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北革命根据地
陕北革命根据地概述——一、中共陕北特委成立前的陕北经济政治形势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是中共陕北特委领导陕北人民创建的。根据地的辖区,最大时设有安定(赤源)、清涧、神木、佳县、吴堡、绥德、赤光(延川)、秀延、延水等9个苏维埃县治,形成神(木)府(谷)和绥(德)清(涧)两块苏区。神府苏区包括今神木、府谷大部、佳县和榆林市结合部的农村。绥清苏区包括今佳县、吴堡、绥德、清涧、子长、延川大部、靖边、安塞、米脂东部和横山、子洲南部的农村。
一、中共陕北特委成立前的陕北经济政治形势
陕北是西北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东临黄河与山西隔河相望,北与绥远①交界,西与宁夏、陇东接壤,南面是关中的渭北平原。这里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800至1200米,主要河流有窟野河、无定河、秀延河、延河、洛河。植被破坏严重,水土大量流失,沟壑纵横,土地贫瘠。全年无霜期短,十年九旱,灾患频仍。
陕北经济落后,没有工业,只有为数很少的土采小煤窑、小盐场和毛织作坊。土地,特别是较好的川地、水浇地基本集中在地主和富农手里,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主要靠租种土地、出卖劳动力和借高利贷挣扎在生死线上。正如马明方所说:“陕北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是收地租,放高利贷,并且地租和高利贷结合在一起。地租很重,有‘四、六’(即全年收成,农民得六成,地主得4成)、‘三、七’、‘对半’不等,也有倒‘四、六’。地主地租剥削的方式,一是出租土地,一是安伙子。安伙子就是农民不但种地主的土地,而且用地主的牲口,住地主的房子,牲口、房子分别出租或出赁钱。安伙子除向地主交租,还做无偿劳动,这样实际上就附属于地主。地租一般是实物,后来也有出货币地租的。高利贷,一般是月息3分,还有驴打滚(到期不还,利上加利)。1926年以后,陕北土地迅速集中,尤以绥、米一带为严重。每遭一次灾荒,土地集中一次。因此地主阶级并不希望年年丰收,往往有农民祈雨,地主祈旱的对立情况。地主阶级盼望灾荒,因为一遇灾荒,地主就可以贵卖(粮食)贱买(土地),从中发财。在陕北军阀、豪绅地主压迫剥削下,土地迅速集中,农民迅速破产,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极是军阀官僚、地主阶级土地财产的集中,另一极是农民破产,贫雇农增加。”②
辛亥革命后,陕北长期为封建地方军阀井岳秀所割据。井岳秀拥有1个师(八十六师)的兵力,以营、连、排为单位分驻在陕北23县,实行军事统制,营、连长可以号令县、区长,甚至一个排长都可以设局征收赋税。井又与山西军阀阎锡山相互勾结,并常以重金贿赂国民党中央政府的要员,以取得支持,固其统治。
早在大革命时期,穷乡僻壤的陕北就开始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建立了中共党、团组织。共产党又帮助国民党建立各级党部,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使这块沉睡的土地一时沸腾起来了。但正当革命运动不断高涨之时,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随着“宁汉合流”,陕西的统治者冯玉祥亦公开反共,井岳秀也打出了“清党”反共的旗帜。1927年8月4日,井岳秀命令查封了中共党、团员聚集的陕西省立绥德第四师范和延安第四中学。绥德四师的教师学生被武装遣散回乡,进步书籍被付之一炬。延安四中校长田伯英(田伯荫,中共肤施县委书记)被软禁在校,大部分教师被迫回家,学生被迫离开学校。井岳秀直接控制的榆林中学也开除了一批进步学生。各地的农民协会被解散,有的负责人被逮捕。白色恐怖笼罩了陕北黄土高原。
但革命的烈火是扑不灭的。就在井岳秀加紧“清党”反共之时,井部的秘密中共党员积极进行革命的活动,1927年10月12日,中共党员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白乐亭(白明善)等领导井部驻清涧的部队举行武装起义。起义部队撤出清涧后南下连克延川、延长,与宜川起义部队配合占领了宜川。后南下韩城,成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唐澍任总指挥,谢子长任副总指挥。又北上攻打宜川,再次失利,部队西去甘肃豹子川分散隐蔽,以待时机。清涧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西北打响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它虽然失败了,但却有力地推动了西北特别是陕北革命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注释:
① 绥远,时为省治,1954年撤销,其辖区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② 引自马明方:《关于陕北地区的党史问题》见本书252页。
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