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

拉卜楞寺院音乐

作者: 周伟洲 丁景泰

    拉卜楞寺院音乐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夏河县拉卜楞镇西头,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该寺院音乐有:(1)佛殿乐。安多藏语曰“道得尔”。为寺主嘉木样活佛仪仗队四大部分之一。此乐队编制为鼓吹乐,人员各时期不等,一般为14—20人。乐队员称“道得儿哇”。乐器编制笛四支、管二支、笙四把、九音锣二架,小鼓、小镲各一。演奏曲目:《大悲观音》《日吾再阿》(五顶山)、《智庆加庆》(大成就八十)、《姜怀优索》(本神在此)等。乐谱为一种藏文字谱,即在汉工尺谱基础上发展并加有一些藏文符号。(2)法乐。分器乐、声乐二类。器乐编制各法会不同。大型法会:额十四架、筒钦四支、九音锣二架、唢呐二支、骨笛二支、海螺二支、钹五副。乐曲简单,以渲染宗教气氛为主。主要用于该寺院大型宗教活动中。诵经乐以声乐为主,法器伴奏,音调丰富。另有嘛呢调,即六字真言调,曲调多用藏族民歌素材。(3)法舞与法舞乐。法舞藏语称“木”,意跳神。上述各大法会演出,有“镇魔法舞”“亮宝法舞”“奠基法舞”“时轮金刚根续法舞”等等。法舞演出由法乐队伴奏,节奏性很强,曲调较短而多反复。代表曲目有《加日哇尼哇》(历代藏王)、《代俄呢哈热拉》(主宰众生幸福)、《高尼热高巧》(神殿三宝佛)等。(4)寺院戏音乐。亦称“安多藏戏”或“安木特戏”。音乐体系为开放性的,非曲联体,也非板式体系。分唱腔音乐、舞蹈音乐、间奏音乐三部分。乐队不分文武场面,一般不与唱腔配合,仅在人物上场、下场、行进、动作、表演、舞蹈、幕间等处以器乐演奏形式出现。乐队编制:曲笛二支、笙一把、管子一支、扬琴一架、阿里琴一把、高胡一把、四胡一把、九音锣一架、扁鼓一面、堂鼓一架、大小镲各一副、大锣一件。曲目有:《曲拉桑波》《哲桑若》《阿玛莱》《玛葛尔》等等。唱腔为清唱无乐伴奏,均为男性演员(该寺僧侣)。

丝绸之路大辞典/周伟洲 丁景泰.-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