时组织。
妇联与政府的关系是:政府对于妇联在政治上极力帮助,在经济上予以律贴,使妇联一切工作都能够顺利进行。妇联则帮助政府完成一切抗战动员工作,帮助政府法令之实施,甚至起草补充法令和条例(如《边区婚姻条例草案》)。妇联是政府与妇女群众之间的桥梁,通过她政府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妇女生活的动态;也通过她,使妇女更相信政府、爱护政府,响应政府的一切号召。
妇联与边区各民众团体的关系是密切、平等的,大家都作为一个团体会员的资格,在“边区民众抗敌后援会”总的系统之下努力工作,以兄弟姊妹的态度互相帮助,互相发展。
参加妇联会的条件是:凡十三岁以上的女性,只要不是汉奸卖国贼,赞同妇联会宗旨的,经会员一人的介绍,都可以成为妇联会的正式会员。同样,凡是站在抗日立场,愿与妇联联合的妇女团体,经过妇联组织上的通过,就可以成为妇联正式的团体会员。
全边区共建立了5个分区办事处,18个县妇联,一个直属市妇联,179个区妇联,1065个乡妇女代表会,会员约27万多人。边区各级妇联的专职妇女干部,除土地革命时期培养的妇女干部和长征过来的妇女干部外,还大量吸收了外来的女知识分子。1939年间,各级妇联干部总数达到360多人,以后又逐渐减少,到1940年全边区共有专职妇女干部262人,其中边区18人,分区18人,县52人,区174人。
二、从边区直属县妇联主任联席会议到第三次执委会议
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成立之后,边区妇女的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从此,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运动在边区妇联的统一领导下,以更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了。
(一)边区直属县妇联主任联席会议
1939年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了《关于开展妇女工作的决定》。根据这个决定,中央妇委于1939年3月3日发出了《关于目前妇女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指示信》。为了贯彻“决定”和“指示信”的精神,边区妇联会于1939年3月18日—25日在延安桥儿沟召开直属县妇联主任联席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还有中央妇委的张琴秋、孟庆树,以及边区各机关,学校的代表。会议期间,徐明清代表边区妇联执委会作了一年来边区妇女工作的成绩和今后工作方向的报告。与会者就边区妇联的工作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对拥军、陈奸、卫生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会议认为,今后边区的妇女工作,主要方向在于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实际作风,深入到广大农村去,唤起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战工作。会议还一致通过了边区妇女工作的具体战斗任务,即:(1)动员妇女积极参加抗战建国工作,并注意改善妇女生活,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建议政府严禁缠足和买卖婚姻,对妇女进行保育儿童常识的教育。(2)提高妇女政治文化水平,创办半日校和冬学。(3)整顿各级妇联组织。(4)协助政府进行优抗工作。(5)培养妇女干部,扩大妇女训练班。(6)妇女参政。
党中央对这次会议很重视。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中央统战部、中央妇委及边区政府还设宴招待了各县的妇联主任。
(二)边区妇联第二次执委扩大会
1940年12月7日至26日,陕甘宁边区妇联在延安召开了第二次执委扩大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警备区,绥德、陇东、关中、三边、神府各分区,延安、延长、延川、固临、志丹、甘泉、安定、延安市等各直属县市的妇联主任,及正在女大、边校学习的执委共约30人。延安市党政机关和民众团体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向会议致词。朱德总司令、王明、高岗等领导人和中央妇委的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了话。边区妇联副主任白茜作了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方针任务的报告,徐明清主任作了会议总结报告。
