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四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抗战中的陕甘宁边区文化运动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二十九年一月六日在边区文协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一、边区文化在全国的地位
  从民国二十六年五月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成立,到现在是两年半以上的时间了。边区政府成立不久,就爆发了伟大的民族抗战,边区的政治和边区的文化,就是在坚持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各方面进步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两年半以来,国际和国内情形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文化运动上也表现着重大的意义。在国际上,英、法、德等帝国主义国家,都已处在战争的状态中,以前曾经号称“民主”的国家,现在已揭露了假面具,露骨的进行挑拨战争,实行反动政治,毁灭人类进步文化。只有社会主义的苏联,高举着真正保卫和平、保卫文化的旗帜,团结了全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侵略的国家和民族,不断地打击了帝国主义者制造战争的阴谋行为。
  在我们国内,民族的团结抗战,已经使敌人的进攻受到大大的挫折,抗战已走上了相持阶段,最后胜利的远景已经显现出来了。抗战之所以能有今天,不仅仅是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努力战斗的结果,全国进步文化界的斗争,也在这中间尽了不少的力量。而文化运动本身就在斗争中获得了许多的进步和发展。正如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中国共产党人是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模范一样,在抗战的文化运动上,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也起了进步的推动作用。这正充分地表现了中国政治运动和文化运动的新民主主义的特征,这正表示中国的革命运动中所要求的民主主义,决不是资产阶级的政治上的专政和资产阶级的文化上的领导,而是以广大民众的利益做基础的,以无产阶级为核心(因为无产阶级是最彻底的民主主义力量)的各阶级联合的新民主主义政治,是适合于广大民众的斗争需要的,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作指针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的地区,抗战以来,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之下,边区已成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最彻底的实施了三民主义的纲领,建立了全国最进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边区的文化运动,在这进步的政治基础上,飞快的发展起来。边区是全国的一部分,而且是模范的一部分,边区的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无疑地对于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全国的政治和文化的动向,对于边区也会起一定的作用。我们不能离开全国来看边区。因此,在我们讨论边区的文化运动的现在,首先要估量一下,它在全国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发展中,达到了什么水准,它对于全国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一)边区的革命运动与边区的文化
  但我们必须先从历史上来研究:边区的文化,不是突然达到今天的水准,而是随着边区以前的革命历史发展过来的。在革命前的边区地方曾经是军阀统治的落后地区,工农民主革命在一部分地区打破了军阀统治,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政权,现在边区的抗日民主政权,就是在工农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的。边区的文化,就跟着这革命的发展过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走上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
