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谱字 敦煌遗谱,伯希和编号3539。为手抄谱字表残卷,正面书三藏法师阁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忧波离品次》八行,又记《阿含经》书名题目五行。本谱字抄在背面,为杂乱书写的归义军敕牒后,有两行谱字,即为曲谱符号指法表,二十谱字。谱字旁注有“散打四声”“头指四声”“中指四声”“名指四声”“小指四声”小字四行。此谱字为学者赵元任在法国首先发现。1958年日本林谦三据之著文,发表了其对敦煌曲谱的解译。1981年中国学者叶栋亦依此谱字断定“敦煌曲谱”(P.3808)为“唐人琵琶乐谱”型,并依据此谱字,推算音高。继之,很多学者亦认为此20字,是解译“敦煌曲谱”之钥匙,由此断定“敦煌曲谱”为唐代琵琶谱。但也有学者认为此二十谱字,与“敦煌曲谱”的谱字内容对照,有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