会议提出了“要深入群众”、“深入家庭”的口号,要求各级妇联以发动妇女参加生产为今后经常工作的中心,从这里出发引导妇女参加边区各种建设工作,参加政治文化、妇婴卫生、儿童保育等各方面活动,以求妇女生活的改善。大会还通过了组织问题、教育问题、经常工作问题、领导问题、征收会费等的决定。并针对边区妇联成立两年多来人员变动频繁,执委人员不齐的现状,补选了执委。补选后的执委是:邓颖超、蔡畅、孟庆树、曹軼欧、徐明清、杨芝芳、白茜、惠凤莲(惠枫林)、赵烽、白锋悟、白国英、白凌云、邵清华、路志亮、白青山、郗林英、马志珍、吴瑛、冯世光、郝桂云、史云亭、冯彩云、郝明珠。
(三)边区工青妇组织合并
1942年8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精神,决定将边区总工会、边区青救会、边区妇联三个群众团体合并组成边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经过三团体推选协商,组成筹备委员会,边区妇联主任白茜为委员。1943年5月13日正式成立了边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边区抗联,开始对外办公。机关设在延安南门外新市场山上。机构设宣传、组织、职工、妇女、青年五个部门。抗联主任崔田夫、王治周、李济山、白茜分别负责工、青、妇方面的工作。这次合并有相当多的妇联干部被精减,据边区妇联1943年统计,这一时期妇联系统的132名干部中,31人调党政府教育部门,21人进学校学习,4人转入合作社,5人转到工厂,49人回家或长期休养,仅有23人在各级抗联做妇女工作,其中在边区抗联工作的只有两三名妇女干部。
1944年春,边区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纺织运动和妇婴卫生运动,需要有健全的妇女组织及大批妇女干部来领导妇女参加各项运动,边区妇联才又重新开始对外工作。
(四)边区妇联第三次执委会
1946年8月15日至19日,陕甘宁边区妇联在妇女合作社召开了一届三次执委会。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中央妇委书记蔡畅以及康克清、张琴秋到会。林伯渠、蔡畅讲了话。边区妇联主任白茜在会上作了《抗战时期的妇运检讨与今后妇运工作方案》的报告,提出了妇运工作的方案是:更广泛地发动妇女参加民主建设事业,进一步开展妇女生产与妇婴卫生运动。开展妇女生产运动的中心是贯彻自纺自织自穿方针,发展妇女纺织。
这次执委会还讨论通过了如下决议:(1)生产:因地制宜,以据点做起开展妇女生产。(2)妇婴卫生:积极组织妇婴卫生宣传,继续加强老娘婆(旧法接生人员——编者)的改造工作。(3)健全组织机构:帮助分区以下各级妇联建立组织,妇联组织系统分乡妇联、县妇联、边区妇联三级。区和分区不设妇联,派特派员或代表。县妇联设一至二名妇联干部,并与有关妇女工作各部门合组委员会。边区妇联设组干、文教、生产三科和秘书一人,必要时生产、文教二科之下设委员会。(4)干部教育。
因边区妇联副主任杨芝芳工作变动,执委会补选张子芳为副主任。边区妇联第三次执委会前后几年的主要领导人员:主任白茜(1942年2月—1947年11月);副主任:赵烽(1942年2月—1946年3月)、杨芝芳(1943年11月—1946年8月)、张子芳(1945年8月—1947年11月)、熊天荆(1946年10月—1947年上半年)。
1947年11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在绥德义合召开了陕甘宁边区干部会议。会后又召开了妇女干部会议,西北局领导人习仲勋、马文瑞等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整顿调整了边区妇联领导班子,由张子芳任主任(1947年11—1949年2月),路志亮任副主任(1947年11月—1949年2月)。其机构调整为:组织部、宣传部、办公室、福利部、秘书长。
三、陕甘宁边区妇女第二次代表大会与陕甘宁边区妇联的结束
在1946年8月的边区妇联第三次执委会议上,就作出了筹备召开第二次边区妇女代表大会的决定:乡级代表大会从1946年10月至1947年6月进行完毕,县与边区代表大会的时间,由边区妇联常委会决定。但是,后因蒋介石指示胡宗南、马鸿逵等部队进攻边区,战争爆发,致使妇联的这一计划未能如期实现。
1948年下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为了迎接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迎接1949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妇女第二次代表大会,陕甘宁边区妇联在西北局和解放区妇联筹委会的领导下,从1948年12月开始筹备召开陕甘宁边区妇女第二次代表大会。1949年1月26日至2月10日,边区妇女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延安交际处大礼堂召开。到会代表82人,候补代表1人。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办法,选举出由15人组成的大会主席团。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副书记马明方、组织部长马文瑞、边区政府副主席杨明轩、西北财经委员会主任贾拓夫等领导人亲临大会,并就边区妇女的工作方针、任务及妇女干部的思想和学习问题作了重要讲话。边区妇联主任张子芳作了关于妇女工作的总结报告。大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解放区农村妇女工作的决定》精神,制定了边区妇联《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草案》。