  在民国十六年以前,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前,边区是完全在军阀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一个地区,广大的民众受着重重的政治的、经济的剥削,过着牛马的生活,在这样的民众中间,是几乎说不上什么文化生活的,愚昧、迷信、堕落(鸦片、赌博)、不卫生(病疾、死亡)等等文化上的落后现象,是这种政治经济赐予民众的一切!这一切现象,一直到今天还可以看见它的残遗。这里我们只要举一个例子来说,例如人民的教育程度,在□□□□的地方(如华池)是四五百人中还难找一个识字的,受过中学教育的人,在一整县里只能找到两人(如环县),这就可以看见那文化的落后是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倘若说在那时有所谓文化的话,那末主要的只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统治者的文化,是地主豪绅的少数上层分子所专有并且服从于他们的剥削利益的文化,是给帝国主义者作侵略工具的文化。这都是与新文化敌对,在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以摧毁的障碍。
  这并不是说,在那样的时期,丝毫没有新文化运动发生,军阀统治的内部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残酷的剥削,使广大民众不能不起来为求得政治、经济的自由解放而斗争,这些矛盾和斗争的要求,不能不首先反映在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头脑里,使他们起来推动文化上的启蒙运动,使他们为着求得这些矛盾和斗争的更深刻的认识而进行了各种理论科学的研究活动、新文艺的创作和研究的活动。特别是在“五四”以后,中国的无产阶级已开始了自己独立的政治活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开来,这又不能不影响到当时边区地方的文化界,使这儿的文化运动开始有了新民主主义的性质,使这儿的文化中心机关里(如榆林中学、绥德四师等学校)有了新社会科学的研究活动,这些文化活动不久就引导到实际斗争里去,许多青年知识分子走进了农村,发动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封建剥削的斗争。这一切文化活动和实际斗争,准备了后来革命运动的基础。
  但这些文化活动,在军阀统治下面,它的发展是受着很大的限制,特别是不能在民众中深入。新的文化运动主要的还只是在少数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中间的运动。要使新文化运动成为深入民众的大众文化运动,会需要革命运动本身也有进一步的发展。而民国十六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民主革命,就能够把边区文化运动推到这一个阶段。工农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在一部分地区推翻了军阀统治,建立了苏维埃的工农民主政权,民国二十年,先后成立了陕甘边和陕北等两个苏维埃政府。这是边区第一次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在这样的政权之下,才有可能施行并且实际上也施行了广泛的大众文化教育工作。苏维埃政权在军队和工农民众中间首先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上的宣传教育,提高了他们的民族民主的意识,并且开始实施了普及教育,使工农民众有机会得到享受教育的权利。民众文化的提高,是工农民主革命在文化运动上的成果。
  当时的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一个极大的困难条件,那就是内战的影响和革命根据地的流动性,这使文化运动不容易发展,使民众文化的提高困难而缓慢。因此文化运动的深入性虽然进了一步,但一般的说,仍然是很落后的。
  事实上,边区的文化运动,是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以后,特别是在抗战以后,才飞快的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看见,边区的政治已成了模范的抗日民主政治,我们又看见,边区在文化上也成为先进的地区了。现在边区的文化,不仅它本身各方面的大大提高足以为全区模范,就是对全国来说,边区的文化发展的成绩,不论在军事、政治上或文化本身上都表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边区本身文化的提高的表现是:第一,广大工农士兵的文化程度提高了,文盲的扫除和民众对于抗战建国的认识增高了;第二,党、政、军的干部的理论研究特别是马列主义理论研究不断的加深了;第三,文化艺术各部门不断的进步,全国许多文化人和专门家来到了边区,使许多部门的文化工作很快赶上了全国的水准;第四,堕落、腐化、失业的现象消灭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普遍发扬,表现了高度的优秀民族精神和民族道德。这一切,都是边区本身文化提高的表现,它对于全国,就发生了这样的一些影响和推动作用:甲,在抗战的政治、军事的理论指导及文化运动的方向指示上,边区成了全国仰望的核心。乙,边区本身在抗战以来,曾训练了大批的工作干部,分配到全国工作,对全国的抗战建国斗争给予了人力上的实际推动。
  这就是在边区革命发展的基础上所表现的边区文化发展的略史。
  (二)边区为什么能在文化上成为先进的地区
  我们已经看见:边区的文化运动,是在抗战以来才飞快的发展起来,并且走上了全国先进的地位。这就是说,边区的文化发展,是与边区的政治的进步有分不开的关系。边区之所以能在文化上走上全国的先进地位,是由于边区在政治上首先已有了足为全国模范的设施。边区的抗日民主政权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为什么能够这样呢?
