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草原和草原丝绸之路——亚欧草原的地理环境
作者:王博,祁小山
亚洲和欧洲草原的东西向联系,构成了自然历史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均衡,形成了一系列特定时期文化面貌上的相似。现代的人们追溯其文化内涵,寻找古代游牧居民生活的轨迹,研究草原居民创造的种种文化现象,无疑是认识人类利用和改造草原的很好途径。
亚欧草原居民的一切活动都深深地打上草原色彩的烙印,草原似乎给予他们力量,只有在这里才展现出了草原居民的神勇。由于游牧与农业区域的天然分隔,草原居民的舞台,对于历史上的农业居民来说印象总是模糊的。
第一节 亚欧草原的地理环境
在历史经济文化中,自然地理环境曾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以不可抗拒的力量主宰居民的生存命运,是居民生产、生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无疑要影响到宗教、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因此,要认识游牧居民的情况,首先得了解亚欧草原的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及动物等所构成的生态系统。
这里所讲的亚欧草原,虽然是以考古或是历史的一种区系文化现象为背景,但它总是一个地理概念,以地理的自然带划分,它处于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地域,大致是北纬40度以上至50度之间的地区。其北是森林草原,赐予居民的是以狩猎经济为主的自然环境;其南是平原、丘陵,成为农业居民的乐园。亚欧草原东邻大兴安岭,西极于喀尔巴阡山脉,地域非常辽阔。作为亚欧草原居民,其活动范围并不像自然地理那样,能够划分得清楚,这里面融进了居民的活动能力,居民适应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以及创造力。所以,当考察一种考古文化圈的现象时,所涉及的地理范围或许会更广阔一些,虽然地理自然条件仍对它存在着天然的约束。
亚欧草原的地理自然环境,是以草原为基本特征的各种地形构成的综合体。形成了数千年以游牧经济为基础的生活大舞台,居民骑马牧畜于空旷的草原。当打开世界地形图一览,显现在面前的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总地貌。然而各部分变化也比较大,可以说地形复杂。如果再仔细地观察可见由东向西自然地存在一定的差别,并且有着中间的过渡地带,由此我们把它分为三大地段:(一)亚洲草原东段;(二)亚洲草原西段;(三)南俄草原①段。这样划分并没有隔断相互间的联系,而是显现了草原地段的类型特点,同时与历史人文地理相适应。
(一)亚洲草原东段
这里大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由蒙古高原、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构成地形的主干。地域上包括现蒙古国全境,俄罗斯的东、中西伯利亚偏南的部分地区和南西伯利亚地区,以及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宁夏的贺兰山和新疆北部地区,其中新疆是亚洲的中心。
蒙古国地处蒙古高原北部,其西半部和中部是由阿尔泰山、杭爱山、唐努山、东萨彦岭,戈壁阿尔泰山和肯特山等构成的山地;南、东南和东部是戈壁高原。主要河流有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尔浑河。草原分布于山间盆地、湖泊沿岸,以及山前、河谷和戈壁高原地带。属于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冬季长,常有大风雪,为亚洲季风气候区冬季“寒潮”的渊源地之一。
俄罗斯东、中西伯利亚的南部和南西伯利亚是亚洲草原东段的北界,其行政区划包括了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伊尔库茨克州、图瓦自治共和国、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州的米努辛斯克盆地、戈尔诺阿尔泰等地。在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上游之间的是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主要是山地。布里亚特的草原主要分布于外贝加尔一带。伊尔库茨克大部分是森林,仅有少量的草原。图瓦和米努辛斯克盆地处于南西伯利亚山中,图瓦盆地较平坦,有些地方是丘陵和低山地区,居叶尼塞河上游,具有良好的耕地条件;米努辛斯克盆地也属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在图瓦的北面,草原大多分布于山地。阿尔泰边疆区处于阿尔泰山地,其草原分布于河谷、平原和山地一带。这一带的气候冬季长而严寒,降水量较少,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边缘地区。
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贺兰山一带以高原为主:内蒙古北境自东向西有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楞高原、昭乌达盟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巴彦淖尔高原、阿拉善高原,东部草原宽广,属于典型草原地带,西部多戈壁荒漠。阴山位于内蒙古中部。山间盆地平缓,丘陵交错。其南部是著名的鄂尔多斯高原。贺兰山纵贯宁夏中部,其西北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西侧较平缓。东侧则以断层临银川平原,山中多森林、草甸。这里是中纬度温带草原,半干旱地区。
