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第一野战军
第一野战军纵横陕甘宁青新—(一)
钟仁
(一)榆横战役
(1946年10月13日至21日)
1946年9月初,西北人民解放军迎接中原突围的359旅进入边区后,国民党胡宗南集团大部兵力在豫西、陕南地区。其封锁、包围与准备进攻陕甘宁解放区的军队抽去堵截、追击359旅后,损失也很大,疲惫不堪,急需整补,因此向陕甘宁进攻的力量不足。加之黄龙、麟游、秦川地区人民游击战争活跃,群众抗丁、抗粮运动层出不穷。国民党不得不抽调其守备陇南的17师、骑兵第7旅开抵陇东、麟游山区,镇压群众运动及游击战争。胡宗南集团之主力则进行整补与调整。同时,国民党为了策应胡宗南集团南线守备,严令榆林邓宝珊集团,在陕甘宁北线进行牵制性袭扰。
我人民解放军,除359旅东渡黄河休整外,集中兵力,乘南线敌在休整之时,主动发起榆横战役,集中力量打击袭扰之敌,并策应敌陕北保安团队进行反内战起义,解放无定河以南地区,减轻我军北顾之虑。,
战役布署:除以绥德分区之地方武装一部,消灭深入我边区腹地石湾、麒麟地区反动武装外,以新编第4旅、教导旅1个团,警备第3旅第8团一部、新编第11旅2团一部和绥德分区、西乌审、三边分区地方部队,分三路向吴庄、镇川、武家坡、横山、响水堡等敌据点进攻。
各部队在战前进行了充分的动员和准备工作,明确了策应国民党军起义,保卫陕甘宁解放区的重大意义。战前对敌情有详细的了解,拟定了战斗立功计划和战斗保证计划。新编第4旅等部利用行军间隙,学习了南线出击总结的战斗经验。
10月13日发起攻击,国民党陕北保安指挥部及保安第9团两个大队、22军3个连及新编第11旅一部共2100余人,于波罗、哈兔湾、海兔庙等地,宣布起义。同日,我军相继攻占薛家寨及镇川城西北角、吴家园子、麒麟沟、石湾等地,并扫除武家坡、横山敌外围据点。14日全部占领镇川、武家坡、鱼河堡,我军遂一面配合起义部队包围响水堡,一面向吴庄、兴隆寺、旧寨、安崖地等地进攻。15日攻克万佛洞、乌龙山。16日横山敌新编第11旅1团团部及1个营300余人被迫投降。我军于20日集中兵力,攻击无定河以南唯一残留敌据点——响水堡。此时,榆林邓宝珊急令22军副军长胡奎僧率两个营增援,20日进至白家岭地区,我除留一小部兵力继续围困响水堡外,迅速集中主要兵力包围该敌,经过4小时激烈战斗,除胡奎僧率数人脱逃外,其余全部就歼。21日我军攻克响水堡。至此,无定河南岸地区全部解放,战役胜利结束。
榆横战役,国民党榆林邓宝珊部起义2100余人,被俘与被迫投降1000余人。连同战役前敌起义投诚及我军地方武装在边沿地区积极战斗的结果,使北线敌军损失45个连7000余人,粉碎了蒋介石以邓宝珊袭扰陕甘宁解放区,企图吸引我主力于北线的阴谋。为我军集中主力于南线对付胡宗南集团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役的胜利,是由于我军正确执行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争取进步力量,打击反动势力,从而削弱了敌人,壮大了自己,解放了12万人口,5000平方公里的地区。
第一野战军/钟仁编著.—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