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箫 亦称箫、参差,今已失传。它的历史由来已久,甲骨文之“箭”字,即为象形之字。传说其为“舜所造”。所见实物,一为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一号墓出土之石排箫,为春秋晚期之物,玉石管13管。二为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之竹管排箫。两者均属早期排箫实物。其图形在历代壁画、石刻,墓葬、陶俑中都有描绘。可见其在古代乐舞中的重要位置。敦煌壁画中,排箫表现十分充分,从北魏开始,各朝代均有。形态不尽相同,一为单排两端竹管长度相同,一为一端长,另一端短,呈三角形。史书上这两种都有记载:前者称为“底箫”,后者称为“洞箫”。早期壁画中形态模糊,常涂一颜色,或画几条线表示。唐以后画得较为细致,多为底箫。