  第一,因为边区的政权是在中共中央直接指导之下的模范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它实行了彻底的三民主义的纲领,它坚持抗战,打退了日寇五次向河防的直接进攻;它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粉碎了汉奸顽固分子多次的分裂破坏的阴谋;它实行了最进步的民主政治,使民众的伟大力量能够充分发扬起来,这就巩固了边区,造成文化迅速发展所需要的比较安定和平的环境。
  第二,因为边区的政权实行了正确的抗战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政策。在这政权下面,言论、出版、研究、信仰有完全的自由,对于文化人和青年知识分子,只要是站在抗战的立场上,都加以团结吸收,并尽力帮助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对于文化的各部门,只要是于抗战建国的工作有利,就尽量地促其自由向上发展。
  第三,因为边区施行的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政策纲领,是以马列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原理。马列主义的研究,在边区得到自由的大大的开展,这一种开展,使边区政权当局有可能把握到正确的社会科学的方法原则来看一切政治和文化的问题,有可能对于抗战建国斗争的发展规律和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获得正确的认识,有可能正确而彻底的决定并实施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政策,有可能在政治和文化的理论指导上成为全国的推动核心。
  第四,因为边区的政权在政治上继承了过去革命阶段中的优良传统,在文化上发扬了工农民主革命时期的大众文化工作作风。党、政、军各方面的领导上都把文化工作看做和政治工作不可分的部分,并且努力用一切方式使文化工作深入工农士兵的广大群众中,很快地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准。
  这就是边区的政权所以能迅速促进边区文化运动发展的原因,就是边区的文化在全国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中走上了先进地位的原因。
  (三)抗战相持阶段上边区文化运动在全国的地位和工作方针
  我们再要更具体地说明一下,边区文化运动在全国文化运动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边区文化运动的地位,在抗战相持阶段到来的现在和相持阶段到来以前是有许多地方不相同的。在相持阶段到来以前,全国的政治和文化运动,在大多数地方大体上是向前进步的。言论、出版的比较自由的发展,文化界的各种抗战工作团体的风起云涌,全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的提高,对于理论认识和抗战规律认识的要求的普遍加紧,……这就是全国文化向上发展的各方面的表现。在这时期,边区的文化是以最快的速度向前进步,建立了政治的、军事的以及文化艺术方面的抗战干部训练机关(陕公、抗大、鲁艺等),吸收和团结了全国进来的成百的文化人和成万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展了更普遍深入的工农士兵的普及教育,出版了许多社会科学理论的和抗战理论的书籍。组织了许多文化工作团和服务团,边区的文化运动的这种飞速的发展,在全国一般的进步的文化中,也表现了它的先进作用。
  汉奸顽固分子在政治文化上的阴谋破坏活动,在这一时期虽然已经开始了,然而它的严重程度,还没有形成影响全国的投降、分裂和倒退的危机。边区与全国的联系比较容易,前者对于后者的进步影响也比较容易扩大。边区在文化发展上所遭遇的困难,在这时候,主要的是物质条件的缺乏,以及边区本身文化水准较低,限制了文化的发展,赶不上更快的政治、军事的发展的需要——这就是相持阶段到来以前边区文化运动的地位。
  在抗战的相持阶段到来以后,边区的文化运动就进入了另外的一种环境。就边区本身来说,文化是仍然更进一步地向前发展了,然而就全国来说,却出现了倒退的逆流。复古的、反民主的、假三民主义的、破坏团结的,甚至于主张和平妥协的言论在文化市场上大大流行起来,而进步的思想、言论、出版却到处受到压制。文化上的这种倒退现象,是与敌人的政治进攻阴谋相呼应的。在相持阶段上,敌人既已失去了军事上的大规模进攻的能力,于是就企图利用中国内部上层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动摇分子和顽固分子,展开投降妥协的阴谋活动,首先是打击抗战的、进步的势力,分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就有了政治上的倒退分裂的危机。倒退阴谋是妥协投降的政治上的准备,文化上的倒退现象则是妥协投降的思想上的准备。边区的文化运动,在这样的时期,就遭遇到一些新的政治上的困难:日寇汉奸顽固分子对边区加紧包围破坏,同时就对边区文化运动也加以破坏和阻碍。封锁邮件,绑架青年学生,利用封建残余在边区内恢复封建迷信组织,钻入学校机关实行破坏阴谋,直接的轰炸(在文化上也受到一些损失)等等,就是在全国的倒退危机中边区所遭遇到的文化运动上的阻难,边区文化运动仍能加以克服,并向前不断地发展,边区的文化运动在全国保持了它的先进地位,以后也仍然要保持着它的先进地位。
  由于国内有着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倒退危机,所以在这相持阶段上,边区文化运动对于全国的意义就更重要了。它不能仅仅是消极地表现它的先进地位,而且要为着克服国内的倒退危机进行积极的斗争,为着这样的目的,边区的文化界应该怎样去工作呢?
