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赵占魁运动使陕甘宁边区公营工厂发生了什么变化(一九四四年二月七日)

崔田夫


  赵占魁运动在边区普遍开展起来后,为期仅仅一年,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与劳动热忱,增加了产量,节省了成本,而且部分改造了思想领导的作风,并显著的改变了职工们的劳动态度,使许多工人对于自己的工厂有了正确的认识,能够自觉的来爱护自己的工厂,开始有了工厂主人的责任感,对工作也安心了,对工具原料和一切革命财产亦知道应当爱惜了,对劳动纪律亦能自觉的遵守,对损坏工具浪费原料不再熟视无睹了。由于有了这样的变化,使公管工厂的生产更有了保证,巩固了公营工厂发展的基础。现将各方面显著的变化分述于下:
  第一、在生产上的变化:为提高了生产数量,改进了生产质量,减低了成本、节约了生产原料、并保证了完成工业供给。以生产数量的提高、原料的节约有极显著的成绩。例如难民工厂的生产数量就逐月的提高,五月份赵占魁运动开始,生产土毛布五五二疋;六月份生产六五〇疋、七月份生产九〇八疋、八月份则超出一、〇〇六疋,而生产的人数和工具较前减少了百分之十。个人方面的生产效率,在运动开展前,织机平均每日织二〇·三码,现在平均每日织二六·三码,提高了百分之三十。本机在以前每日平均织一一·七码,现在增到一六码,即提高百分之三十六。王公武每日曾创造织机生产四一·一码的最高纪录。边区纺织厂,开展运动虽较迟,但进步亦很快,八月份产布七五三疋,较六月份增加百分之七十四。边区被服厂,在运动前每机平均每日打一一·四套;提高一九·八套;运动后如八月份平均每日打一六·一五套,个人生产最高达三〇套。中央印刷厂各部门的生产率,在赵运后均有很大的提高,排字部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六,机器部提高百分之五十九。新华化学厂的肥皂生产,每月产量,如以去年一月份的产最为一百,则四月份为一四五,五月份为一四六,六月份为一五一,七月份为一八三,八月份为二二四,而参加生产的人数反而逐渐减少,八月份比五月份减少职工百分之二十五。光华印刷厂,四月份生产超过上月份的一半,五月份每人平均超过自己计划百分之二十五,六月份特别着重质量仍超过百分之五·八,七月份则超过百分之二十七。农具工厂在开展运动的第一个月,产量平均超过百分之三十一。此外,新中国木厂,过去做一张□椅平均需十六小时,现在平均需八小时二十分,最快七小时,而且质量还较前精致。延安朱家沟炭工,在五月份超过原产量五十余万斤(大秤)。
  在节约方面的成绩,如难民工厂的废纱每天由八斤减为二斤。染毛毯由十个人,用一二六·五条肥皂,在运动的第一个月,同样产量,减为七个人,用八十四条肥皂。边区被服厂,过去每码线缝十六套,现在缝二十一套。中央印刷厂,过去每印一千张要损坏八到十张,现减为一张半到三张,同时修补破纸来用,在四、五、六三个月,共节省了一万八千万张,值九万元;又由于生产率的提高,在保持原来产量下,抽出二十四人去做其他生产工作,这更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省。农具工厂在开展运动的第一个月,即节省了碎铁四百公斤,建筑工程费六万元,粮食一石。
  由于产量提高,原料节省,使成本费亦较前减低了;例如每疋土布,过去合成本二斗九升(小米),现减为二斗一升,肥皂每百条过去需成本费一石二斗四升七合,现为九斗八升。
  又由于生产量的不断增高,亦保证了工业供给。如难民、边纺所织出的土毛布,就能按照政府规定的任务及时完成,因而保证了去年政府机关人员冬衣的供给。