新疆北部地区,包括天山、阿尔泰山和准噶尔西部山地,是新疆境内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阿尔泰山草原分布于高山盆地、前山丘陵地带,另外,还有一些戈壁草原。由于伊犁河谷构造的盆地把天山和准噶尔西部山地分开,草原大多分布在丘陵低山和戈壁地带。天山南北草原状况差异很大,山北草原主要分布于盆地、山前、河谷和湖泊周围,是山地草原;南部主要是一些沟谷和坡地,为戈壁草原。新疆草原有几条较大的河流,阿勒泰地区是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伊犁地区是伊犁河。新疆气候干旱少雨,灾害性天气繁多,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二)亚洲草原西段
亚洲草原西段指的是中亚地区。它的东部是阿尔泰山和准噶尔西部山地,西临乌拉尔山南部草原地区。这一地带可以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哈萨克斯坦丘陵草原为主,与西伯利亚平原为邻,由乌拉尔——蒙古地槽组成;西部地形平坦;东部为分割性地形,特点是丘陵、平原相错,一般海拔高度不足千米。额尔齐斯河中游和中亚内陆河流贯其中,此外,还有一些湖泊,其沿岸都有良好的牧草资源。南部是中亚山地,主要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延及塔吉克斯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由天山西段及其支脉组成,又称吉尔吉斯草原。中亚一带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
(三)南俄草原段
欧洲草原和亚洲草原北部以乌拉尔山南部山地为界,南部是图兰平原。土尔盖谷地将哈萨克丘陵和南乌拉尔分开。南俄草原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境内,延伸到了乌克兰,也可以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是俄罗斯平原的南部,沿黑海和里海北岸一带,平原上丘陵、低地交错,有黑海低地草原、乌拉尔山南草原、伏尔加河草原以及顿河下游草原。南部是高加索山地,位于黑海和里海之间,大部分是高山,兼有高原和平地。南俄草原属于干燥的大陆性气候。
亚欧草原最基本的特征是:黑土和暗栗土上的草木植被(主要是禾草植物)占优势。大陆性干旱或半干旱气候,降水量少,分水岭一带没有或缺少森林,典型的动物有黄羊、旱獭、野兔、黄鼠、野骆驼、野驴、野马等。
虽然亚欧草原位于大陆的深处,无法受到南来暖流或北冰洋海风的影响,干燥的气候使沃野限于局部,然而丰富的草原资源,长期以来成为游牧民牧放羊马牛驼的地方,草原居民以其坚忍不拔的精神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化。
由地理条件决定的亚欧草原生态环境及居民的活动,产生和发展为一种特殊的历史经济文化。在西伯利亚、蒙古、内蒙古、新疆北疆和南俄都曾发现过旧石器时代的遗存,同时也发现了中石器时代的一些遗址,说明居民由狩猎、采集经济过渡到了狩猎、渔猎经济。约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出现了农业,而这一经济形式并不适合于亚欧广大草原的发展,仅成为向牧业发展的过渡性生产方式。就在这一时期居民开始了饲养家畜,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加剧了向牧业过渡的速度。青铜时代是亚欧草原经济大变革的时代,产生了以动物纹样为特点的草原青铜文化,并且得以发展,走上了草原游牧文化的道路。
所谓亚欧草原文化,其实是指以游牧经济为基础,表现居民马背生活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表现在衣食住行、文化艺术,而且也反映在宗教生活方面,正如农业居民的青铜文化文明、铁器时代文明一样。如果说,农业居民对种植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话,那么,草原居民则在畜牧业的发展上有着突出的成就。青铜时代是它的起步发展阶段,铁器时代是逐步发展壮大了。
亚欧草原文化源远流长,生活在亚欧草原上的古代居民,东来西往,相互交流,创造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文化。本书以亚欧草原丝绸之路为线,草原墓地石人为对象,探讨草原居民文化发展的脉络。草原墓地石人,是起自青铜时代延至13世纪的代表性考古文化现象之一,历来使世人注目。通过对它的研究,不仅体会到亚欧草原居民文化的潜在联系,同时也能看到时间的差异和不同民族在同一经济条件下的文化特点。另外,鹿石也是典型的草原文化现象,鹿石和石人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为此,本书也作了分别介绍。
①《世界地图集》、《中国地图集》,中国地理出版社,1987、1988;新疆地理学会编:《新疆地理手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Гсографичсский энциклопедичсский оварь》1983г.М;Ф.Н.Мильков и Н.А.Гвоэдсцкий《Фиэичсская география СССР》1958г.М。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王博,祁小山著.-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