  第一,应该更向前地继续努力提高边区文化,使边区的文化能够更有力地发挥它推动全国抗战、团结、进步的作用。
  第二,应该与全国进步文化界联合起来,坚持抗战的、进步的文化运动,反对文化上的倒退现象及一切妥协投降的思想准备活动,反对对进步的文化运动的压迫。
  第三,应该与全国进步文化界及进步人士联合,为要求政治上的民主,要求宪政的实施,要求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反对对边区的包围破坏。
  第四,应该与全国进步的文化界联合,共同为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而斗争。
  这就是相持阶段上边区文化运动对全国的工作方针。
  二、抗战以来边区文化运动的成绩和缺点
  抗战以来的边区文化运动,一般地是走到了全国先进的地位了,然而具体地研究起来,边区的文化运动是一方面有它的成绩,而另一方面有它的缺点的。边区的文化的发展,有着它的优良条件,也有它的困难条件,就优良条件来说,首先就是这进步的民主的政治基础,这是边区文化所以能发展的根据,是一切成绩所以能产生的主要基础,其次是全国进步文化界及进步人士的直接间接的援助,没有这些援助(例如全国文化人自己到边区来工作),边区文化也不容易有这样迅速的发展的。边区文化运动的今天的成绩,就是由这些优良条件促成的。就困难条件来说,第一是物质困难,不足以供应文化发展的需要;其次是边区文化本身原来的落后,使得它不容易迅速提高;第三就是敌人、汉奸、顽固分子的政治上的包围破坏,这也是文化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障碍。这一切困难条件,就是使得边区文化有着种种缺点的原因。
  边区文化运动的成绩和缺点是哪一些呢?对于这问题,我们要分做:一、教育方面;二、文化艺术的各部门;三、言论出版状况;四、文化干部的团结和培养等几部分来具体地说明,最后再对文化协会本身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教育方面
  边区的教育,从质的方面来说,是抗战建国教育,是服从抗战建国目的教育。从量的方面来说,是深入群众的普及教育。
  从抗战建国教育这一方面来说,最重要的表现,是边区已建立了各方面的训练抗战建国工作干部的学校,这里有抗大、女大、鲁艺、陕公、自然科学研究院、马列学院、卫生学校、青年干部训练班等等,足以供应军事、政治、艺术、文化、科学工程、医务卫生、社会科学理论、青年妇女工作等各方面的工作干部,这些学校的教育方针,是完全与实际联系的,学制、学期、教材等等,都完全依据着抗战建国的实际工作来规定,并且能常常依据经验和需要灵活改变,与实际完全隔离的读经主义的教育,在目前国内还有些地方存在着,但在边区的教育领域中,是彻底被扫除了的。
  抗战以来,这些学校已训练出了大批的抗战工作干部,分配到全国各地工作。举几个重要的学校来说,毕业的人数,大约有这样的数目:抗大一万二千多人;陕公六千多人;青训班一万多人;鲁艺二百多人。这些数目中除互相转学的不算外,大约有二万五千多人。这些毕业的干部,都是分配到全国各地,特别是到前线的地方做抗战工作,或在农村中做民众工作。例如青训班和鲁艺的毕业学员的工作地区,是依以下的百分比分配的:
  学校 边区 华北 大后方 留校 其他
  青训班 34 22 14 30
  鲁艺 18 50 1 10 21
  这就是说,到华北战区及边区农村中工作的占大多数,留校及在大后方的占最少数。
  从普及教育的方面来说,边区是实施得最彻底的,它的彻底,就在于有这样的特点:第一,从幼稚园一直到大学专门学院,一律不收学费、教育费,大学专门学院是连衣、食、住也供给的,所以,边区的人民或来边区的人,除汉奸以外,任何人都可以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第二,除学校教育外,还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求教育的普及,如为要适合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则施行各种社会教育(冬学、识字组、剧团等),党、政、军工作人员中间则有文化教育和政治教育,还有特殊的适应干部自己学习的干部教育,这各种各样的方式的应用,使得就是在生产中工作中的人,也可以受到教育。
  我们再看普及教育的具体的成绩:
  1.小学教育的发展,在抗战以来,成绩如下表:
  年份 小学校数 学生数
  1937 120 2000
  1938 773 16725
  1939 882 20401
  这就是说,两年中间,小学生增加了十倍的数目。为着培养国民教育的师资,曾设立了边区中学及鲁迅师范,先后毕业了六百多人。
  2.社会教育的成绩,根据边区参议会的报告,是这样的:
  识字组 夜校 半日校 冬学
  5834组 208校 61校 600校
  39983人 1917人 919人 10000人