  第二、提高了职工的阶级觉悟,劳动态度亦有很大转变。从上面所述的生产成绩,就是职工劳动积极性的具体表现。自赵占魁运动开展后,职工对于自己的工厂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能自觉的来爱护自己的工厂。如农具工厂翻砂工人杜如海,过去在工作中爱说闲话、串门子,在运动教育下,他认清了自己为谁工作,政变了以前的作风,稍一有空,就自动参加打铁组工作,不让一分钟白白浪费。中央印刷厂的排字工人,由廿一人担任过去二十四人的工作,没有一个人把时间浪费在闲谈中,大小便的时间都挤到工作时间以外,打了的开水都忘了喝,大家一心想的是:“我的数量、我的质量”;难民工厂现在恐怕工人劳动过度,禁止工时以外做工,但木工组长王武宝在病假中仍到工房指导工作;新华化学厂刘其祥卸冷皂箱,打伤了脚,稍稍包扎后仍照常工作,一星期后,组长发现他的伤口已化脓,叫他休息,他说:“没关系,快好了”,仍然工作。对劳动纪律也能自觉的遵守,在各厂中无故早退迟到的现象已很少了。且有不少的人自动要求增加工时和义务工,工艺实习分厂六月份有五十四人共加工五百四十九小时,七月份有六十八人,共加工八百一十二小时;又李凤刚,傅书俊等提出增加工时三小时。
  不安心工作的现象,大部分克服了,二流子工人也开始转变,好吃懒做的懒汉被看做是耻辱。如工艺实习厂,在以前有些工人不安心、不愿学习技术,认为当工人没有地位,要求调换工作,现在大部转变了,如康有林工作不安心,怕困难,原料缺乏时不去利用零碎原料,现在他表示今后决定安心工作,公家需要我干什么就干什么,能自动想办法去利用零碎材料,解决原料缺乏的困难。光华印刷厂制造版工人,受坏分子影响,不安心工作,现在他已了解,工厂是自己的,在大家面前保证:“一直到死决不跳厂”。边区被服厂的一个著名二流子工人,现在反省出:“我自进工厂以来,挂了一百多次病号,可是只有一次才是真病。”他要求订个人生产计划,在墙报公布,请大家帮助他,督促他。又该厂一个女二流子,一个月锁扣眼不到十五件,在运动中经大家批评帮助下,开始转变,现在自己订出计划每天至少锁十五件。难民工厂的一个工人,每月最多织十疋布,有时只织四、五疋,在工作中经常借口修机子,停机休息,在运动中也逐渐改变,他的老婆又向他提出竞赛,在七月份织到二十疋,八月份织了二十二疋,中间还出过公差四天。
  过去工人中的经济主义是相当浓厚的,为了工资曾发生过不少纠纷,现在工友们知道了自己是为革命工作,不在计较工资了。难民工厂王屺厚,是整经组长,在五月底结算工资,他的工资应得一千二百余元,本组其他同志也得千元以上,比起别的组超出许多,他即召集本组工友商议:“我们在公营工厂作工是为了革命,不是为几个工钱,现在咱们工资突出,要影响别组工人,对革命不利……”,经一致同意自动要求工厂将整经工资标准提高到六疋半,于是将工资由一千二百元,减为七百余元。现在中央印刷厂、农具工厂的工友们,有的把自己的工资提出百分之十至四十,长期捐助工会作为文化教育经费,甚至还有不要工资的,如被服厂的张保金,他说:“为革命工作,只要有吃有穿就好了,多拿工资也没有用。”经厂方和工会的领导同志劝他,只要努力生产,多拿工资把生活搞好些是应该的,但他仍然经常捐出工资。
  在赵占魁运动中,工人的行会主义思想也逐渐被清除了,阶级友爱增进着,职工的团结加强了,过去有些职员与工人间是有一条鸿沟的,职员看不起工人,不接近工人,而工人则把职员看作“当官的”。在运动中,发扬了民主与自我批评精神,职工间的隔阂打破了。过去工人与学徒的关系总搞不好,学徒不尊重师傅,师傅又不放弃“留一手”的老习惯,现在不愿把技术教会学徒的人已很少了。许多熟练工人在计划上定出要教会几个徒弟,而学徒对师傅的态度也改变了,能虚心学习技术,尊重师傅。
  工友间互相帮助,友爱的精神,在各厂对赵占魁因工受伤的热切慰问上可以表现出来。各厂工友一听到赵占魁因工受伤,入中央医院治疗,莫不纷纷捐钱送食品,并派代表前往慰问。被服厂工友一听到老赵受伤的消息,立刻捐出一万一千余元。绥德各工厂亦来函电慰问,并捐助五千余元。在各厂中互相帮助的例子是很多的,如光华印刷工人范耀武送给学徒棉花费二百元,帮助范培才中药费五十元;又学徒李成银利用工假,帮助工友打了几十双草鞋。残废工人马德仁见工人薛兆林的孩子病了,送给白糖一斤。他们不仅仅在工人中间是这样,当听到关中、鄜县的难民被反动派蹂躏,许多工友就自动捐助,如难民工厂工友捐助工资十一石六斗,边币一万八千七百七十元,和一批毛衣棉衣等物。光华印刷厂工友也捐出一万三千余元捐助。