这次代表大会决定,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正式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民主妇女联合会。它是各界、各民族民主妇女的联合组织,以农妇、女工、城市贫民、女知识分子等劳动妇女为基本对象。
这次代表大会选举出边区民主妇联执行委员25人,候补委员3人。主任:张子芳(1949年2月—1950年10月);副主任:路志亮(1949年2月—1950年10月)。边区民主妇联的机构设置有:组织部、宣传部、生产部、福利部、秘书长、副秘书长。同时还设有妇女生产工作委员会、妇女教育文化工作委员会、保育工作委员会和机关学校妇女工作委员会。
这次代表大会还选举了出席全国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代表14人,她们是:海涛、杨芝芳、白茜、郝明珠、帅光、刘金英、李贞、赵烽、张子芳、路志亮、高敏珍、林枫、李静、刘芳,候补代表曾明霞一人。同时选出了出席西北妇女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25人,候补代表3人。
大会还通过了致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及西北解放军全体将士的电文,致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委会及致西北野战军妇女同志、西北蒋管区妇女的慰问电、致平津前线将士贺电等。
第二届妇女代表大会结束后,陕甘宁边区民主妇联确定专人负责,即着手筹建西北民主妇女联合会。1950年3月17日,由陕甘宁边区妇联发起,在古城西安召开了西北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筹备代表会,选举张子芳、柔曼娜、策仁娜木等45位筹备委员,负责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1950年11月18日,西北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西安隆重开幕。出席这次代表大会的有陕、甘、宁、青、新5省10个民族的300多名代表,她们代表着1370多万妇女的意志。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习仲勋、张治中、马文瑞为大会题了字。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习仲勋、文教委员会主任杨明轩、最高人民法院西北分院院长马锡五、中华全国民主妇联委员李贞等也出席了大会。
柔曼娜为大会致了开幕词,张子芳作了题为《关于西北妇女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报告。大会向毛泽东主席暨中央人民政府各委员,向朱德总司令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向第一野战军,向西北军政委员会,向中华全国民主妇联等发了致敬电,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书,向朝鲜姊妹致慰问书。
大会选举产生了西北民主妇女联合会执委会67名委员,主任张子芳,副主任路志亮、柔曼娜、策仁娜木、马竹轩、曹冠群、拉西达。
至此,陕甘宁边区妇女联合会光荣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此之前,宁夏、陕西、甘肃三省也分别于1950年9月13日、10月5日、10月20日召开了首届妇女代表大会,成立了各省民主妇女联合会。宁夏省妇联主任白烈飞,副主任海涛;陕西省妇联会主任曹冠群,副主任王芸竹;甘肃省妇联主任刘杰,副主任陈桂云、马竹轩。
陕甘宁边区妇女联合会从1938年3月成立,至1950年11月结束的11年间,在党中央、边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广泛团结、带领各阶层妇女在支援民族解放战争、保卫和建设边区,保护妇女儿童利益,提高妇女政治、文化素质,协助党培养妇女干部以及深入实际、深入家庭调查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全国妇女运动的榜样。在中华妇女革命运动史上,永远留下了光荣的一页。
陕甘宁边区概述/中共盐池县党史办公室编.—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