  这就是,文化落后的农民,有五万人以上,不脱离生产而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农村妇女在文化上尤其落后,两年多来,庆环、关中、三边、神府等四个分区里,办了五个特别为训练农村妇女干部的妇女训练班,受训的有238人,组织在识字组里的农村妇女有九千人左右的数目。
  就剧团来说,经常在农村中走动的,有专演秦腔剧(旧形式新内容)的民众剧团,有烽火剧团,抗战剧团等,地方剧团有三边的七七剧团和庆环的农村剧校等,戏剧是农村中最重要的宣传教育工具,特别是利用地方戏剧的形式,在民众中有极大的政治动员作用。
  3.军队中文化的提高。边区的部队,因为是处在较稳定的环境中,有集中教育的条件,所以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的提高是很快的。保安部队里,已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数能识二百以上的字,而他们原来都是农民,百分之九十九都曾是文盲。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已经没有了文盲,而能看《战时读本》(要识一千以上的字)的人,已到百分之十,排连以上的干部都能大概看《新中华报》,并且能做文字报告。营级以上的干部则已能看《联共党史》一类的书了。
  4.工厂文化教育方面。因为许多工厂都是新建不久,文化教育的成绩还说不上,只有印刷厂成立时期较长,这里文盲大体上是没有的,有个别的人还能写优秀的文艺作品,曾在《文艺突击》上登载过好几篇。
  以上就是边区的教育方面的成绩,至于缺点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内部物质条件困难,因此教育设备简陋,教材的供给不易;其次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还没有能够消灭边区民众文化较为落后的状态,根据以上的数字,能受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人,只七万多,约占边区人口百分之十弱,而全国的识字者对文盲的百分比,则是百分之二十;第三,教育补助材料不够,通俗读物缺少,这是必须快快补救的缺点,否则民众教育就不容易很快地提高;第四,国民教育中工农的师资缺少,因此教育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合民众需要,这是由于边区过去文化落后的结果,要在将来更进一步提高的过程中加以改正的。
  (二)文化艺术各部门的发展
  这里所说的文化艺术各部门,包括以下三方面:1.艺术方面,2,理论研究,3,科学医务。
  就艺术方面来说,边区的成绩的表现,首先是在于做到了大量的创作,根据边区美术救亡协会的不算完全的总计,在美术方面,抗战以来各种宣传画、漫画、木刻、壁画等等的创作,数量在三千五百件以上;音乐方面的创作,从小调歌曲一直到大合唱,共计三百个以上;戏剧的作品,由活报杂耍到两三幕的大戏,共一百种以上;文学作品如象诗歌小说报告之类,数量特别多,目前一时无从估计。大量的创作,是要求质的进步所必经的步骤,这正表示边区的艺术界是用了极大的力量,在努力探求中华民族新艺术的内容和形式。
  在质的方面,边区的艺术界所表现的成绩有这样的几点:第一是大胆尝试了各种形式的利用,不论新形式,旧形式,中国的,外国的,地方的,民间的最简单的和最复杂的艺术形式,但凡有可以利用之处,几乎没有不尝试到的。第二,一切创作都是以新的抗战的现实为内容,或至少是暴露现实矛盾的东西。我们所要求的是抗战的、新民主主义的艺术,艺术至上主义的无病呻吟以及迎合落后意识的低级趣味的东西,都是边区的新艺术中所绝对不要的。第三,利用旧形式,都或多或少加以相当的改造,使它适合于新内容,或是在旧形式旧内容中(如历史剧),用新的观点把内容适当改造,以纠正旧艺术对于现实的歪曲。倘若不经过这样的改造工作,一定是失败的,这是边区抗战以来的艺术工作经验所证明了的事实。第四,就边区本身来说,边区的艺术工作,在两年多来已提高了边区的特别是延安的干部和群众的鉴赏的水准,两年前的比较简陋的作品,已不能满足干部的要求。例如音乐方面,延安的观众,已能够接受复杂的大合唱,而且也只有这样的东西才能给他们最大的满足。至于群众方面,看过了民众剧团的新内容的秦腔,对于旧形式旧内容的东西就感到厌弃,动摇了旧戏班子在他们心目中出地位,这也是群众水准提高的最好的例子。第五,对边区以外来说,边区的艺术工作中虽还没有产生出超过全国水准很多的作品,但已产生了不少的优秀的、足以为全国模范的抗战艺术作品。
