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组织工作方向(1941.1.30)

陕甘宁边区总工会组织部


  在历史上来看,陕甘宁边区工会组织比起其它各抗日根据地区的工会组织来是最早的,但在实质上来看,还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工人组织焦点,还存在着不少的有名无实的形式组织等,表现在:
  (一)各级工会组织在数量上并不比政府行政组织少,而在工作上非常空洞,特别是乡,有十余名工人甚至于几个工人就组织起一个乡工会了,还有工人太少(一、二人)不应有的小组也依然存在着。
  (二)日常工作的进行与布置,没有一定的会议制度,是突击性的一人想二人谈的办法,甚至一人就执行了一切工作,亦无所谓(想与谈)什么制度,这在区乡级特别普遍存在的现象。
  (三)在抗战四年来的边区,在党正确领导下,工人群众的政治经济地位大大的提高了,特别是经济生活上更得到了更大的改善,在这样的基础上,阶级成份便自然要发生了很大的新的变化,如有些雇工变为贫农、中农,甚至于商人及个别的富农,虽然去年进行了一次审查,但还是皮毛的粗心大意的审查,还不彻底,同时,还有不少工人尚未加入到工会里来。
  (四)征收会费还没有切实的执行征收会费的决定,没有加强教育,使会员认识与了解征收会费的意义;更加某些地区用摊派命令来征收会费,使会员不但不高兴、不自动的缴纳,而且说是一种“害代”(会税),发生了要粮要鸡蛋等等不应有的现象。
  (五)对于提拔与教育干部太不够了,各级工会有一大批六七年来未专门学习过的老干部,日常工作中亦没有很好学习与教育,只是有了一个工作来一个突击,否则无事,以致少数干部发生了政治思想落后倒退、贪污腐化、不愿意工作、有意或无意做错工作、不做工作的老顽皮的倾向。这是受资本主义发展所影响的标准表现。
  为了克服各级工会所存在的以上不良倾向和缺点,并根据目前的主客观环境,特定出下列的五个组织任务。
  一、组织方面——(一)县、区两级应切实的建立常委与执委会,不够委员名额者,应另提拔或以附近的区、市、乡主任参加常委并兼县的一部分工作外,应建立明确分工、集体领导制。(二)乡工会要健全三人至五人的委员会,要民主选举。(三)恰当的划分小组,严格组织生活,如有工人太少不满十五人,不成立乡工会,根据当地工作环境与附近的乡合并,克服不按工人多少而按政府行政组织工会的现象。(四)在整理与巩固组织中,逐渐的扩大组织(如绥德等),把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继续组织起来。
  二、会议方面——(一)各级工会应建立常委与执委会议制度,较重要的工作,要经过一定的会议讨论方能进行,建立严格的检查、督促、总结工作制度,克服一人想,二人谈,无会议、无讨论的包办的老办法;(二)分区除了日常工作经常委会处理外,应每四个月召集一次县主任联席会议,县三个月召集一次区主任联席会议,区一个月召集一次乡主任联席会议,乡一个月开一次委员会,必要时各小组长参加,小组会根据工作情形每月开会一次或二次,各地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会议。
  三、会员方面——(一)阶级变化的与混进工会来的非工人,根据一九四〇年五月二十九号组织部关于审查会员成份的指示,继续进行审查,用深入的民主方式把应洗刷的非工人一律退出工会,纯洁工会的阶级成份,巩固工会组织。(二)提高工人的阶级认识,使工人自觉自愿的加入工会,保障将每个工人吸收进工会组织内来,定期正确的有计划的进行统计。
  四、会费方面——(一)深入的继续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使会员了解征收会费的意义,懂得为了工人自己的团体出会费是会员的义务。(二)会员缴纳会费,要是出于每个会员自觉自愿地按期缴纳(特殊在外)工会则建立按期的严格的公布制度。
  五、干部方面——为了开展工作,就必须使我们的领导机关掌握在积极的忠实于工人解放、民族解放事业的干部手中,所以经常的了解干部,发挥干部的能力,要完成以下七点:
  (一)首先由上而下的审查每个脱离生产的干部,应在半年内做出总结及鉴定,不脱离生产的干部应在七月底审查总结。
  (二)阶级蜕化的及违犯政府法令并不作革命工作的要适当洗刷,耐心教育,洗刷时必须慎重的经过工人群众民主讨论。
  (三)大胆地提拔工农积极分子参加工作,但必须要慎重的,有标准的提拔与培养工作积极、有责任心的、有工作能力的、积极的、在群众中有威信的干部,经过选举出来,上级加以正式批准。
  (四)加强干部的马列主义教育,提高政治文化水平,有计划的培养提拔新干部,替换工作较长的老干部与能力太弱的进步较慢的干部送边区的或当地学校去学习。
  (五)提高干部纪律,克服干部中思想意识落后的、消极怠工的个人发财思想,贪污腐化的不良现象,并建立经常研究与登记干部的制度。
  (六)加强团结干部,要熟悉干部,正确地认识干部,干部有错误时,要随时指出而耐心的解释教育,反对轻易的无原则的给干部戴大帽子的倾向。
  (七)根据环境与工作情况,适当配备干部及在政治上工作上关心爱护干部、在工作上给以各种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对干部日常的生活及困难、在环境允许的限度内予以必要的照顾和解决。
  这个组织方向只作为各级工会在一九四一年工作中的参考,希各级工会根据当地环境、工作的不同,具体研究每个问题,以便完成任务。
  (《中国工会历史文献》第四集)
  

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陕西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