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资料选编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改造二流子

雷志华 李忠全


  (十一)其他
  改造二流子
  (1943年2月14日《解放日报》社论)
  几年来我们不仅进行了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改造和建设,而且还进行了“人”的改造和建设。旧社会遗留给我们的渣滓——二流子,大部分都改换了原来的面貌,变成健康勤劳的农民,壮大了农业生产的阵容。模范的延安县,在这方面就更大。当1937年的时候,该县还有二流子1629名,到了1941年,就减少了72%。该县并出现了很多动人的例子:如蟠龙区某巫神,把三山刀打成了镢头,向群众宣布,再不骗人了,从此努力生产;丰富区也有一位“神官”,37年“改邪归正”,41年就有了一头牛,还雇了工人,拦了200只羊,被选为村长,去年又增加了一头牛,一个“调分子”工人,扩大生产,生活大大改善了。
  边区的土地问题已经得到了合理的解决,这就造成二流子参加生产的良好条件。但是,今天在农村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劳而食的二流子。他们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啥事不做,站在生产外边。他们不仅不事生产,而且还偷谷子,盗糜子,偷驴盗马,妨害别人生产。他们不仅不出粮不送草,还站在大路旁边说怪话:“咱不种地,就没有这些麻烦!”他们仗着一张油嘴,流氓手段和有时间,在农村中游来游去,烟酒嫖赌,说是弄非,包打官司,甚至造谣生事,勾结坏人,暗藏奸细,破坏农村治安,违反政府法令。这些二流子,如能使之改邪归正,不仅能够增加劳动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热忱,而且还能够使农村习俗改进,地方安定。我们今年农业生产中的任务之一,也正是要动员一些二流子到生产战线中去。只有在生产劳动的锻炼中,二流子才会得到根本的改造。在这方面,延安县的经验值得我们重视。
  有些同志,对二流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认为对他们采取说服教育是不抵事的,唯一无二的办法就是硬干蛮干,延安县的经验证明这是不恰当的。因为二流子除了个别的坏蛋以外,毕竟不是铁石心肠,他们是由于一定的社会原因而养成好吃懒做的,我们既然解决了土地问题,只要能够耐心的规劝他们好好生产,多打粮食,过好光景,是会有效验的。规劝的办法,如把本村的实际例子告诉他,用由二流子改变过来的农民说服他,由近亲好友劝他,都容易收到好效果。同时,当然也不能无原则的迁就二流子。
  说服教育不一定对每个二流子都有效,因此,还必须实行一些强制的和半强制的办法。例如由政府规定他一定的生产任务,按时检查,并指定好人监督他,就是一种办法。去年蟠龙区政府27个二流子采用了写保条的办法,结果20个生产很好。今年,延安县利用了旧日民间流行的“吃各夥”办法(村民吃羊约定几件事,谁个违犯就赔羊钱),在各村普遍制定村民公约,约定不吃烟、不赌钱、不当二流子等项,谁违犯公约就处罚谁。这些办法,各地都应当提倡。
  在动员二流子参加生产时,农民的劳动热忱是会大大的提高;当农民劳动热忱非常高涨的时候,二流子也是难以躱懒的。去年蟠龙两个村庄发动劳动竞赛,二流子就尽被群众迫得上了地。对于那些顽固不改的,还可以发动儿童妇女斗争他,发动亲戚朋友斗争他,也可以加重他的劳役负担,然后再动员他。
  当这些办法对于极少数二流子还是行不通的时候,政府就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集中到区上,分配给他们一定的生产任务,解除他们好吃懒做等不良习惯,开的荒种的地,谁的归谁。
  在改造二流子的过程中,对于进步的要及时鼓励;进步大的更奖励赞扬,号召进步慢的向他看齐。对于他们的吃粮、农具、籽种等困难,政府要负责解决。
  (见《解放日报》民国三十二年二月十四日一版)
  

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资料选编/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