  边区的艺术工作的成绩就是这样的,它当然还有许多缺点,许多不够的地方。最重要的是:第一,一直到现在所产生的作品里能够最具体最灵活地反映现实的还不多,公式主义或近于公式主义的毛病还常常存在,例如戏剧上四五个脸谱(一个日本人、一个汉奸、一个老百姓、一个抗日军官等)搭挡的公式,还多少有着支配的作用,能深刻描写真实的日常斗争出作品还少,能创造真正现实的新典型的作品还少,能配合每一具体政治任务供应前方需要的东西更少。其原因是由于第二,我们的艺术工作者和现实的斗争生活还接触得不够,当然我们也派遣多次的艺术工作团体,然而大都还没有能够亲身深入体验民族战斗的实际生活。第三,对于旧形式的利用,我们的艺术工作者还很不熟练,不能灵活地控制旧形式的一切规律。这原因是由我们的艺术工作者对于旧形式大都不是很内行的专家,我们还没有能够吸收旧艺术的专门技术人材来共同合作。这一点,是需要今后加紧努力的。第四,一般地说,我们的艺术活动的水准,还不能说已超过全国,虽然在发展的迅速上来说,两年多来的成绩已足够为全国模范的了,特别是由于物质条件的困难,在技术上我们还不能比上全国最高的水准。最后而最重要的缺点,是我们还没有能够把艺术理论有系统地建立起来,我们现在还仅仅是有一些片断的意见,这些意见虽然对于全国也有了相当的影响,然而离成熟的标准还远。
  以上就是我们的艺术运动上的主要成绩和缺点。
  再就理论研究方面来说,我们的成绩首先表现在马列主义的科学理论研究的扩大和深入,经过了不断的学习上的动员,提高了边区干部研究马列主义的热忱,他们大家都知道,要能够正确地处理中国抗战建国斗争中的实际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作方法指针,大家都努力学习把握这一个科学的武器,并努力把它应用到实际工作上,这就自然不能不提高了理论研究的水准,而这些理论的实际应用的成果,已使边区在抗战建国的理论上居于全国最高的地位了。其次,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国学术遗产的研究,现在也正在开始,而且也有了一些成绩,如中国古代哲学,古代社会,都有了相当的研究,而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成绩还更大些。
  对于历史和旧的学术的研究,边区所感到的最大困难是研究材料的缺少,而且这方面的研究才是开始,所以虽有一些成绩,而成绩并不大。这是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个缺点。
  科学医务的进步如何,是物质文化发展的直接的测度器,从这一方面的进步,可以看出社会从落后的乡村地位走向近代社会的进程。就这一方面来看,抗战以来在边区也有了很快的发展。在科学工业方面,边区政府已建立了十几个工厂,这些工厂每月可以出布六百匹以上,毛呢一百匹以上,纸六万张以上,肥皂六十万条,毛巾二百打,制皮革六百至一千张,这些工业产品在过去的边区是完全没有的。在医务卫生方面,边区已建立了组织上和设备上相当完善的医院,能施行近代医学上的一般的手术。最重要的是努力克服了许多医药上的困难,用边区土产的原料,制成了种种中西药品,使一般比较普通的药品都有了自给的可能,特别对于中药的利用和改造,边区的医药界是加以最大的注意的。
  边区的科学工作,都是为抗战建国服务,不像其他地方那样带有私人营业性质,因此这里的科学家能专门埋头在工作中,一心以学理上和技术上的进步为念,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特点。自然它也有缺点的,那就是物质条件困难,技术装备不够,高级技术人材缺少,医药用品原料缺乏,工作不易开展,使进步不能不受到阻碍。边区的科学医务,一般说还只是在发展的开始,两年多的进步虽然很快,然而当前的水准,比较全国许多地方所达到的发展程度,却还差得很远。这是需要全国热心进步的科学医务方面的专家们,更多地起来加以援助的。
  (三)言论、出版
  文化的发展程度,在出版方面可以表现出来,试先从数量方面来看,边区在文化上的食量如何?边区有两个印刷厂,每月排印的字数一个是六十万以上,一个是八十万以上,这就是说,边区每月出版字数的总计是一百四十万以上。全国一个最大书店,每月所能出版的字数,最多也不能超过六十万,这一个比较,很可以说明边区出版界在全国文化上的意义。边区每种出版物一般的印刷份数,起码是二千份,多的一般到一万二千份,这些份数,是极度地供不应求。
  更重要的是在于质的方面,全国其他地方出版物也不少,然而宣传和平妥协,鼓励分裂阴谋,策动倒退运动的书籍杂志,却占着一个很大的位置,有的地方甚至于几乎完全看不见进步的书籍。边区的出版活动却相反,只有以进步的社会科学理论及抗战建国的指导理论为内容的书籍杂志,才能够允许出版,违反抗战建国的言论的出版物,在这里是没有地盘的。
  在报纸杂志方面,边区出版了关于政治(《解放》)、军事(《军政杂志》)、文化(《中国文化》《文艺突击》)、妇女(《中国妇女》)、青年(《中国青年》)、工人(《中国工人》)、科学卫生(《国防卫生》)等各部门的专门刊物,以及许多油印石印的刊物书报(加《前线书报》等),有《今日新闻》和三日刊的《新中华报》,而它的内容,是不仅只有边区的地方性质,而且也有报道全国的性质。
  进步的言论、出版的自由,在边区是有充分保障的,它不但不会受到政治上的压制,如全国其他许多地方一样,而且还受到政治上的直接帮助。只要是在抗日立场上的刊物壁报之类,在边区都能够自由出版。边区出版上存在着的困难和缺点,主要的是在于纸张困难,不能不限制印刷份数,因此供不应求。又因此,文艺方面的出版物没有力量印刷,文艺方面的出版物,直到现在,除文协曾经出过几期《文艺突击》及准备中的《中国文化》外,还只有手工印刷的木刻集油印刊物之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应该急谋设法补救的重要缺点。