  第三、政治觉悟提高了,保卫边区的热情增涨了。能以自我牺牲的精神努力生产,准备战斗。去年七月间各厂工友们自发的展开了募捐劳军运动,据二十四个工厂不完全的统计,共献金一百二十万元,其中边区纺织厂即献金三十五万元,有二十八人捐出全月工资。化学厂职工捐出七月份的全部工资。各厂工友们在生产上表现的战斗热情尤为高涨,如中央印刷厂每个赵占魁运动者,都重新提高自己的生产计划,全厂职工提出生产力要比前年增高百分之五十,他们现在就不分昼夜,工作随时到来随时就做。被服厂工人即提出加紧生产,准备战斗,纷纷自动要求加义务正,全体职工一致通过每天除工作十小时外,增加义务工一小时,星期天只休息半天,边区纺织厂工人亦一致通过实行十一小时制,其中一小时作义务工劳军,两周休假制。交通工厂亦决定取消休假,每天加工一小时。利华纸厂工友提出工作十二小时,这些要求都由工友们一致决定实行了,他们都清楚了解,多生产一点东西,就多一分力量保卫边区。
  工友们除了积极努力生产外,各厂都成立自卫军,有些工厂的工友晚上站岗放哨保卫工厂,白天照常工作,化学厂女工组织看护队,学习看护知识,陶瓷厂工友成立输血组,到处充满了战斗精神。
  第四、工厂行政和党的工作,提高了一步。职工会的工作也有新的转变,生活改善了,呈现出一番新气象,过去工厂行政、工会与党的工作作风,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在赵占魁运动中,发扬了民主与自我批评精神,改变了脱离群众的错误观点。如难民工厂规定生产计划,必须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并由下而上的讨论,使群众能彻底了解生产计划,成为自己的计划;并能倾听群众的意见,发挥群众关心工厂的热情,提高其爱护自己工厂的责任。
  过去行政机构机关化,现在由于工作效能提高,逐渐企业化,比前精干了,对劳动力的组织也比以前合理化了。如中央印刷厂即抽调二十四人做其他工作,生产标准仍未降低,化学厂工人减了百分之二十五,不仅保持原有产量,而且还增高了百分之七十九,被服厂裁剪房人数减少三分之一,而产量增加了一倍。
  工厂领导一元化也逐渐建立起来,党和工会也转变到团结职工在厂长周围,为完成生产任务而奋斗,一些过去工厂党和工会不过问生产只管党务与工会生活的错误了解,而以保证生产为自己的中心任务了。
  职工会的工作,在赵占魁运动中也逐渐健全起来,能以保证生产与推动运动为自己的中心任务,和行政、党的关系也较前密切了,许多积极分子被选到工会领导机关,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制度。能经常检查工会会员的生产情况与劳动纪律,并领导讨论生产计划,帮助工人定生产计划,向行政、党反映工人的生产情况和意见。配合行政、党进行工人教育,出版墙报,组织时事政治报告,主持俱乐部,开展文化娱乐生活,并推动群众生产,改善职工生活。
  各工厂行政、党、职工会均能在丰衣足食口号下,努力生产,改善了生活,又实行了全面工资制,多做工,多拿工资,凡努力生产的工人,收入都比以前增加,如难民工厂工人,每月有能得到一石小米工资的。现在各厂的伙食均已改善,如中央印刷厂每天有一碗豆浆喝,三餐一汤一菜,每周两次馍,每月四斤半肉。每年单衣两套,棉衣一套,单鞋两双,去年又加发衬衣一套,凉鞋一双,毛巾三条,肥皂每月一块,每个人领到的工资简直没有什么用了,外面的工人正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对照起来,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所以许多工友们都说,在战争时期这样的生活,除了苏联,全世界也找不到。
  * 这是崔田夫《一年来赵占魁运动总结》的第二节,按一九四四年二月七日《解放日报》刊印。
  

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下/中央档案馆.—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