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
边区印刷厂工会是怎样长大的(1940.9.1)
李平 立民
印厂工会成立于1937年4月间,正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在当时还反映了以下三方面的困难:
一、工会成立时只有四十余人,成份很复杂,包括十多省份,其中有经过长征及土地革命的,有各大城市来的,有刚从学校或农村来的。因生活习惯与觉悟程度的不同,一种落后的行会帮口的活动,阻碍了真正的团结。
二、守旧的劳动态度,在资本家工厂内“做工拿钱”的简单传统习惯仍然存在;技术的保守完全障碍了创造性的发挥。一方面不愿进步与学习,一方面不肯教人,所以当时每星期出版一期约六万字的“解放”报。还要经常脱期。
工会工作尚处在摸索时期,组织在自流的情形下,只有一个非常软弱的俱乐部、自卫军小组与识字组;在大部分工友还在“封神榜”热的情况中,进行教育很困难。因而流行着轻视工会、仇视工会、甚至以为工会应与工厂“对立”、“斗争”的错误认识。
初期工会的困难就是如此。
然而,我们在党及工会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奋斗,终于把这些困难克服过来了。以下是我们克服困难的办法:
一、从政治教育着手:第一步组织歌咏队、球队、剧团。从体育娱乐工作中提高他们的民族意识与集体生活的精神;第二步就进行有实际意义的政治教育,上政治课、组织政治讨论会,一方面经常请负责同志作报告,一方面进行个别帮助。这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比如要转变他们看旧小说的习惯,进行了个别说服工作外,还组织了一个“封神榜”讨论会,首先动员看旧小说的工友准备他自己对“封神榜”的兴趣和意见,然后由负责同志在大会上逐一解析和批判,指出旧小说的坏处,阐述革命书报之意义与作用,进而介绍适合于他们程度的通俗书报,有计划的派同志去帮助。这一工作的结果就使他们的旧习惯有一基本的转变。同时阶级教育的加强,政治认识的提高,他们对工厂和工会的认识与态度也具备了必要的条件。
二、发扬民主互助精神:这不但工会选举上要完全合乎民主原则,在日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上也要有真正群众工作的作风。就日常生活上的友爱互助,也是团结与提高工友们最好的工具。比如党志英因父丧返里,工会领导了募捐互助运动,在厂方共同努力下解决了他的困难,使工友们在实际经验中认识了工会是自己的组织。
三、要进行必要斗争:一个工作的进步,不仅由于采取了政治说服教育及其具体的实践,而且必须与各种坏倾向作必要的斗争,当说服教育没法收效时,斗争是必要的武器。比如我们对帮口地域观念作斗争,自从揭破了欺骗工会、厂方,挑拨工友感情的小组领导者党志英的阴谋后,遂加强了工友们的团结,消除了工友与厂方等的隔阂;在反对田润生等的腐化生活及歧视老百姓等斗争中,使大家提高了生活的积极意义,改善了群众的关系。这不但纠正了个别工友的缺点与错误,而且深刻的教育了全体会员。
三年来我们就依照上述的方针开展工会的工作。由于工友们的努力,总工会与厂方的帮助,而打下了今天的基础。在这奋斗过程中,我们得到什么经验教训呢?
一、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上,工作表现尚有许多缺点的。一般的说来,如组织工作尚不能十分深入与战在工作的前面,民主的运用不具体,技术掌握的缺乏,这些都存在着,成为我们今后奋斗的目标;但是,我们工会工作,也有少许成绩。我们担负着目前抗日救国的政治任务,提拔了不少管理工厂及工会工作的干部。一方面供给了前后方兄弟厂的干部约十人;一方面留在我们厂内而曾参加过执委工作的工友(现在会员比例)占有20%,这对于工会工作的开展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工会与工厂的正常的革命关系的建立,必须以互相尊重与共同革命利益为基本立场,合理的解决物质生活的困难,高度的发扬劳动热忱,完成革命的生产任务,真正合乎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民主政权的特点,使工厂成为革命家庭,工会成为革命堡垒。
我们在这种原则上科学的解决估价问题,建立互助组织,改进工厂卫生保健等设备,彻底的改变了工友们旧一套的认识与态度。在三年来的实际经验中证明工会和厂方是不能分开的统一体。
工会工作已成为工友们自己的事情。如:慰劳八路军募捐,竟超过原定计划的三倍到三倍半;响应世界反侵略运动,有些同志自愿将二十元工资减为二元津贴;以生产竞赛的实际行动来纪念“七一”、“七七”、“十月革命节”;青工也自愿增加自己的额定时间来增强抗战的力量;其他如响应“生产、学习”号召;援助反汪工友,及改善自己生活等运动中均表现了革命积极性与创造精神,提高了革命工作的责任心。根本上提高于生产的热忱与改善了劳动的态度。
三、学习已成为大家的嗜好。在技术上如此,在理论上也如此。我们不能说学习已经有了使人满意的成绩,在学习领导上及学习方法上还没有什么创造;而且存在着许多缺点,但我们在延安的环境中,工会成为一个马列主义的学校,所获成绩是相当显著的。
在工会成立的初期,不识字的占40%,而识字的大多数都是些“封神榜”的热病者,现在不管在理论上、认识上,可以说完全转变了;而在工会跟着工厂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不断吸收进来直接参加生产的,除不到10%是从延安各学校调出来的外,大部分是从农村及各战区来的,他们仅有小学程度,不上二十岁的青年(也有不识字的),而今天已全部参加了党史、中国问题、党建及政治文化课的学习。按其级第来说,已经升了二、三、四、五级不等,而正式学习的开始还是在去年毛主席号召学习以后。
在这些学习组织的领导上我们得到的经验是:首先应把握每个工友要求进步的条件,然后负责人关心与具体计划每个工友的学习,配合实际生活的每一环节。经常的耐心的进行教育,切实的帮助与指导,这是不会白费努力的。
以上就是我们工会工作的发展过程。然而,我们必须指出:这不是一帆风顺的成果,而是经过多少困难,一点一滴的收获。我们还有许多缺点,而这些缺点的克服与清算,我们除下决心要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进行外,我们还准备一个一个问题的进行检讨,以便提供工会工作者的参考。
1940年9月1日
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陕西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