  (四)文化干部的团结、动员和培养
  边区的文化干部是从各方面的来源上走来的,除了边区和八路军共产党过去原有的文化工作干部之外,还有全国各地来的文化人,各科专家及大批青年知识分子。靠着边区内外的这些文化工作者的团结一致,才能够把边区文化很快地提高到今天的水准。特别是各地来的文化人,他们的技术水准是比较高的,他们抛弃了外面的较优良的生活条件,来到边区与旧的干部一起艰苦工作,这是只有在边区这样实施了正确彻底的三民主义纲领的政治条件之下,在正确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政策之下,才能够做得到的。
  对于外来的文化人及各门专家,边区是非常尊重他们,尽力帮助他们工作,发展他们的所长,对于青年知识分子,边区一律给与学习的机会,并帮助他们找到工作,一般地边区已做到了这样的成绩:即能够使一切来到边区的文化人和知识分子不致于感到生活工作没有出路,使他们达到不失业,不苦闷,不彷徨。
  为要团结和培养专门做文化工作的干部,边区已建立了这样的一些基础:鲁迅艺术学院,自然科学院,边区师范,卫生学校,各剧团,文化协会等等。这些机关吸收和训练了许多的文化工作者,动员他们到各方面去工作。有不少的文化工作者,已动员到前方部队里,农村里,工厂里。这里实行了文章大众化的口号,如文协的抗战文艺工作团、鲁艺的前方实习团、部队中的文艺小组等等的组织。这里实行了文章下乡的口号,如秋收春耕的下乡实习,各剧团在各县各村里的工作。这里还实行了文章进工厂的口号,如文协直接领导的工厂文艺小组的组织。
  这些就是文化工作干部的团结和动员的成绩。至于说到缺点,主要的是这一些:第一,因为物质条件困难,对外来文化人的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帮助不能够达到很充分的地步;第二,文化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工作与工农士兵群众还不能够很好的打成一片,文化人在群众中的深入工作还不很充分;第三,地方工农出身的文化工作干部不够——这是使许多工作不能深入民众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边区文化协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总结
  边区文化协会是边区文化运动的总的领导机关,它负有团结全边区文化界,努力提高边区文化,并与全国文化界联合,共同为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在文化战线上进行抗战建国的斗争的责任。文协的成立是在“八一三”以后不久,即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的时候,到现在,也有三年多的历史了,在三四年中间,文协的工作,总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的几项:
  第一,为着统一文化各部门的工作,在文协下面组织了各种文化团体。音乐、戏剧、美术、文学、世界语、新文字、青年记者工作、哲学、自然科学、教育等文化各部门,都各自建立了共同的组织,或是作为该部门全国总团体的分会(如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或者与该部门总会取得一定的联系(如延安新哲学会与重庆中国学术研究会),都建立了相当的工作。
  第二,组织了文化人上前线的工作,文协的抗战文艺工作团,先后曾派出了五组,共二十人左右,团员有的已回来,大部分留在前方深入部队群众中工作。团员中间已根据所得材料,创作不少的文艺作品和通讯。
  第三,组织了部队、工厂、农村、学校中的文化工作,如文艺小组,是在各机关、学校、工厂、部队中都有它的细胞的,农村中的文化工作,最主要而最有力的表现是民众剧团的组织,民众剧团所运用的完全是边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秦腔,因此在农村中有极大的影响,对于政治上的民众动员,民众剧团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出版方面的工作,文协也做了不少,如中国文化丛书、《文艺突击》、《文艺战线》以及抗战文艺工作团团员们的单行小册子,这些出版物,对于全国文化界,都给予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文协的工作还有着以下的缺点:
  第一,深入边区各地的工作还不够,除了民众剧团外,在各地就几乎没有任何工作,例如各县分会,就还没有动手组织。
  第二,组织不健全,没有适当的组织工作干部,因此不能有系统地、经常地领导各部门的工作,没有经常有计划的工作指导。
  以上就是边区文化协会工作的简单概况。
  (六)简单的总结
  根据以上所说抗战以来边区文化运动的成绩和缺点,我们得到什么结论呢?
  第一,在物质的、文化的、政治的等种种困难条件之下,边区文化运动能够获得以上的成绩,这表示边区的文化是在极迅速的程度上发展着,在这样的意义上,边区在文化上可以说是全国的先进地区。
  第二,但也因为同样的困难条件,故边区文化上的提高,还赶不上政治的需要,在与政治作比例时,还不够先进。具体的表现有三点: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成绩还没有使边区民众文化脱离落后地位;乙,理论研究和艺术活动都还有很大提高的余地,科学医务还幼稚;丙,出版方面的质和量,都还不能充分满足全国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需要。
  第三,因此,边区的文化工作还需要大大的提高,全边区文化界应该更进一步地团结起来,互相帮助,互相交换工作经验,努力做到:甲,消灭边区某些文化上的落后状况,提高民众对于真正彻底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认识;乙,在科学的立场上,推动边区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的发展,为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及服务于抗战建国的任务而斗争。
  三、边区文化运动今后的任务
  根据边区文化运动的成绩和缺点,以及它对全国对本身应采取的工作方针,应该规定以下的几种具体任务,作为今后边区文化运动努力的目标。
  (一)进一步提高边区文化的各部门,使它更有效地、能为抗战建国的斗争任务而服务。
  这要分几方面来说:
  第一,提高马列主义的理论,中国历史,中国学术及当前现实问题的研究。为此必须:一、加强既有的学术团体的工作(如新哲学会等);二、经常有计划地、系统地组织研究会、座谈会、学术演讲会等;三、与全国学术界取得联系,交换研究成绩;四、设法大量地搜集和整理研究资料。
  第二,进一步提高艺术工作的质和量。为此必须:一、更大量地进行创作活动;二、更大胆地利用和尝试一切有用的形式,更具体地反映各方面的抗战建国斗争的现实内容,努力克服公式倾向;三、有计划地开竞赛会、公演会、展览会、讨论会等;四、努力建立艺术理论;五、设法帮助艺术作品的出版;六、艺术界的工作者中间要开展到农村、工场、部从中去工作的运动,努力与实际斗争生活相接触,但不反对创作时的单独工作。
  第三,提高科学工程医务卫生的工作。为此必须:一、努力进行对边区的物质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二、努力进行各种新的制造业的尝试;三、组织科学卫生的演讲会及工作研究的报告;四、医务卫生工作要向群众深入,为消灭民众中卫生上的落后状态而斗争。
  第四,进一步提高下层民众的文化水平。为此必须:一、更加扩大小学教育开展社会教育工作;二、扩大现有剧团,组织各县地方剧团;三、扩大文艺小组工作;四、编印通俗读物,改进和充实各种教材。
  (二)进一步努力与全国团结、加紧对外宣传
  为此必须:
  第一,继续编辑理论学术丛书,出版《中国文化》,作为推动文化运动的中心杂志。
  第二,继续派遣抗战文艺工作团到前线去工作,既有的留在前方的团员要与之建立密切的联系。
  第三,组织国际宣传委员会,用各种方式进行国际宣传工作。
  第四,加强边区各文化团体与全国各文化团体的联系。
  (三)团结及培养文化工作干部
  第一,更多地设法帮助文化人工作,务求尽量使他们能够发挥各自的专长。有少数在边区还感到苦闷的文化人,应该给与更多的帮助。
  第二,在生活上给与文化人更多的帮助,筹备文化人保健委员会,保障文化工作者的健康。
  第三,设立文化俱乐部,使文化工作者互相间,文化工作者与非文化工作者间,有经常团结的机会。
  第四,培养工农出身的文化工作干部。为此必须:一、扩大小学师资训练机关(如边区);二、设立工农艺术训练班,培养地方艺术的工作干部;三、动员民间艺术人材参加剧团;四、帮助民间旧剧团改造他们的工作。
  第五,号召边区外的文化工作者到边区来帮助发展边区文化工作。
  (四)健全边区文化协会的组织及工作
  第一,改造文协的组织使适合于今后的任务,为此必须:一、补充干部;二、建立各种委员会由专人有计划地推动各部门工作,改正因人设事的缺点。准备建立的各种委员会有以下几种:大众读物编辑委员会,国际宣传委员会,文化俱乐部,文化保健委员会,文学顾问委员会(已建立),剧团管理委员会等。
  第二,整顿各文化团体,各团体进行改选,使每一团体有专人经常负责,使工作有计划性,经常性。
  第三,建立文协在各县的分会,或与各县区乡的民众教育馆取得密切的工作联系。
  艾思奇
  (民国二十九年四月《中国文化》第一卷第二期)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四辑/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